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通济堰的历史变迁、文化遗产价值与活化利用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礼堂 刘振 李怡博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9,共9页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四川通济堰的历史变迁,力图发掘该工程蕴涵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展望。通济堰初修于西汉中后期,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时期进入治理高峰,清代以降再度兴盛。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济...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四川通济堰的历史变迁,力图发掘该工程蕴涵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展望。通济堰初修于西汉中后期,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时期进入治理高峰,清代以降再度兴盛。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济堰工程成为区域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该工程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同时,它所蕴涵的先进技术价值也是独树一帜。这一工程彰显了中国古代灌溉工程高超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堰 变迁史 文化遗产价值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通济堰灌区水利管理体系的演进与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方舟 谭徐明 +2 位作者 李云鹏 王力 邓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0-266,共7页
我国水土资源状况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灌溉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保留下来许多尚在使用的古代灌溉工程,它们可持续效益的发挥不仅是因为完善的工程体系,更有赖于科学的管理,而地方水利管理组织的构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起着... 我国水土资源状况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灌溉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保留下来许多尚在使用的古代灌溉工程,它们可持续效益的发挥不仅是因为完善的工程体系,更有赖于科学的管理,而地方水利管理组织的构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拥有1 500年灌溉效益的浙江丽水通济堰工程为例,对灌区水利管理进行历史考察,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工程发展状况与人文环境等因素,阐释历代水利管理体系的特点与演进。研究有助于认知古代灌区工程管理中的科学价值,以为现代灌区管理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灌溉 管理 通济堰 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范成大与《通济堰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琴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67,共6页
关键词 通济堰 诗人 水利法规 水利史 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