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汤云 窦云有 +1 位作者 赖年升 姚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NAVA组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高血压病、卒中、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首次撤机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再插管]、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等。收集随机后SBT及撤机相关指标,包括随机后SBT实施前呼吸力学及参数情况(气道峰压、呼出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分钟通气量、平均气道压、膈肌电活动信号值、神经通气效能、神经机械效能)、通过SBT后撤机前的基础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撤机前48 h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生化检查(白蛋白、肌酐、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撤机前30 min内动脉血气情况(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氧合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患者在随机后第28天前死亡或未能成功撤机,则定义所需撤机时间为28 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无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7、14、28 d内)、随机后28 d和90 d内生存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随机后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胸腔积液)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机后24 h内的人机协调性情况,包括无效触发、误触发、双触发、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触发延迟的次数和指数及总异步指数;每8小时记录1次,每次记录1 min,共记录3 min。结果共纳入56例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PSV组和NAVA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SBT实施前及SBT后撤机前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NAVA组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9.00(7.00,15.50)d比15.50(10.25,22.75)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8.50(7.00,12.75)d比13.50(10.00,20.00)d]均短于PSV组(均P<0.05)。NAVA组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高于PSV组(P=0.039),但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26/28)比85.7%(24/28),P=0.669]。NAVA组患者随机后14 d内[5.00(0.00,7.00)d比0.00(0.00,3.75)d]和28 d内[18.00(9.25,20.75)d比10.50(0.25,17.75)d]无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PSV组(均P<0.05),但是随机后7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NAVA组ICU住院时间短于PSV组[9.00(6.25,16.75)d比14.00(10.25,22.50)d,P=0.015],但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和随机后28、90 d内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在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人机协调性方面,NAVA组患者发生误触发[次数:0.00(0.00,0.00)次/min比0.00(0.00,0.58)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0.00(0.00,0.33)次/min比1.00(0.33,2.1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0.00(0.00,0.33)次/min比0.33(0.33,1.00)次/min;指数:0.00(0.00,0.01)比0.02(0.02,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0.00(0.00,0.00)次/min比1.17(0.00,5.67)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6(0.00,0.29)]、触发延迟[次数:0.00(0.00,0.58)次/min比0.67(0.33.1.6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10)]的次数及指数均低于PSV组(均P<0.01)。NAVA组患者发生双触发的次数及指数均高于PSV组[次数:1.17(0.33,2.00)次/min比0.00(0.00,0.00)次/min;指数:0.06(0.02,0.11)比0.00(0.00,0.00);均P<0.01],但NAVA组总异步指数低于PSV组[0.08(0.04,0.14)比0.24(0.19,0.51),P<0.01]。结论NAVA模式可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的撤机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人机协调性,并在提高撤机成功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通气支持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重症监护病房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联合肌力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一娜 尚德民 +1 位作者 王昊峰 魏蓝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0-684,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联合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均于自主呼吸试验(SBT)前、... 目的观察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联合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均于自主呼吸试验(SBT)前、后以超声测量膈肌移动度及收缩速度评估膈肌功能后撤机;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撤机成功(成功组,n=76)与撤机失败(失败组,n=26)。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SBT前MRC肌力和APACHEⅡ评分,以及SBT前、后膈肌功能参数,筛选撤机失败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单一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SBT前MRC和APACHEⅡ评分、膈肌移动度和膈肌收缩速度均为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AUC分别为0.682、0.667、0.785及0.685;联合回归模型的AUC为0.898,高于单一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以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联合MRC肌力及APACHEⅡ评分可有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超声检查 膈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脱机失败者脱机疗效的系统综述
3
作者 蔡倩 张溪 +5 位作者 苏海荣 刘娜 黄颖 李际强 夏金根 郑德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0月22日。利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发表时间集中于2011年至2023年,来自巴西、中国、美国、伊朗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共涉及499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研究对象包括延长脱机、困难脱机和气管切开者。IMT方式包括阈值负荷训练和锥形流阻训练。干预强度为30%~80%最大吸气压(MIP),部分研究没有根据MIP设定训练强度,强度进阶的方式各研究间差异较大。干预频率为每组5~30次呼吸,组间休息至少1 min,每次2~6组,每天1~2次,每周5~7 d。干预持续至成功脱机,或脱机后1周,或拔管,或4d~8周。干预疗效方面,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IMT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各项研究间结论不一致。结论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失败 通气机撤除法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的心血管因素及非心血管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纾 安友仲 +2 位作者 任景怡 朱凤雪 陈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916,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简称"脱机")的心血管因素及非心血管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并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重症患者资... 目的:分析影响腹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简称"脱机")的心血管因素及非心血管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并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重症患者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探索影响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心血管及非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脱机成功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381例,根据脱机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n=274)和脱机失败组(n=107)。统计结果显示,高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术后发生非心脏术后心肌损伤、脱机时血白蛋白偏低是影响脱机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脱机成功组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28 d生存率均优于脱机失败组。结论:对于腹部术后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重症患者而言,心血管因素包括术前左心功能障碍以及术后发生非心脏术后心肌损伤,其他因素包括高龄、脱机时血白蛋白偏低,是影响患者脱机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通气机撤除法 腹部 手术后医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撤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杰斌 蒋红侠 +2 位作者 田贞尚 许红 刘祥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1例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1例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SIMV组31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0例,观察两组撤机前后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撤机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撤机前pH值、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6 h、24 h 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6 h、24 h 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与nCPAP组撤机失败〔10%(3/31)vs.30%(9/30)〕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9%(6/31)vs.47%(14/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69±33)h vs.(75±2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用于HMD呼吸机的撤离,与nCPAP相比成功率更高,同时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撤机在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董谦 刘岳阳 +2 位作者 魏恒阳 胡文立 李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程序化撤机(程序组,34例)和经验性撤机(经验组,35例)2种方法对MV的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撤机试验,对比2组撤机成功率、MV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程序化撤机(程序组,34例)和经验性撤机(经验组,35例)2种方法对MV的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撤机试验,对比2组撤机成功率、MV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程序组撤机成功率高于经验组(67.6%vs 42.9%,P<0.05);与经验组比较,程序组撤机前MV时间、总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组VAP发生率、气管切开、住院死亡和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经验组(P<0.05);2组48h内再插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撤机策略能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MV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撤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 通气机撤除法 呼吸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右心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窦志敏 陈启明 +2 位作者 林庆玲 李斌 刘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右心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T管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以拔管后自主呼吸时间超过48 h为撤机成功。在SBT开始10 min后或SBT失败前测量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指...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右心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T管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以拔管后自主呼吸时间超过48 h为撤机成功。在SBT开始10 min后或SBT失败前测量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指标,包括三尖瓣环根部侧壁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和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比值(E/A)、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RVarea/LVarea)以及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dIVC)。比较撤机成功组(n=61)和撤机失败组(n=21)患者的右心功能指标,并评价各心功能指标对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患者中心静脉压高于撤机成功组[(10.0±3.2)mmHg比(7.2±2.8)mmHg,P<0.05];撤机成功组TAPSE高于撤机失败组[(24.70±6.96)mm比(13.33±6.42)mm,P<0.01],E/A比值也高于撤机失败组(1.50±0.49比1.08±0.51,P<0.01),而RVarea/LVarea和dIVC均低于撤机失败组(P均<0.05)。TAPSE和三尖瓣E/A预测撤机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和0.76。结论SBT前超声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右心功能可以预测其撤机结果,并可指导其液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快呼吸指数对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恒阳 刘岳阳 +2 位作者 董谦 胡文立 李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程序化撤机策略对机械通气>24h且符合筛查试验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失败组11例。应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法进... 目的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程序化撤机策略对机械通气>24h且符合筛查试验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失败组11例。应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SBT前和开始3min时测定呼吸频率、潮气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通过3min SBT的患者继续完成120min SBT,持续监测上述指标,每15min记录1次,血气分析分别于30、60、120min采取。结果失败组合并冠心病比例、SBT后15、30、60、90、120min的RSBI较成功组明显升高(P<0.05)。SBT前和SBT后3、15、30、60、90、120min的RSBI与撤机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1、0.745、0.658、0.838、0.925、0.889、0.881,提示SBT 60min时的RSBI预测撤机的准确性最高。SBT 60min时,以RSBI≤60次/(min·L)为标准,RSBI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1.81%,准确性为84.12%。结论动态观察RSBI对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撤机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超声在评估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文秀 穆心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准确地评估及判定撤机时间是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撤机过程可引起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胸内压显著下降、... 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准确地评估及判定撤机时间是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撤机过程可引起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胸内压显著下降、呼吸功增加、肾上腺素能激活、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它们被认为是撤机所致心原性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最新的一系列研究提示,患者的心功能可能是影响撤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重症心脏超声近年来在许多疾病中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最新研究提示,重症心脏超声能够帮助预测撤机失败,并且诊断是否为心原性原因引起。因此,重症心脏超声可能能够为指导成功撤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通气机撤除法 重症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裕强 董雪松 刘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861-1862,共2页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监护室收治的31例人机对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结果31例出现人机对抗的患者包括:主观不耐受16例,严重感染6例,心力衰竭5例...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监护室收治的31例人机对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案。结果31例出现人机对抗的患者包括:主观不耐受16例,严重感染6例,心力衰竭5例,潮气量不足2例,气管插管痰栓阻塞1例,单肺通气1例。其中22例成功撤机,6例撤机困难,3例死亡。其中12例给予1次以上的地西泮静脉推注后好转,11例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推注1次后症状好转,6例给予丙泊酚泵控静脉滴注后好转,2例给予丙泊酚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主观不耐受、病情变化和呼吸机调节不当及通气管道不畅等是人机对抗的主要因素。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或)参数,注意病情变化,及时祛除诱因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晋兴 杨慧 +3 位作者 刘晓红 林英 李腾 齐利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081-2082,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后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头罩吸氧(对照组),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NCP...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后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头罩吸氧(对照组),3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采用NCPAP(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失败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肺疾病、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旁白质软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撤机失败例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明显减少(P﹤0.05),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脑室旁白质软化等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使用NCPAP,可以显著降低撤机失败可能,减少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通气机撤除法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益斐 周杨 +5 位作者 马黄钢 李国法 叶艳阳 宣芦莎 张赟华 郦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7-1452,1460,共7页
背景根据中医五行"虚则补其母"的理论基础,运用"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证实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目的探讨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辅助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离对患者... 背景根据中医五行"虚则补其母"的理论基础,运用"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证实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目的探讨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辅助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离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住诸暨市中医医院暨阳院区和浣东院区ICU的COPD急性发作需行有创正压通气(IPPV)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数为4的倍数患者纳入对照组(n=42),其余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肺脾气虚证36例(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证45例(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证37例(脾胃阴虚组)。对照组给予50 ml温开水鼻饲,2次/d;肺脾气虚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肺虚寒组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胃阴虚组予"麦门冬汤"加减,同时3组取穴"足三里、丰隆"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程14 d。记录插管前(T1)及IPPV第1天(T2)、第5天(T3),进入撤机阶段时(T4)4个时间点的呼吸浅快指数(f/V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记录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记录所有患者IPPV总时间、自主呼吸试验次数(SBT)次数、拔管后无创正压通气(NPPV)使用率、48 h后再次气管插管率、院内病死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方法与实践在f/VT、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f/VT、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f/VT、PEEPi、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上主效应显著(P<0.05)。T3、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的f/VT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f/VT低于脾胃阴虚组(P<0.05)。T3时间点脾肺虚寒组PEEPi低于对照组(P<0.05);在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PEEPi低于对照组(P<0.05)。T3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肺脾气虚组、脾胃阴虚组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脾胃阴虚组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脾气虚和脾胃阴虚组AL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PA、TP低于对照组(P<0.05)。肺脾气虚组、脾肺虚寒组、脾胃阴虚组IPPV总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SBT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脾胃论"内外合治可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生化指标,辅助有创呼吸机的撤离,改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通气 通气机撤除法 从脾胃论治 内外合治 经皮穴位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化撤机策略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庆 赵微 +1 位作者 王巧云 陈良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进行非程序化组(回顾组)与程序化组(前瞻组)对照研究: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撤机的策略,患者先接受筛选,随即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直接断开呼吸机,仅给予吸氧,...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进行非程序化组(回顾组)与程序化组(前瞻组)对照研究:程序化组采用程序化撤机的策略,患者先接受筛选,随即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直接断开呼吸机,仅给予吸氧,SBT为30~120min;通过SBT患者即可拔除气管插管。结果程序化组与非程序化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0±12天和38±35天(P=0.10)。两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0±11天与44±33天,程序化组明显低于非程序化组(P=0.02)。程序化组撤机成功率为86%(12/14),高于非程序化组36%(5/14)的撤机成功率(P=0.02)。程序化组死亡率为14%(2/14),远低于非程序化组64%(9/14)的死亡率(P=0.02)。结论应用程序化撤机策略及SBT方法可以减少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减低COPD患者的死亡率。程序化撤机策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需要在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试验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糖原贮积病Ⅱ型呼吸机撤机困难的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玲玲 梁玉坚 +7 位作者 李素萍 黄雪琼 张丽丹 裴瑜馨 黄慧敏 张成 唐雯 樊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撤机困难对策。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治疗6例撤机困难的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儿童型3例、婴儿型3例),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鼓励自主咳痰、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心理支持等,... 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撤机困难对策。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治疗6例撤机困难的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儿童型3例、婴儿型3例),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鼓励自主咳痰、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心理支持等,以及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20 mg/(kg·次)、1次/2周]并序贯呼吸机撤机(有创呼吸机过渡至无创呼吸机再撤机)。结果6例患儿经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和序贯呼吸机撤机综合治疗后,呼吸功能和四肢肌力均得到改善,3例成功撤机、1例撤机失败、2例死亡。结论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经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自主呼吸锻炼、增加营养,以及重组人α-葡糖苷酶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使呼吸功能和四肢肌力改善,然后尝试程序化撤机可提高撤机困难患儿的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Ⅱ型 呼吸功能不全 通气机撤除法 酶替代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撤机指标及撤机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裕强 刘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52-1354,共3页
本文详述了目前呼吸机撤机时的临床参考指标及病理生理指标用于判断撤机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更高预测准确度的撤机指标或撤机组合方案存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 通气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撤机参数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艳丽 董谦 +2 位作者 魏恒阳 胡文立 李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撤机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满足撤机标准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失败组11例。观察3周,记录临床资料,监测常规撤机参数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撤机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满足撤机标准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失败组11例。观察3周,记录临床资料,监测常规撤机参数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并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60min 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6±5.43)次/(min·L)vs(86.21±15.25)次/(min·L),P=0.000]。60min RSBI是回归模型中惟一影响撤机的参数(β=0.241,OR=1.273,95%CI:1.069~1.515,P=0.007)。结论在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撤机时,RSBI对判断撤机是否成功有价值,而常规撤机参数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通气 通气机撤除法 肾功能不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