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ndt支气管阻塞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梅 王多友 +1 位作者 韩枫桐 邹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阻塞 单肺通气 通气效果 通气技术 手术病人 显露程度 导管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对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侯会文 欧阳葆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DLT。平卧位用纤... 目的观测胸科麻醉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时变动体位和手术操作引起DLT管端错位而影响肺隔离和通气效果的发生率和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成年胸科麻醉手术患者688例,静脉诱导后插入MallinckrodtDLT。平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导管管端正确到位,并确认单肺通气获得完善的肺隔离和通气效果。侧卧位后行非术侧单侧肺通气15min时,以及术中发生肺隔离效果不佳或脉搏血氧饱和度<90%时用FOB检查DLT管端位置并予以必要的调整。结果侧卧位后112例患者发生管端错位(16.3%),其中12.8%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3%患者出现隔离漏气现象。侧卧位后左DLT管端错位发生率(19.7%)比右DLT(12.2%)高(P<0.01)。侧卧位时曾发生过管端错位的112例中,术中有16例(14.3%)再次发生管端错位,比侧卧位时未发生管端错位而术中出现管端错位的发生率(1.2%)明显高(P<0.01)。结论胸科麻醉用MallinckrodtDLT行肺隔离时,侧卧位过程可以引起16.3%已正确到位的DLT管端发生错位;在FO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后,术中仍有14.3%的几率再次发生管端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肺隔离 侧卧位 通气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通气频率对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琛 王彬 +2 位作者 徐璟 李蕾 李天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0-935,共6页
目的通过电阻抗断层扫描(EIT)观察喷射式呼吸机在不同喷射通气(JV)频率下对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60岁,BMI 18.5~27.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 目的通过电阻抗断层扫描(EIT)观察喷射式呼吸机在不同喷射通气(JV)频率下对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60岁,BMI 18.5~27.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低频通气组(J20组)采用20次/分的频率进行喷射通气;常频通气组(J60组)采用60次/分的频率进行喷射通气;高频通气组(J150组)采用150次/分的频率进行喷射通气,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后通气5 min(T_(1))、手术开始5 min(T_(2))、手术结束(T_(3))时喷射通气下的吸气峰压(PIP)、平均吸气压力(MIP)、氧合指数(PaO_(2)/FiO_(2))、PaCO_(2)。并通过EIT记录T_(1)—T_(3)时肺不同区域(ROI_(1)、ROI_(2)、ROI_(3)、ROI_(4))的通气占比及阻抗值(IR)。结果与J20组比较,J60组和J150组PIP、MIP、PaO_(2)/FiO_(2)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5),在ROI_(1)、ROI_(2)、ROI_(3)、ROI_(4)区域通气占比均明显降低(P<0.05),IR明显降低(P<0.05)。与J60组比较,J150组PIP、MIP、PaO_(2)/FiO_(2)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5),在ROI_(1)、ROI_(2)、ROI_(3)、ROI_(4)区域通气占比均明显降低(P<0.05),IR明显降低(P<0.05)。T_(1)—T_(3)时三组肺ROI_(1)、ROI_(2)、ROI_(3)、ROI_(4)区域通气占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在不同喷射通气频率下肺内气体分布改变明显,150次/分的高频喷射通气可在满足氧合的前提下明显改善肺内气体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通气 电阻抗断层成像 通气效果 硬质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经鼻通气装置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通气效果
4
作者 占文强 倪欢欢 赵龙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223-3226,共4页
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是指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1 min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1-2]。小儿由于头部及舌体相对较大,颈短等生理特征常导致麻醉诱导时普通面罩无法有效通... 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是指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1 min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1-2]。小儿由于头部及舌体相对较大,颈短等生理特征常导致麻醉诱导时普通面罩无法有效通气,即面罩通气困难,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给麻醉医生带来紧迫的局面[3-5]。为此笔者设计了经鼻通气装置(图1),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0892638.5)。经鼻通气装置是自主研发的实用型装置,既可以作为麻醉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的吸氧装置,又可以用于麻醉过程中的机械控制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吸氧装置 面罩通气 通气效果 麻醉医师 麻醉医生 全身麻醉诱导 专利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AECOPD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氧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孟秋 张克标 古满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EN)输注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无创通气病人氧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6例AECOPD行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连续喂养组、间歇连续喂养组和定时灌注...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EN)输注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无创通气病人氧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6例AECOPD行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连续喂养组、间歇连续喂养组和定时灌注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三组病人EN治疗后第3、5、7天动脉血p H值、PaO_2(氧分压)、PaCO_2(二氧化碳分压)、PaO_2/FiO_2(氧合指数)等指标,同时对比三组病人日均费用、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等综合指标。结果:连续喂养组和间歇连续喂养组治疗后第7天的p H值、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定时灌注组(P<0.05)。连续喂养组病人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间歇连续喂养组(P<0.05)。结论:两种连续喂养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无创通气的AECOPD病人缺氧状况,降低病人入住ICU天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肠内营养 通气效果 鼻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普乐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胃胀气程度及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加强 孟凡民 +1 位作者 候艳花 张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欧普乐喉罩 机械通气 胃胀气 血流动力学 插管通气 通气效果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两种徒手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国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10-61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置入方法 临床效果 徒手 第三代喉罩 临床麻醉 放置胃管 通气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导管在全麻腹腔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宝柱 刘国强 +1 位作者 赵茗姝 刘天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0-421,共2页
关键词 腹腔手术 喉罩 全麻 导管 通气装置 急救复苏 通气效果 手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形后第一代喉罩在腹部及盆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长青 杨少勇 +2 位作者 郭东勇 刘玲 周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8-428,共1页
关键词 第一代 喉罩 手术中 盆腔 腹部 改形 通气效果 生理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