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汤云 窦云有 +1 位作者 赖年升 姚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7,共11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撤机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NAVA组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高血压病、卒中、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首次撤机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再插管]、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等。收集随机后SBT及撤机相关指标,包括随机后SBT实施前呼吸力学及参数情况(气道峰压、呼出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分钟通气量、平均气道压、膈肌电活动信号值、神经通气效能、神经机械效能)、通过SBT后撤机前的基础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撤机前48 h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生化检查(白蛋白、肌酐、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及撤机前30 min内动脉血气情况(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氧合指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患者在随机后第28天前死亡或未能成功撤机,则定义所需撤机时间为28 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无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7、14、28 d内)、随机后28 d和90 d内生存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随机后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胸腔积液)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机后24 h内的人机协调性情况,包括无效触发、误触发、双触发、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触发延迟的次数和指数及总异步指数;每8小时记录1次,每次记录1 min,共记录3 min。结果共纳入56例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PSV组和NAVA组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史、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困难撤机类型、随机前机械通气时间、随机后SBT实施前及SBT后撤机前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NAVA组随机后28 d内成功撤机所需时间[9.00(7.00,15.50)d比15.50(10.25,22.75)d]、随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8.50(7.00,12.75)d比13.50(10.00,20.00)d]均短于PSV组(均P<0.05)。NAVA组随机后28 d内累积撤机成功率高于PSV组(P=0.039),但随机后28 d内总撤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26/28)比85.7%(24/28),P=0.669]。NAVA组患者随机后14 d内[5.00(0.00,7.00)d比0.00(0.00,3.75)d]和28 d内[18.00(9.25,20.75)d比10.50(0.25,17.75)d]无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PSV组(均P<0.05),但是随机后7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NAVA组ICU住院时间短于PSV组[9.00(6.25,16.75)d比14.00(10.25,22.50)d,P=0.015],但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和随机后28、90 d内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者在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气管切开率、ICU内病死率、随机后28 d和90 d内病死率、随机后机械通气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机后90 d内累积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人机协调性方面,NAVA组患者发生误触发[次数:0.00(0.00,0.00)次/min比0.00(0.00,0.58)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0.00(0.00,0.33)次/min比1.00(0.33,2.1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0.00(0.00,0.33)次/min比0.33(0.33,1.00)次/min;指数:0.00(0.00,0.01)比0.02(0.02,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0.00(0.00,0.00)次/min比1.17(0.00,5.67)次/min;指数:0.00(0.00,0.00)比0.06(0.00,0.29)]、触发延迟[次数:0.00(0.00,0.58)次/min比0.67(0.33.1.67)次/min;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10)]的次数及指数均低于PSV组(均P<0.01)。NAVA组患者发生双触发的次数及指数均高于PSV组[次数:1.17(0.33,2.00)次/min比0.00(0.00,0.00)次/min;指数:0.06(0.02,0.11)比0.00(0.00,0.00);均P<0.01],但NAVA组总异步指数低于PSV组[0.08(0.04,0.14)比0.24(0.19,0.51),P<0.01]。结论NAVA模式可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患者的撤机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人机协调性,并在提高撤机成功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通气支持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重症监护病房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伴肺复张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秦宗和 应佑国 茆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气量设置应与IPPV时相同。通气时,两种模式下的呼气末正压(PEEP)均按0、5、10cmH2O依次增加,每一PEEP的通气时间为60 m in。ASV通气模式时,在每一PEEP水平加用LRM(ASV+LRM模式)。前一通气模式使用3h后,将通气模式调为IPPV,PEEP调到0;1h后换另一种模式。每个PEEP水平通气50 m in时,用Swan-Ganz导管、心电监测仪、呼吸机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在同一PEEP水平下,ASV+LRM模式与IPPV模式相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V+LRM模式时,同一PEEP水平下气道峰值压(PI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EEP为5cmH2O时,肺动态顺应性、动脉氧分压和氧供均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LRM模式比IPPV模式更有利于ARDS患者的通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歇正压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肺复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邢素美 高媛 邹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选择我院老年病房长期住院COPD...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选择我院老年病房长期住院COPD患者11例,先后应用容量-辅助控制(contro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通气模式(潮气量7-9ml·kg^-1·min^-1。呼吸频率16—18次/min)和ASV通气模式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应用每种呼吸模式时,待患者呼吸、心率平稳30min后,记录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同时测心率、麻压,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应用ASV模式前做好心理护理,通气中保持气道通畅,重点加强人工气道固定、湿化及吸痰等护理。结果与CMV模式相比,应用ASV模式的患者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同时,吸气流速、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均增高(P<0.05);呼气流速下降(P<0.05);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无变化(P〉0.05),患者舒适度好。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人机协调性好,安全性高,可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气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触发灵敏度对压力支持通气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机呼气同步性及呼吸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拥庆 吴大玮 +1 位作者 解建 李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压力支持通气(PSV)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气同步性及呼吸功的影响。方法对3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采用PSV模式,使用呼吸力学监护仪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同时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测。选择5个水平... 目的探讨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压力支持通气(PSV)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气同步性及呼吸功的影响。方法对3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采用PSV模式,使用呼吸力学监护仪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同时进行膈肌肌电图检测。选择5个水平的ETS:1%、15%、25%、35%及50%吸气峰流速(PIF)进行研究。在每次改变ETS水平30min后,对所有数据进行3min的同步采集。通过测量膈肌肌电图与呼吸流速波形之间的呼气相位角(θ),计算总呼吸功(Wtot)、吸气肌做功(Wi,p)、呼气肌做功(Wex),分析ETS对人-机呼气同步性及呼吸功的影响。结果有10人被排除研究。ETS在25%PIF水平时人-机呼气同步性最佳,θ=(8±3)°,有16人-15°≤θ≤15°;Wtot、Wi,p、Wex也最小,分别为(1·86±0·53)J/L、(0·54±0·13)J/L、(0·16±0·08)J/L。随ETS水平降低,吸气结束延迟及Wex逐渐增多,1%PIF时θ=(86±22)°,有18人θ>15°,Wex为(0·48±0·10)J/L,此时Wi,p显著增高至(0·65±0·16)J/L;而随ETS水平升高,吸气结束提前的发生及Wi,p逐渐增加,50%PIF时θ=-(72±15)°,有19人θ<-15°,Wi,p为(1·33±0·14)J/L。结论PSV时适当调节ETS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人-机呼气同步性,降低呼吸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触发灵敏度 压力支持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气同步性 呼吸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时压力支持通气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平 周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总结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的经验。方法观察不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时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每分通气量 (VE)、吸气峰压 (PIP)、肺动态顺应性 (Cdyn)等数值变化和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测指标与PSV... 目的总结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的经验。方法观察不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时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每分通气量 (VE)、吸气峰压 (PIP)、肺动态顺应性 (Cdyn)等数值变化和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测指标与PSV水平两者呈相关性变化。结论通过调节PSV水平可使有关呼吸监测指标均改善 ,使患者处于较为合理的呼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髓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 康复 压力支持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罩压力支持通气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
6
作者 徐建国 屠伟峰 傅素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4-206,共3页
40例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用BiPAP呼吸器行鼻罩法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均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术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升高1.6kPa;氧饱和度(SaO2)平均升高... 40例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用BiPAP呼吸器行鼻罩法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均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术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升高1.6kPa;氧饱和度(SaO2)平均升高3%,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变不明显,与PaO2升高不成比例。8例从PSV改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后,6例SaO2明显降低2%~10%。提示鼻罩PSV改善上腹部手术中气体交换并非过度通气所致,而是改善了肺换气与血流比例和促进膈肌功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罩 压力支持通气 上腹部手术 肺部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气道正压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俊花 刘红梅 《护理研究》 2001年第5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成人 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向气道正压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在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荣丽 王立生 +1 位作者 曲斌斌 张春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 探讨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在治疗COPD联合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观... 目的 探讨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在治疗COPD联合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FEV1、PEER、VC和FVC均高于对照组、VO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aO2、SaO2,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对COPD联合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机体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压力指数与压力支持模式下吸气努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基于ASL5000平台
9
作者 苗明月 苏芮 +4 位作者 周益民 田野 杨燕琳 张琳琳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 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time product,PTPmu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ASL5000平台进行实验设计,模拟50个不同肺模型参数以及25个不同的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水平,共模拟1250例具有不同自主呼吸水平的患者。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流速、气道压和食道压-时间波形数据进行线下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PMI和WOBmus%、PTPmus%进行分析。结果不同PMI分组患者之间的PS水平、WOBmus%和PTPm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PMI数值增加,PS水平以及驱动压力逐步下降,呼吸机做功也随之减小。PMI与WOB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4(P<0.001),PMI与PTP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5(P<0.001)。结论PMI与WOBmus%、PTPmus%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MI可能是指导PS水平设置的一种无创、有效的指标。关于PMI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适用性,及其指导PS水平设置的有效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压力指数 吸气努力 压力支持通气 主动模拟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罩压力支持通气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
10
作者 徐建国 屠伟峰 傅素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25-27,共3页
本组40例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用 BiPAP 呼吸器行鼻罩法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均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术中的动脉血 O_2分压(PaO_2),平均升高1.6 kPa;O_2饱和度(SaO_2),平均升高3%,而 PaCO_2改变不明显,... 本组40例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用 BiPAP 呼吸器行鼻罩法吸气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吸氧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均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术中的动脉血 O_2分压(PaO_2),平均升高1.6 kPa;O_2饱和度(SaO_2),平均升高3%,而 PaCO_2改变不明显,与 PaO_2升高不成比例。8例从 PSV 改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后,6例 SaO_2明显降低2%~10%,提示鼻罩 PSV 改善上腹部手术中气体交换并非过度通气所致,而是改善了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和促进膈肌功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罩 压力支持通气 上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支持通气的临床应用2例
11
作者 陶富盛 吕顺荣 潘立群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57-58,共2页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应用正压机械通气的优点是没有疑问的,但由此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时选用什么样的呼吸模式有利于气体交换,对肺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指标定在什么...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应用正压机械通气的优点是没有疑问的,但由此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时选用什么样的呼吸模式有利于气体交换,对肺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指标定在什么水平作为最佳,尚没有一致意见.近期我们在治疗2例手术病人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ed)模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治疗 压力支持通气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损伤模型中压力与容量通气模式的比较
12
作者 吴静波 周文贤 +2 位作者 吴丽珍 王雪玲 蔡杰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4-1269,共6页
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 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量为10 m L/kg,呼吸频率为20/min;两组呼气末正压均设为10 cm H2O。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即刻及发生后2、4、8和12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通气-血流(VA/Q)分布的测定。结果在PSV组,由于肺内分流的减少和VA/Q比正常的区域面积增加,氧合明显改善。CMV组与PSV组相比,肺内分流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PSV通过减少VA/Q比值的失衡明显改善气体交换,然而在改善VA/Q分布方面,CMV比PSV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压力支持通气 通气血流比值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起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妮 朱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64-666,共3页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微创外科技术 起搏技术 通气支持 辅助治疗 内镜手术 发达国家 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皓 赵海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呼吸衰竭 压力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呼吸机人机异步的识别与改善方法
15
作者 刘青华 石岩 +2 位作者 李强 任帅 郝黎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共10页
在治疗和抢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时,呼吸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呼吸机在工作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机异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对患者需求认识不足和患者病情变化导致的呼吸参数设置不合理。... 在治疗和抢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时,呼吸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呼吸机在工作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机异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对患者需求认识不足和患者病情变化导致的呼吸参数设置不合理。针对人机异步问题,搭建了压力支持试验平台,基于呼吸波形,引入人机异步事件的量化定义和评价标准,提取6项呼吸波形特征,实现了人机异步事件的自动识别;利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呼吸机吸气触发阈值、呼气切换百分比和呼气末正压的实时调整。经过试验,异步事件识别准确,参数调整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异步 压力支持通气 模糊控制 呼吸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