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储层预测--以四川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武丽 张永贵 +1 位作者 姜大建 赵艳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4-951,1012+834,共8页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成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成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研究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飞三段储层进行精细标定,明确了飞三段鲕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和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薄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对飞三段鲕滩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鲕滩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河坝场构造和马路背构造,而母家梁和黑池梁为储层相对不发育区;储层厚度在河坝场较大,而在马路背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等时地层格架 鲕滩储层 碳酸盐岩 飞仙关组 通南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构造带裂缝成因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樊靖宇 秦启荣 苏培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8-41,107,共4页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以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裂缝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及裂缝的分期配套关系,结合通南巴构造带的主要构造形成期次以及相对应的...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以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及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裂缝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及裂缝的分期配套关系,结合通南巴构造带的主要构造形成期次以及相对应的应力场特征,研究了裂缝发育与构造运动期次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关系,从而阐明通南巴构造带裂缝发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期次 裂缝类型 形成模式 通南巴构造带: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构造须四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长城 田蒙 +1 位作者 冉祝荣 王国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0,共6页
针对川东通南巴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较致密的特点,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含气储层地震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进行砂体预测,在明确砂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孔隙度预测,寻找砂体中孔隙度相对高的部分,同... 针对川东通南巴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较致密的特点,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含气储层地震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进行砂体预测,在明确砂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孔隙度预测,寻找砂体中孔隙度相对高的部分,同时在含气储层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含气储层预测,最后预测了须四段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从砂体预测→高孔隙度砂体预测→含油气砂体预测,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相结合逐步深入地寻找优质储层,指出有利勘探目标区,可以为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通南巴构造 致密砂岩 优质储层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缝洞型气藏勘探远景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殊 郭旭升 曲国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94-401,共8页
在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上,下二叠阳新统具有发育大型气藏较好的基础条件。为此,从通南巴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背景出发,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断层系统发育状况及其作用。通南巴构造带为一大型背斜,构造主体为北东一南西向展布。主体构造... 在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上,下二叠阳新统具有发育大型气藏较好的基础条件。为此,从通南巴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背景出发,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断层系统发育状况及其作用。通南巴构造带为一大型背斜,构造主体为北东一南西向展布。主体构造上同时又发育有大量北西一南东向断层,将主体构造切割,形成多个次一级构造。在构造带的东北部黑池梁-马路背一带,下二叠阳新统地层发育多期次、多方向、互相连通的断层系统。用平衡剖面、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有部分断层具有明显的反转断层性质,即早期为拉张正断层,后期挤压为逆断层。通南巴构造带涪阳坝构造大规模的断层系统有利于裂缝的发育,早期拉张断层的发育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同时,尽管断层较为发育,但其都没有断穿较厚的膏岩层,保存条件较好。结合下二叠统地层本身为优质烃源岩这一有利因素,分析认为通南巴构造带东北段具有较好的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叠统 阳新统 缝洞型气藏 溶蚀作用 拉张断层 通南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构造超深高压气井钻井作业的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真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通南巴构造高压气井钻井在很多方面具有世界级的难度 ,破岩能量、清岩能力不足引起大尺寸井眼机械钻速低 ,速度慢、井眼不畅通 ,造成大量事故复杂。复合钻配合PDC或强保径高转速牙轮、大钻杆、大钻铤 ,可以有效地提高速度。工具成本在... 通南巴构造高压气井钻井在很多方面具有世界级的难度 ,破岩能量、清岩能力不足引起大尺寸井眼机械钻速低 ,速度慢、井眼不畅通 ,造成大量事故复杂。复合钻配合PDC或强保径高转速牙轮、大钻杆、大钻铤 ,可以有效地提高速度。工具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份额较小 ,中空分流、加长直螺杆是常规的消耗料。对井斜、井底水平位移的限制应适当放开 ,力学平衡是保持上部层段井壁稳定的关键 ,保持井壁稳定的钻井液密度应随井径的变化而变化。井漏处理时要注意保持尽量高的液柱压力 ,注意喷漏转换。含硫气井井控难度远高于油井 ,设备的气密封能力一般低于油密封能力 ,工作中应重点注意压稳地层内流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构造 超深高压气井 钻井作业 大尺寸井眼 钻速 井眼稳定 井漏 井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构造带飞三段储层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詹国卫 邓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南巴构造带飞三段鲕粒滩储层发育,属低孔低渗致密灰岩储层。利用测井、岩芯以及薄片等资料,从构造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等多方面探讨了该区飞三段鲕滩储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三段鲕滩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微古地... 通南巴构造带飞三段鲕粒滩储层发育,属低孔低渗致密灰岩储层。利用测井、岩芯以及薄片等资料,从构造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等多方面探讨了该区飞三段鲕滩储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飞仙关组三段鲕滩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微古地貌、构造活动、成岩作用及多因素匹配等制约。台内滩滩核微相是鲕粒滩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微古地貌高地为优质的鲕粒滩储层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颗粒滩暴露遭受大气淡水淋滤改造作用的强弱与改造时间长短是优质鲕滩储层形成的关键;构造破裂作用为储层孔、洞的沟通提供了桥梁,改善了储集体渗流能力;多因素匹配好则可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构造 鲕滩储层 主控因素 沉积相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裂缝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环宇 王威 刘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3-428,共6页
为了研究裂缝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改造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通南巴构造带为例,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须家河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按成因可划分为断层相关... 为了研究裂缝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改造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东北部通南巴构造带为例,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须家河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按成因可划分为断层相关裂缝、褶皱相关裂缝、顺层滑脱裂缝和砾石相关裂缝,其中断层相关裂缝与褶皱相关裂缝是主要的有效裂缝。研究区有效裂缝的发育与岩性、断裂和局部构造相关性明显,在细砂岩与中砂岩中最为发育,高曲率背斜与大断裂是裂缝发育的有利条件。研究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的发育受晚侏罗世以来盆缘造山活动的影响,此时研究区须家河组储集层已经致密,裂缝的发育提高了储集层的储渗性,对研究区晚期气藏的形成和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通南巴构造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裂缝特征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高含硫地区超深井钻井难点及对策——以通南巴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思和 胡秀玲 +3 位作者 胡永章 李勇 钟敬敏 刘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3,133-134,共4页
受特殊沉积环境及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通南巴构造带上钻井工程事故频发,存在井漏、井壁垮塌、井涌(喷)、卡钻、高含硫化氢、岩石致密硬度大、井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优质快速钻井。通过对通南巴构造带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如... 受特殊沉积环境及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通南巴构造带上钻井工程事故频发,存在井漏、井壁垮塌、井涌(喷)、卡钻、高含硫化氢、岩石致密硬度大、井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优质快速钻井。通过对通南巴构造带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如下对策:①优选气体钻井、泡沫钻井、垂直钻井、复合钻井、旋转导向钻井等钻井方式,促进防斜打直、打快;②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合理确定必封点,科学确定井眼尺寸;③优化钻井液性能,提高防塌、润滑效果;④强化钻头选型,提高破岩效果;⑤细化防漏堵漏措施,减少非生产时间等。经现场钻井实践,大幅度地提高了机械钻速,有效地减少了钻井复杂情况,实现了该地区海相超深含硫气井的优快钻井,并对同类高温、高压、含硫气井的高效钻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高含硫 通南巴构造 超深井 深井 钻井工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武丽 董宁 朱生旺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7-284,共8页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位于造山带前陆,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其结构和构造非常复杂,储层特征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正演模型;...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位于造山带前陆,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其结构和构造非常复杂,储层特征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正演模型;基于正演模拟结果,提取了20多种地震属性,并对其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瞬时相位、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相干及波形等多种对鲕滩储层比较敏感的属性,从而预测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特征。其中,河坝场构造为Ⅰ类鲕滩储层,马路背构造和狮子坪构造为Ⅱ类鲕滩储层,而母家梁构造和黑池梁构造为Ⅲ类。这套鲕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构造 飞仙关组 鲕滩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通南巴复杂构造带气体钻井防漏提速技术
10
作者 杨炳祥 何龙 +2 位作者 罗成波 欧彪 严焱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通南巴构造带受来自米仓山冲断构造带与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加作用,断裂和裂缝都较为发育,该区块须家河组以上地层压力低,前期部署的井漏失严重且机械钻速低。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气体钻井技术的必要性,以井壁稳定、地层可钻性及... 通南巴构造带受来自米仓山冲断构造带与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加作用,断裂和裂缝都较为发育,该区块须家河组以上地层压力低,前期部署的井漏失严重且机械钻速低。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气体钻井技术的必要性,以井壁稳定、地层可钻性及井眼净化能力适应性评价为基础,形成了以井身结构优化、注气/泡沫参数和钻具组合及钻进参数优化设计为主体的技术方案,成功应用13井次,不仅避免了上部地层井漏复杂,并且机械钻速平均提升6~9倍以上,为通南巴构造带超万亿方天然气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巴复杂构造 气体钻井 防漏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背斜几何学、运动学与构造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龙博 何登发 +2 位作者 文竹 梅庆华 李英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401,共18页
通南巴背斜发育于四川盆地东北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合部位,其形成与演化受到米仓山与大巴山的联合影响,然而目前其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认识尚且不清楚,精细研究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对于揭示背... 通南巴背斜发育于四川盆地东北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合部位,其形成与演化受到米仓山与大巴山的联合影响,然而目前其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认识尚且不清楚,精细研究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对于揭示背斜成因机制以及认识陆内构造变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覆盖通南巴背斜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复原等方法,精细刻画出通南巴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并建立构造模型,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通南巴背斜总体具有“东西分段、上下分层、早晚期构造叠加”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志留系泥岩局部滑脱层以及前震旦系滑脱层,通南巴背斜分为上、中、下、深4套构造层,表现为多层滑脱变形特征,其中,中部构造层变形强度最大;2)深部(前震旦系)构造楔发育于整个通南巴背斜,其个数和几何学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上覆背斜形态以及分段性背斜高点差异;3)位移沿楔端点向前传递过程中,受到川中刚性基底的阻挡,背斜前翼旋转,形成次级褶皱调节断层;4)通南巴背斜晚期受大巴山向西南推覆挤压的叠加作用,表现为中部构造层在东北段发育一系列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并导致嘉陵江组以上地层被动变形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构造 几何学 运动学 多层滑脱变形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南巴地区地层水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印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4,127,共6页
考虑川东北地层水的水化学特征(包括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的变质程度、脱硫系数等),根据封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分析盖层对地层水的分隔性能;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地质历史上地表水对地层水的改造程度,研究地层水演化特征.结... 考虑川东北地层水的水化学特征(包括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的变质程度、脱硫系数等),根据封盖层的发育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分析盖层对地层水的分隔性能;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分析地质历史上地表水对地层水的改造程度,研究地层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通南巴地区地层水主要经历早期深埋形成封存变质水期—局部地层水渗滤改造期—深层水封闭,浅层水进入开启期—晚期重建封闭期等变化;中下三叠统存在一套良好的膏岩层且埋藏较深,没有经历地表水改造,使得保存条件明显优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中下侏罗统地层,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砂泥互层具有较高渗透能力的须家河组受到地表水的淋滤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勘探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构造 地层水 保存条件 演化特征 封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