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通信编码序列与多混沌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刚 刘国荣 毛彦斌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7期304-307,312,共5页
结合量子混沌映射的良好特点,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通信编码序列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运用量子Logistic和Logistic两种不同的混沌映射,结合通信领域常用的无线编码技术,灵活地运用模板图像对原始图像像素进行编码加密... 结合量子混沌映射的良好特点,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通信编码序列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运用量子Logistic和Logistic两种不同的混沌映射,结合通信领域常用的无线编码技术,灵活地运用模板图像对原始图像像素进行编码加密。实验表明,该算法既可以很好地拓展密钥空间,又可以成功地抵御统计分析等各种攻击操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编码 模板图像 量子混沌 图像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型短线路保护原理及通信编码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伍叶凯 郁惟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529-1532,共4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00 kV 及以下的微机型短距离输电线路保护方案,包括分相式电流差动、零序电流差动、三段式相间距离、三段式接地距离保护以及综合重合闸等功能.分析了保护原理和通信编码技术,介绍了硬件配置及试验结果.该方...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00 kV 及以下的微机型短距离输电线路保护方案,包括分相式电流差动、零序电流差动、三段式相间距离、三段式接地距离保护以及综合重合闸等功能.分析了保护原理和通信编码技术,介绍了硬件配置及试验结果.该方案具有同步调整简单可靠,对通道误码率要求低,对故障类型具有自适应能力等优点.在不同故障时保护的性能均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通信编码 短距离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项式上中国剩余定理的通信编码方案 被引量:2
3
作者 蒲小勤 赵健 +1 位作者 夏政伟 郭秀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2-93,119,共3页
从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出发,在分析基于多项式上的中国剩余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编码。该方案对传统的中国剩余定理通信编码方案进行了改进,使得信息在传输时更加安全可靠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编码方案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减轻... 从数论中的中国剩余定理出发,在分析基于多项式上的中国剩余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编码。该方案对传统的中国剩余定理通信编码方案进行了改进,使得信息在传输时更加安全可靠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编码方案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减轻了信道上的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剩余定理 通信编码 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标归零的正交频分复用带内全双工水声通信方法
4
作者 陆胤亨 吴颂文 +2 位作者 刘媛 王方勇 周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5-1692,共8页
针对水声通信中频谱资源缺陷问题,本文面向全双工水下通信体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归零的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该方法从水声通信编码角度对本地自干扰进行了有效抑制,并通过仿真和水池实验进行了验证。水池实验结果表明:在-45 dB的信... 针对水声通信中频谱资源缺陷问题,本文面向全双工水下通信体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归零的正交频分复用通信方法。该方法从水声通信编码角度对本地自干扰进行了有效抑制,并通过仿真和水池实验进行了验证。水池实验结果表明:在-45 dB的信干比下,算法可在带内实现远端信号的精确提取,误码率降至10-3。该方法可与多种干扰抵消方法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新型多域联合自干扰抵消方法,进一步突破自干扰抵消上限,为带内全双工水声通信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全双工通信 自干扰抵消 通信编码 坐标归零 正交频分复用 强功率干扰 多域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负反馈超混沌系统及在编码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颜森林 伍仕宝 +2 位作者 逄焕刚 孙小菡 张明德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证明了耦合负反馈蔡氏电路超混沌系统 ,其动力学行为产生 4对双涡旋吸引子超混沌现象 .在编码通信混沌隐藏和混沌键控技术应用方法中提出并数值模拟研究该超混沌现象 .
关键词 双涡旋吸引子 保密通信 编码通信 混沌键控技术 耦合负反馈 超混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魏梅 李仲令 殷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5-588,共4页
介绍了自编码扩频通信的原理,提出了利用自回归滤波的方法从信源序列中提取扩频码的AR自编码扩频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误码性能和多址通信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AR自编码扩频系统改善了普通自编码扩频系统的误码性... 介绍了自编码扩频通信的原理,提出了利用自回归滤波的方法从信源序列中提取扩频码的AR自编码扩频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误码性能和多址通信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AR自编码扩频系统改善了普通自编码扩频系统的误码性能,提高了系统的多址能力,为自编码扩频通信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选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扩频通信 谱估计 AR模型 误码性能 多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时分组码在编码协作通信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立行 仰枫帆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为提高系统性能,有效抵抗衰落,提出了采用空时分组码的双中继编码协作通信系统,并给出了中继点使用Alamouti码的发送方式。根据源点和中继点产生LDPC码的整体校验矩阵,导出了目的点进行联合迭代译码所需的初始化消息。理论分析和数值模... 为提高系统性能,有效抵抗衰落,提出了采用空时分组码的双中继编码协作通信系统,并给出了中继点使用Alamouti码的发送方式。根据源点和中继点产生LDPC码的整体校验矩阵,导出了目的点进行联合迭代译码所需的初始化消息。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采用Alamouti码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性能。当误比特率达到10-4,Alamouti码编码协作通信系统较相应的普通编码协作具有1.6 dB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mouti空时分组码 编码协作通信 LDPC码 联合迭代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协作感知的现状与展望
8
作者 刘根嘉 陈思衡 张文军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0,共7页
多智能体协作感知作为人工智能与分布式系统交叉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编队、智能监控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重点讨论了通信机制优化、位姿噪声下的鲁棒性、异构协同、安全与隐私保护... 多智能体协作感知作为人工智能与分布式系统交叉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编队、智能监控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脉络,重点讨论了通信机制优化、位姿噪声下的鲁棒性、异构协同、安全与隐私保护及仿真平台等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高效通信的便捷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推动多智能体协作感知技术的持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感知 多智能体系统 通信编码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自编码扩频系统中扩频序列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魏梅 李仲令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在扩展频谱通信中,扩频序列的性能与系统的抗多址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和信号的低截获率概率有密切关系,也关系到捕获与同步系统的实现。扩频序列的特性对扩频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中,自编码扩频序列的特性对... 在扩展频谱通信中,扩频序列的性能与系统的抗多址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和信号的低截获率概率有密切关系,也关系到捕获与同步系统的实现。扩频序列的特性对扩频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中,自编码扩频序列的特性对于自编码扩频系统的性能同样非常重要。该文详细分析了采用AR滤波方式产生的扩频序列的扩频特性。计算机仿真说明,用AR滤波提取自编码扩频序列完全满足自编码扩频通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扩频通信 AR滤波 相关性 线性复杂度 游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面板与PMC通信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运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15-116,共2页
研究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与PMC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详细分析点对点式、矩阵式通信方式的优、缺点,设计了编码式通信方式,并给出其通信结构框图。实践结果证明:编码式通信方式具有经济、实时性好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关键词 操作面板 PMC 点对点式通信 矩阵式通信 编码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码率RS码部分并行译码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毅 刘荣科 赵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5-848,852,共5页
为了满足在一个通信系统中使用多码率RS(Reed-Solomon)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码率部分并行结构的RS码译码器.按照功能,该译码器可分为伴随式计算模块,关键方程求解模块以及错误位置和错误值求解模块3个主要组成部分.针对符合CCSDS标准的... 为了满足在一个通信系统中使用多码率RS(Reed-Solomon)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码率部分并行结构的RS码译码器.按照功能,该译码器可分为伴随式计算模块,关键方程求解模块以及错误位置和错误值求解模块3个主要组成部分.针对符合CCSDS标准的2种RS码的特点,将运算系数相同的伴随式计算子单元进行复用;在关键方程的求解运算中使用一种新颖的部分并行结构,使得复用部分和非复用部分的运算周期相同,以减少运算等待时间,提高译码效率;在错误位置和错误值求解中采用查表方式完成Forney算法的系数相乘,并复用求逆查表运算和系数相同的钱氏搜索计算子单元,以减少资源的消耗.通过码率选择信号,可以选择RS(255,223)和RS(255,239)2种译码模式.通过Altera公司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对该多码率译码器进行了硬件实现,结果显示此译码器仅消耗2981个逻辑单元和9472 bit的存储器资源,大大低于2种单一码率译码器消耗资源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编码 硬件 REED-SOLOMON码 多码率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实验开发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丽 王守鹏 +1 位作者 金绍兴 何士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6期65-67,71,共4页
该文结合本科生毕业设计“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的PCM通信编码”的实践过程,实现了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应用于PCM网络的误码和抖动等相关物理量的通信网络在线测量实验项目。采用数字传输分析仪和示波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开发出在... 该文结合本科生毕业设计“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的PCM通信编码”的实践过程,实现了PDH/SDH数字传输分析仪应用于PCM网络的误码和抖动等相关物理量的通信网络在线测量实验项目。采用数字传输分析仪和示波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开发出在PCM光纤通信中普遍应用的AMI码和HDB。码的编码实验。通过对数字分析仪器的实验开发,不仅使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先进仪器的使用、及学生在教学科研中的创新能力的锻炼,同时发挥了学生在创新实验研究中的作用,增强了参与科学研究的信心,熟悉和掌握了PCM通信编码理论及技术。该实验为本科生的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SDH 数字传输分析仪 PCM 通信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开钥密码的统计安全性
13
作者 谢冬青 谢志坚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现有的公开钥密码的安全性标准主要有三个;多项式安全、语义安全、A.C.Yao 安全.这些安全性标准实质上都是等价的.而且仅适宜于概率型公开钥密码.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安全性标准:统计安全性及其等价形式,新标准能用来测定任何公开钥密码的... 现有的公开钥密码的安全性标准主要有三个;多项式安全、语义安全、A.C.Yao 安全.这些安全性标准实质上都是等价的.而且仅适宜于概率型公开钥密码.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安全性标准:统计安全性及其等价形式,新标准能用来测定任何公开钥密码的安全强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开钥密码 安全性 统计安全性 图灵机 通信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通讯 被引量:19
14
作者 倪皖荪 华一满 +1 位作者 邓浩 覃团发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45-656,共12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混沌通讯研究进展概况.对编码通讯、模拟通讯、混沌同步。
关键词 混沌通信 通信理论 编码通信 模拟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数字式电磁搅拌器计算机控制系统
15
作者 钱新恩 高安生 程良鸿 《控制工程》 CSCD 2003年第z2期122-124,共3页
介绍了一种全数字式电磁搅拌器计算机控制系统,SPWM由SA866芯片产生,能对电流实现闭环调节;以内含式PLC为核心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多台电磁搅拌器;电流上位机和下位机采用双字节通信编码.
关键词 电磁搅拌 SA866 内含式PLC 双字节通信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分布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何华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5-47,共3页
在新型飞机试飞或者空中实验设备验证时,需要记录大量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模拟量、开关量、总线数据和图像等信息,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开展事后分析工作,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详细的数据信息记录将会越有利于相关模型的建立,然而受制于传... 在新型飞机试飞或者空中实验设备验证时,需要记录大量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模拟量、开关量、总线数据和图像等信息,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开展事后分析工作,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详细的数据信息记录将会越有利于相关模型的建立,然而受制于传统机载采集拓扑方式布局和总线带宽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对多数据源进行高采样的信息收集、传输和存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可扩展机载分布式采集的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支持扩展多达32个采集节点,同时在消除数据传输瓶颈的基础上,支持全路采样不间断存储时间约1 h。实验证明,该方案满足飞机或设备研发建模过程对于收集数据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采集系统 采集节点 高速串行总线 通信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code match strategy for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de tree management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宗凯 刘光然 何建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hannelization codes are widely used to provide variable data rates for supporting different bandwidth requirements in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systems. A new...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hannelization codes are widely used to provide variable data rates for supporting different bandwidth requirements in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systems. A new code match scheme for WCDMA code tree management was proposed. The code match scheme is similar to the existing crowed-first scheme. When choosing a code for a user, the code match scheme only compares the one up layer of the allocated codes, unlike the crowed-first scheme which perhaps compares all up layers. So the operation of code match scheme is simple, and the average time delay is decreased by 5.1%.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code match strategy can decrease the average code blocking probability by 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ode placement strategy code match strategy code blocking prob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integrated with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MANET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辉耀 卢锡城 +1 位作者 彭伟 王阳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ata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 a routing scheme called integrat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was proposed, which integrates the techniques of p...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ata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mobile ad hoc network, a routing scheme called integrat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was proposed, which integrates the techniques of packet fragmenting an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encoding into multipath routing. The scheme works as follows: adding a certain redundancy into the original packets; fragmenting the resulting packets into exclusive blocks of the same size; encoding with th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 and then sending them to the destination node. When the receiving end receives a certain amount of information blocks,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will be recovered even with partial lo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eme was evaluated using OPNET model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method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delay is decreased by 20% and the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is increased by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ultipath rout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encoding reliable trans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for ad hoc networks
19
作者 王远 徐华 贾培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358-1365,共8页
Network coding is proved to have advantages in both wireline and wireless networks. Especially, appropriate network coding schemes are programmed for underlined networks. Considering the feature of strong node mobilit... Network coding is proved to have advantages in both wireline and wireless networks. Especially, appropriate network coding schemes are programmed for underlined networks. Considering the feature of strong node mobility in avi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 hop-by-hop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ad hoc networks wa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COPE-like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oes not require overhearing from other nodes, which meets confidentiality requirements of avi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Meanwhile, it does save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promise less processing delay.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in scalable networks with different traffic models, a typical network was built in a network simulator, through which receiving accuracy rate and receiving delay were both examin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virtue of network cod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orks well and improves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More specifically, it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enhancing receiving accuracy rate and reducing receiving delay, as compared with any of the traditional networks without coding. It was applied to bot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raffic flows and, in particular, it achieves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when the network scale becomes larger. Therefore, this algorithm has great potentials in large-scale multi-hop avi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 network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avi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