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通俗读物编刊社:顾颉刚的民众观与出版实践
- 1
-
-
作者
刘雨点
-
机构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出处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
文摘
在20世纪30年代忧国伤时的时代氛围中,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转向文化最底层的普通民众,他们相信民众是亟待精神改造的重要的国家力量,而优良适宜的民众读物则是改造民众的利器,于是选择以通俗读物编刊社为宣传阵地,探索出"旧瓶装新酒"等典型的实践方式,出版了大量不仅为下层民众所认同与欣赏,而且契合战时教育与指导目标的民众读物,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
关键词
顾颉刚
通俗读物编刊社
民众观
旧瓶装新酒
-
Keywords
Gu Jiegang
Popular Reading Publishing Company
View of the people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
分类号
G239
[文化科学]
-
-
题名“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与话语形态论析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段从学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6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文艺运动"(08CZW033)
-
文摘
国统区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之争,与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有关理论并无直接关联,这是一场由文协在抗战初期组织和倡导的通俗文艺运动引发的论争,论争双方分别是通俗读物编刊社和新文学同人。论争起源于抗战初期利用旧形式问题引发的分歧,向林冰挪用延安的意识形态话语,把通俗读物编刊社的"旧瓶装新酒"和"民族形式"直接等同起来,导致了论争的复杂化,也造成了研究者长期的误解。今天看来,这场影响深远的论争,本身并没有多少理论价值,而在论争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显然比论争本身更值得反思。
-
关键词
文协
通俗读物编刊社
通俗文艺运动
新文学传统
民族形式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