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96
1
作者 刘传正 李铁锋 +2 位作者 程凌鹏 温铭生 王晓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根据多年丰富的区域地质灾害考察和综合研究实践,作者架构了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1)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2)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包括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GGIS);(3... 根据多年丰富的区域地质灾害考察和综合研究实践,作者架构了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1)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2)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包括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GGIS);(3)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高程、高差、坡度)、水系、植被、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斜坡类型、降雨量分布和地震活动等的统计关系,为评价因子选取、分级和权重确定提供依据;(4)筛选提取评价预警研究因子体系,建立地质灾害发育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5)创建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6)在满足一定精度比例尺数字化图上划分计算单元,分别计算研究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7)根据计算结果和应用目的,把相同或相近级别的图斑合并,分别编制区域地质灾害"四度"区划图;(8)根据"四度"区划结果提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级监测预警目标区和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9)对重点地段或地点专门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政府-社会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上述9个步骤构成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时空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简称"四度"递进分析法(AM 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度” “潜势度” “危险度” “危害度” 递进分析法(AM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抗旱保苗及土壤蓄水保墒效应的层次递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姜春霞 单宇茜 +3 位作者 杜宇昕 杜瑞卿 刘恩科 张冬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84-1189,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次递进分析法,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玉米出苗率、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层次Q型聚类、综合判别分析法将15种耕作方式分成三大类,分类正确率达100%,筛选出最好的耕作方式是: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其中,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处理0~3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8%、15.0%,出苗率分别为93.3%、93.0%,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为418、415 mm,分别较秋旋耕(秸秆不还田)、春旋耕(秸秆不还田)、连旋带播的平均值提高了1.9、2.1百分点,4.4、4.1百分点,44.3、41.3 mm。综上所述,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了0~200 cm土壤贮水量,改善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可作为该区旱地农业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保墒效应 层次递进分析 层次Q型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进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危害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95,99,共4页
为了评价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发生的危险性及危害性,给出水害"四性"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计算出水害"四性"指数。其中,发生性用突水次数、突水量等指标描述;潜在性用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等相关指标表述;危险... 为了评价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发生的危险性及危害性,给出水害"四性"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计算出水害"四性"指数。其中,发生性用突水次数、突水量等指标描述;潜在性用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等相关指标表述;危险性指围岩破坏发育带、导升发育带等诱发因素下底板突水发生的可能程度;危害性指底板水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采用递进分析研究煤层底板突水危害性评价是可行的,也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突水危害性 递进分析 危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技术的“体外-体内”多维化学物质组逐层递进关联分析策略用于中药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舒 宋凤瑞 +1 位作者 皮子凤 刘志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48-1452,共5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然而,由于中药成分繁多、体内作用过程复杂且药源性成分浓度低等特点,给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基于口服中药进入体内主要通过肠道代谢吸收,且进入体内...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然而,由于中药成分繁多、体内作用过程复杂且药源性成分浓度低等特点,给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基于口服中药进入体内主要通过肠道代谢吸收,且进入体内后会在肝脏进一步代谢的特点,提出"体外-体内"多维化学物质组逐层递进关联分析研究策略,逐步分解药源性成分检测难度,增强药源性成分分析的靶向性;并构建基于靶向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体内药效物质组快速辨识方法,无需分离制备单体即可实现体内药效物质组的快速发现。利用该方法已经阐明了茯苓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维化学物质组 药效物质基础 质谱 逐层递进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影响的递进因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索 赵丽英 +3 位作者 杜瑞卿 马纳纳 雷莹 王永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2,157,共7页
【目的】确定Ca2+在异三聚体G蛋白调控的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方法】以拟南芥的野生型(ws)、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GPA1缺失突变体(gpa1-1,gpa1-2)和超表达突变体(wGα,cGα)为材料,在含有不同质... 【目的】确定Ca2+在异三聚体G蛋白调控的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信号传递途径。【方法】以拟南芥的野生型(ws)、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GPA1缺失突变体(gpa1-1,gpa1-2)和超表达突变体(wGα,cGα)为材料,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0~0.2 mg/L)NAA的培养基内,添加无机钙通道抑制剂AlCl3,对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的形态进行观测,并对NAA、Ca2+、AlCl3的影响作用大小进行递进因子分析。【结果】相同质量浓度的NAA对5种基因型拟南芥侧根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Ca2+对5种基因型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侧根数目依次为缺失突变体<野生型<超表达突变体;AlCl3对5种基因型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影响显著;Ca2+和AlCl3是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1)Ca2+通道可能是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调节的下游效应器,Ca2+可能是下游信号,AlCl3对细胞膜上的Ca2+通道阻断数量可能是按一定比例阻断,而不是一个绝对数量,机制尚不明确。(2)3个处理因素在不同的处理层次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5种不同基因型拟南芥个体侧根生长的影响也不同。递进因子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是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有创新性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异三聚体G蛋白 突变体 递进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顺立 杜瑞卿 +3 位作者 高宛莉 吴晖 余培旺 赵秋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7-435,共9页
为了监测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发生,防范松材松材线虫Bursaphe lonchusxylophilus病的入侵,于2005-2007年每年4-9月,在武夷山景区10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松墨天牛数量变化的综合影响... 为了监测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发生,防范松材松材线虫Bursaphe lonchusxylophilus病的入侵,于2005-2007年每年4-9月,在武夷山景区10个地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松墨天牛数量变化的综合影响规律及其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矢量递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是松墨天牛羽化孔数和诱集成虫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松墨天牛成虫诱集数的环境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海拔、林龄、坡位、坡向和树高;影响羽化孔数的环境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树高、林龄、海拔、坡位和坡向。影响松墨天牛诱集成虫数和羽化孔数的气象因子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月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差、总降雨量(mm)、气压(hpa)和平均湿度(%)。单从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统计数据分析,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次序是:坡位、郁闭度、地被物覆盖率、海拔(m)、林龄(a)、树高(m)、坡向;气象因子的重要性次序是:气压(hpa)、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差(℃)、总降雨量(mm)、平均湿度(%)。按月分析和按年度分析时其相对重要性基本上是一致的。结论认为,环境因子和气象因子对松墨天牛的数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种群动态 气象因子 环境因子 矢量递进因子分析 马尾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被引量:16
7
作者 尹明泉 谭俊龄 +2 位作者 王治良 吴新泽 吕沛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0,共5页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 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崂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探讨。崂山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发育的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据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点83处,其中已发生灾害17处,新的灾害隐患66处。崂山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地面高程、岩体、植被、水系和坡形,诱发因子主要是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大气降水是变化频繁的敏感因子。通过分析崂山区日降水量、持续累计降水量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发生时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分析结论,初步选定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降水量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崂山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并以图形和表格两种形式在网上对外发布成功。通过回访调查,预报基本准确,服务效果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避免了灾害损失,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四度”递进分析 预报预警 大气降水 遥测自动站 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农村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梁磊磊 邹子建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构建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货币化层次分析,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对延安市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改善明显。从而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村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 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构建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货币化层次分析,建立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对延安市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改善明显。从而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村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了农村土地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效益 货币化层次递进分析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