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控不同水平运动员递增负荷肌群肌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毕学翠 郑晓鸿 张英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47-14957,共11页
为了分析不同水平赛艇运动员在递增负荷测试中三个关键环节不同肌肉SMO_(2)变化特征,找出不同水平运动员SMO_(2)变化与常用指标变化的关系,提高递增负荷测试在赛艇训练监控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验将4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依据赛艇... 为了分析不同水平赛艇运动员在递增负荷测试中三个关键环节不同肌肉SMO_(2)变化特征,找出不同水平运动员SMO_(2)变化与常用指标变化的关系,提高递增负荷测试在赛艇训练监控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验将4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依据赛艇测功仪2000 m成绩分为A、B、C三个组。三组分别完成递增负荷测试,全程记录左右侧肱二头肌、竖脊肌和股内侧肌肌氧变化,同时记录心率、血乳酸等指标。实验数据使用Shapiro-Wilk法检验数据的正态性,相同运动员不同肌肉SMO_(2)变化测试结果对比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水平运动员递增负荷测试结果的对比使用双尾独立T检验。相同运动员不同部位SMO_(2)与其他指标之间变化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B、C三组不同部位ΔSMO_(2)在每级负荷中均与ΔHR有相关关系。A组股内侧肌ΔSMO_(2)与ΔHR全程高度相关(r=0.74-0.82,P<0.01),肱二头肌ΔSMO_(2)与ΔHR全程高度相关(r=0.32-0.88,P<0.01),竖脊肌ΔSMO_(2)与ΔHR全程高度相关(r=0.49-0.81,P<0.01);BLA变化幅度为-4.36 mmol/L时,对应B组ΔSMO_(2)变化幅度为-18.64%,C组ΔSMO_(2)变化幅度为-9.31%。可见不同水平运动员在赛艇递增负荷测试中均呈现出随着负荷增加SMO_(2)逐级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水平运动员三个关键环节主要肌肉SMO_(2)变化特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赛艇递增负荷测试时,水平高的运动员综合ΔSMO_(2)变化率、ΔHR变化率和ΔBLA变化率相对较小;运动员SMO_(2)“拐点”与“乳酸阈拐点”相一致。相同BLA下,水平高的运动员SMO_(2)变化幅度较大,水平低的运动员SMO_(2)变化幅度较小。SMO_(2)变化只代表局部氧化代谢和运动能力,无法反应整体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递增负荷测试 肌氧饱和度 有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脂肪氧化动力学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勇 李之俊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8,共8页
目的:研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脂肪氧化动力及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探讨长期训练对脂肪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训练和无训练健康女性各12名采用递增负荷模式完成跑台运动测试,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机体气体代谢... 目的:研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脂肪氧化动力及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探讨长期训练对脂肪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训练和无训练健康女性各12名采用递增负荷模式完成跑台运动测试,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机体气体代谢指标,采用每级负荷后30s气体代谢数据计算脂肪氧化率,通过3阶数多项式拟合曲线确定脂肪氧化动力曲线和FATmax。结果:运动强度和耐力训练对脂肪氧化率均有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脂肪氧化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训练者脂肪氧化率在60%~70%VO2max强度阶段呈现相对较高的水平(12.20~12.84mg/min/kg),无训练者脂肪氧化率在50%~65%VO2max强度阶段脂肪氧化率呈现相对较高水平(6.36~6.67mg/min/kg)。相同强度运动训练者脂肪氧化率高于无训练者,有训练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MFO)也均高于无训练者(63.95%±3.16%vs 56.51%±2.50%VO2max,P<0.001;13.04±1.82vs 6.71±1.15mg/min/kg,P<0.001)。跑台运动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诱导脂肪氧化率达最大脂肪氧化率的95%以上的强度分别为57.14%~69.86%VO2max和48.21%~65.41%VO2max强度范围。另外,最大脂肪氧化率、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最大耗氧量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结论:1)相同强度(%VO2max)运动,训练者脂肪氧化率高于无训练者,训练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也高于无训练者,长期耐力训练可增强机体脂肪动员和氧化利用能力。2)跑步运动时,无训练者强度在50%~65%VO2max范围,有训练者强度在60%~70%VO2max范围均可促使机体脂肪氧化率达最大脂肪氧化率的95%以上。3)最大脂肪氧化率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与机体耗氧能力和利用氧的能力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女性 递增负荷测试 脂肪氧化动力 最大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琨 张明军 +1 位作者 苟波 王翠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4-720,768,共8页
目的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GXT),测试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的最大心率(HRmax)与无氧阈心率(ATHR),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为在大众科学健身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身体健康、无锻炼规律的健康成年人665名(年龄20~5... 目的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GXT),测试无锻炼规律健康成年人的最大心率(HRmax)与无氧阈心率(ATHR),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推算公式,为在大众科学健身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身体健康、无锻炼规律的健康成年人665名(年龄20~59岁,其中男性315名,女性350名)为测试对象,采用功率车GXT测试获得其最大有氧能力测试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最大心率与无氧阈心率与年龄之间关系的推算公式;并将GTX实测结果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国外同类的4个最大心率和靶心率推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最大心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最大心率拟合公式为HRmax=196.86-0.74×年龄(P<0.001)。从组内相关系数来看,GTX最大心率测试值与Fox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相关系数最高,与Astrand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次之,与Tanaka和Gelish的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4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0.70、0.70,均介于0.61~0.80,属于强相关。以无氧阈心率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无氧阈心率拟合公式为ATHR=155.78-0.60×年龄(P<0.001);GTX测试无氧阈心率测试值与杨静宜等的靶心率公式计算值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60,属于中等程度相关。结论根据GXT测试结果拟合的最大心率公式为HRmax=196.86-0.74×年龄,与普遍使用的4个最大心率公式计算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拟合公式最大心率推算结果均小于这4个推算公式所得到的结果。通过GXT测试结果拟合的无氧阈心率公式为ATHR=155.78-0.60×年龄,可以为锻炼者有氧运动提供有效和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 最大心率 无氧阈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ification phase作为判定最大摄氧量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贺晓玉 李稚 邓京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7-1093,共7页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价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的金指标,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是最常用的测定VO2max的方法,摄氧量平台是确定VO2max的金标准,但其确定标准和发生率均报道不一,而判定VO2max的次级指标(RERmax、HRmax、BlAmax、RPE)缺乏...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价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的金指标,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是最常用的测定VO2max的方法,摄氧量平台是确定VO2max的金标准,但其确定标准和发生率均报道不一,而判定VO2max的次级指标(RERmax、HRmax、BlAmax、RPE)缺乏明确标准、敏感性和可靠性。近些年来,verification phase作为判定VO2max的新方法,在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具有实用性和敏感性,目前国内关于verification phase的相关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就verification phase的开展要素如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方案、恢复时间、采样时间间隔及其判定标准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VERIFICATION PHASE 递增负荷运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判定男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晓玉 温英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对男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测定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进行判定,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招募13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完成跑台GXT,休息20 min,进行verification phase,使受... 目的: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对男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测试(GXT)测定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进行判定,探讨verification phase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招募13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完成跑台GXT,休息20 min,进行verification phase,使受试者再次力竭。在GXT和verification phase过程中采用便携式心肺功能仪Cosmed k5进行实时呼吸气体分析,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指标(△VO_(2),即两次力竭测试的VO_(2max)差异)和现行判定指标(VO_(2)平台、HR_(max)、RER_(max)、BLA_(max)、RPE)对受试者的VO_(2max)进行判定。结果:(1)在GXT、verification phase两次力竭测试中,VO_(2max)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R_(max)、RER_(max)、BLA_(max)及RP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XT力竭时间显著长于verification phase(P<0.05)。(2)在GXT中,13名(100%)受试者均出现VO_(2)平台;9名(69.2%)受试者的HR_(max)>(220-年龄)bpm;8名(61.5%)受试者的RER_(max)>1.10;12名(92.3%)受试者的BLA_(max)>8 mmol·L-1;7名(53.8%)受试者的RPE≥18,达到各自判定标准。(3)11名(84.6%)受试者的△VO_(2)在±3.0%内,符合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标准;另2名受试者的△VO_(2)分别为3.1%、3.4%,超过verification phase判定标准。(4)达标的11名受试者的VO_(2max)可取值为两次力竭测试VO_(2max)的均值或任一测试的VO_(2max)值;另2名受试者的VO_(2max)可取值为verification phase测试的VO_(2max)值或两次力竭测试VO_(2max)的均值。结论:运用verification phase可判定男大学生在GXT中测出的VO_(2max)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ification phase 最大摄氧量 递增负荷运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