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方涛 闫巧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6-458,510,共4页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文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行车运...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文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行车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功率自行车(日本COMBI功率自行车)上分别采用3 min递增法、1 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运动,40 min/d,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L_(1-4)的BMD为(1.23±0.03)g/cm^2,左侧股骨颈的BMD为(1.01±0.02)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3±0.01)g/cm^2、(0.94±0.0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髋部的BMD为(0.70±0.17)g/cm^2,腰椎正位的BMD为(0.95±0.28)g/cm^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2±0.12)g/cm^2、(0.84±0.10)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对于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吸收,对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和预防骨折具有良好的作用,为临床医师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负荷功率 自行车运动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在不同运动方式中能量及底物消耗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易东平 彭莉 +1 位作者 何志金 陈亿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8,共6页
目的:研究相同递增负荷功率不同运动方式下,机体能量代谢及底物消耗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利用相同的递增负荷方案对11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递增负荷至力竭的跑台及自行车运动,采用气体收集法测定能量代谢结果。结果:在相同递增负荷功率的... 目的:研究相同递增负荷功率不同运动方式下,机体能量代谢及底物消耗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利用相同的递增负荷方案对11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递增负荷至力竭的跑台及自行车运动,采用气体收集法测定能量代谢结果。结果:在相同递增负荷功率的自行车和跑台运动中:1)随着负荷的递增,糖消耗供能及供能百分比逐渐增大,脂肪消耗量及供能逐渐减少;脂肪消耗量在自行车50 W(37.7%±7.4%VO2max、58.3%±6.60%HRmax)、跑台75 W,即5.1km/h以及12.3%坡度(55.61%±10.55%VO2max、69.62%±5.46%HRmax)时最大,分别为4.77±1.27 mg/min/kg、6.51±2.57 mg/min/kg,对应负荷强度及最大消耗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跑台运动总时间、VO2max值及力竭负荷强度均高于自行车运动(P<0.05);在其他相同负荷强度时,跑台运动的脂肪消耗量及供能比例高于自行车运动(P<0.05)。3)同级负荷时跑台运动的总能量输出高于自行车运动,随着运动负荷递增,脂肪供能下降水平及下降时机有明显差异。结论:在相同递增负荷功率不同运动方式至力竭运动中:1)不同运动方式下机体能量代谢特征及变化与负荷的递增、能量输出需求是一致的;2)尽管是相同的增负荷功率,但跑台运动中脂肪消耗及供能比例相对较大,具有持续、较强的脂肪消耗能力,而在各个负荷阶段的糖消耗水平基本一致;3)相同受试者采用不同运动方式健身时,其健身负荷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递增负荷功率 运动形式 能量代谢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