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13
1
作者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
带
变质
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变质
作用演化
阿尔泰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南山地区中压相系递增变质带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代雄
杨柳
+3 位作者
贺光兴
李佳奇
易建
邓华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1210,共10页
青海南山地区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重要衔接处,首次发现一套递增变质带,变质带由中心往外,变质强度逐渐递减,依次分别为:矽线石带、蓝晶石带、石榴子石带、黑云母带、绿泥石带。本文以石榴子石黑云母变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
青海南山地区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重要衔接处,首次发现一套递增变质带,变质带由中心往外,变质强度逐渐递减,依次分别为:矽线石带、蓝晶石带、石榴子石带、黑云母带、绿泥石带。本文以石榴子石黑云母变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微弱的生长环带,黑云母以高温铁质黑云母为主,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计算,获得石榴子石带的变质P—T条件为564℃,0.56GPa;蓝晶石带的变质P—T条件为667~670℃,0.68~0.71GPa,属于中压相系。应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闭合导致的地壳碰撞加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变质带
中压相系
印支期
青海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被引量:
19
3
作者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度较低,而应力作用较强,是造山作用初期热流活动较弱,构造变形强烈环境下的产物。第二期变质作用...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度较低,而应力作用较强,是造山作用初期热流活动较弱,构造变形强烈环境下的产物。第二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为特征。这一期代表造山作用主期热流活动强烈,伴随有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
带
海西期
变质
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变质带
特征
变质
矿物
等化学系列
地质温度计
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递增变质作用研究中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真
吴春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82-3194,共13页
递增变质带广泛出露于全球元古宙至新生代的众多造山带中,但递增变质作用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归纳了典型递增变质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如下几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递增变质带的热源、变质反应与变质作用P-T-t轨迹特征、流体来源与...
递增变质带广泛出露于全球元古宙至新生代的众多造山带中,但递增变质作用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归纳了典型递增变质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如下几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递增变质带的热源、变质反应与变质作用P-T-t轨迹特征、流体来源与作用、变质与变形耦合关系、花岗岩及混合岩化作用、递增变质带的折返/隆升机制,以及递增变质作用的构造成因等。本文综述了上述科学问题研究进展,探讨了递增变质作用的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增
变质
作用
递增变质带
变质
反应
变泥质岩
热源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13
1
作者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建设专项(20010183008)。
文摘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
造山
带
变质
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变质
作用演化
阿尔泰地区
新疆
Keywords
orogenic belt
metamorphic type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belt
metamorphic evolution
Altai area
Xinjiang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南山地区中压相系递增变质带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代雄
杨柳
贺光兴
李佳奇
易建
邓华波
机构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1210,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省共和县文巴地地区J47E021015
J47E021016
+1 种基金
J47E022016
J47E022017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3033019)的成果~~
文摘
青海南山地区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重要衔接处,首次发现一套递增变质带,变质带由中心往外,变质强度逐渐递减,依次分别为:矽线石带、蓝晶石带、石榴子石带、黑云母带、绿泥石带。本文以石榴子石黑云母变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研究并结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微弱的生长环带,黑云母以高温铁质黑云母为主,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计算,获得石榴子石带的变质P—T条件为564℃,0.56GPa;蓝晶石带的变质P—T条件为667~670℃,0.68~0.71GPa,属于中压相系。应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闭合导致的地壳碰撞加厚有关。
关键词
递增变质带
中压相系
印支期
青海南山地区
Keywords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zone
medium pressure facies series
the Indosinian
Qinghai Nanshan area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被引量:
19
3
作者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G199904321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10183008)
吉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文摘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度较低,而应力作用较强,是造山作用初期热流活动较弱,构造变形强烈环境下的产物。第二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为特征。这一期代表造山作用主期热流活动强烈,伴随有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造山
带
海西期
变质
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阿尔泰
Keywords
orogenic belt
Hercynian
metamorphic type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belt
Altai
分类号
P588.3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卢保奇
王赐银
机构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5-32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9372102)资助。
文摘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
关键词
递增变质带
特征
变质
矿物
等化学系列
地质温度计
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
Keywords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belt characteristic metamorphic mineral geothermormetry rock layers with the same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fault-type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of Xichuan river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递增变质作用研究中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真
吴春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82-3194,共13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E2E40401X2)资助的成果。
文摘
递增变质带广泛出露于全球元古宙至新生代的众多造山带中,但递增变质作用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归纳了典型递增变质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如下几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递增变质带的热源、变质反应与变质作用P-T-t轨迹特征、流体来源与作用、变质与变形耦合关系、花岗岩及混合岩化作用、递增变质带的折返/隆升机制,以及递增变质作用的构造成因等。本文综述了上述科学问题研究进展,探讨了递增变质作用的可能成因。
关键词
递增
变质
作用
递增变质带
变质
反应
变泥质岩
热源
流体
Keywords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progressive metamorphic zones
metamorphic reaction
metapelite
heat sources
fluid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南山地区中压相系递增变质带初步研究
代雄
杨柳
贺光兴
李佳奇
易建
邓华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递增变质作用研究中的科学问题
李真
吴春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