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的pH法测定和计算机优化算法
1
作者 何玉萼 金飞 +1 位作者 陈岭 何奉道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39,共8页
本文由pH滴定法原理导出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k_i的计算公式。编辑了由Monte-Carlo法确定初值,Hooke-Jeaves法精解的计算程序。由此算法测定了方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该法实... 本文由pH滴定法原理导出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逐级稳定常数k_i的计算公式。编辑了由Monte-Carlo法确定初值,Hooke-Jeaves法精解的计算程序。由此算法测定了方酸及其衍生物的各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该法实验简便,数值运算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酸 两性物质 逐级稳定常数 酸碱滴定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嘧啶核苷与过渡金属配位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宝俊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7-230,共4页
本文采用pH滴定法准确测定了胸腺嘧啶核苷与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逐级稳定常数,并对其配位作用规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胸腺嘧啶核苷 过渡金属离子 逐级稳定常数 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梁宏 边贺东 +1 位作者 涂楚桥 申泮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的竞争结合 HSA或 BSA的结果推测 :La( )在 HSA或 BSA中的一个强结合部位的配位原子可能全部是氧原子 .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Bjerrum方程 ,首次报道了La( ) -HSA和 La( ) -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 ,其 K1 的数量级为 1 0 4.Hill系数及自由能偶合分析表明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均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平衡透析 配位分析 逐级稳定常数 协同效应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竞争结合平衡研究
4
作者 程艳坤 闫志谦 +2 位作者 霍鹏 王立屏 王立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287-11288,11298,共3页
[目的]了解Pb2+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部位。[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方法,研究在模拟生理(pH6.3)条件下Pb2+、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并探讨了Pb2+-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结果]Pb2+在BSA上存在2类结合部位,BSA对Pb2+有1.6个... [目的]了解Pb2+在牛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部位。[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方法,研究在模拟生理(pH6.3)条件下Pb2+、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并探讨了Pb2+-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结果]Pb2+在BSA上存在2类结合部位,BSA对Pb2+有1.6个强结合部位和6.5个弱结合部位。Pb2+在白蛋白分子中可能存在第1个较强的结合部位,与Zn2+相同。Pb2+在白蛋白分子中可能存在第2个较强的结合部位,与Cu2+相同。Zn2+-Pb2+-BSA三元体系中强结合部位数明显减少,说明Pb2+的优先配位基团在位点siteA。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确定Pb2+-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约为104。[结论]该研究可为判断Pb2+在BSA上各结合部位之间的协调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平衡透析法 逐级稳定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法研究UO_(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四咪噻唑的络合物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健民 章爱铀 +1 位作者 陈宝姣 王文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_(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_(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_(1)=5.7×10^(3)和β_(2)=1.4×10^(10);UO_(2)^(+2)-白...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_(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_(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_(1)=5.7×10^(3)和β_(2)=1.4×10^(10);UO_(2)^(+2)-白氨酸体系:β_(1)=4.0×10^(5)和β_(2)=1.6×10^(13),以及UO_(2)^(+2)-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体系:β_(1)=6.5×10^(4)和β_(2)=2.0×10^(10)(25℃,μ=0.1,KCl维持)。同时,将徐光宪的溶液中络合物吸附平衡理论引入pH法研究络合物稳定常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稳定常数 络合物稳定常数 pH法 徐光宪 白氨酸 吸附平衡 噻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开展化学大型综合实验课的做法
6
作者 刘尚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1989年第2期5-6,共2页
1983年以来,我校纺化系在二年级学生学完各门化学基础课程后,集中两周时间开设大型综合实验课,旨在使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由于我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原则上安排10位同学共做一个课题,由一位教师... 1983年以来,我校纺化系在二年级学生学完各门化学基础课程后,集中两周时间开设大型综合实验课,旨在使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由于我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原则上安排10位同学共做一个课题,由一位教师负责指导。通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谈谈我们是怎样选题和抓好几个教学环节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课 工作能力 逐级稳定常数 实验报告 教学环节 实验课时 磺基水杨酸 电位滴定法 无机化学实验 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