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论敦煌壁画的透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雄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30,112+105+126-128,共15页
-
文摘
在《论敦煌壁画的透视》一文中,我认为敦煌壁画也即中国画采取的透视方法,是知觉透视。从视知觉角度而言,知觉透视与再现视网膜映像、再现距离衰落的中心透视不同,它着重反映的是大脑的知觉,主要表现的是连贯性。那么,知觉透视都有哪一些自己的特点?知觉透视是从哪儿来的?在敦煌壁画中它是怎样不成熟或成熟的以及其原因等,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内容。中心透视最主要的特征,是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绘画中呈近大远小的现像。从属大小这一要素的其它内容,有形状、位置、穿插、明显度等,而大小则居于统帅地位。与中心透视相比较,知觉透视的最大的特点不是大小居于首位,相比较而言。
-
关键词
敦煌壁画
透视画法
中国画
视知觉
视网膜
山水画
汉画像砖
透视方法
张彦远
大小
-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科学史中关于视觉科学表象客观性问题的研究
- 2
-
-
作者
刘兵
宋金榜
-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河南教育报刊社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
文摘
对近几十年的科学史研究的科学编史学考察表明,视觉科学表象的客观性是相对的。它既不是艺术史学家所赞扬的是对双眼所见完全客观、准确的记录,也不是科学知识社会学者所试图证明的是彻底的社会建构的产物。正如"后建构主义"科学史家认为的那样,视觉科学表象有其客观性的物质基础,但同样也有着理论渗透性。因此,科学家的自律以及学术规范体系和道德标准的约束,是实现视觉科学表象客观性的前提。
-
关键词
科学史
视觉科学表象
客观性
透视画法
-
分类号
G322.9
[文化科学]
-
-
题名儿童绘画艺术的制作过程
- 3
-
-
作者
刘旭光
-
机构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美术系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29,共3页
-
文摘
虽然再现性艺术与非再现性艺术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儿童并不会在朝夕之间便能专注于世界的对象,并把他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的:他周围的人问他画的是什么,这时,他如果心理没有目标,那他就会随便把自己临时想到的说出来。然而,即使在没有这种要求的...
-
关键词
儿童绘画
绘画作品
绘画艺术
透视画法
幼儿
再现性
学龄前儿童
运动技巧
衰退现象
自我中心主义
-
分类号
G613.6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