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境界说的悖论话语与透视焦点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91,共8页
王国维诗学的起点在于批判传统文化中文学的功利主义,力图建立文学的本体性。他重新定义:比兴源于直观。直观有两个层面:一是直观即知觉;一是诗人忘物我关系之纯粹客观的静观。比兴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主象征寄托;一是主触物起情。后者蘖... 王国维诗学的起点在于批判传统文化中文学的功利主义,力图建立文学的本体性。他重新定义:比兴源于直观。直观有两个层面:一是直观即知觉;一是诗人忘物我关系之纯粹客观的静观。比兴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主象征寄托;一是主触物起情。后者蘖生出情景论而与"直观即知觉"相近。王氏欲借直观排除传统诗学中的功利主义,将"两间之真美"释放出来。境界说的内核是直观,其建构首先是在"人生"意义上的建构。其对人生的认识,却是中国式的,其忧生、忧世情怀与叔本华"客观化"的直观形成张力,由是创立"出入"说。出与入的共时性构成悖论式话语。可延伸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写境"与"造境"等。王氏借此将叔本华的直观转换为中国式的以"真性情"为中心的"直观"。在王氏的直观中,"纯知性的静观"与生命情意的体验形成张力,其合力指向审美的心理情感,形成境界说的透视焦点。王氏对"直观"创造性的诠释,为文学"陶冶性情"的特殊功能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说 悖论话语 透视焦点 直观 真性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声无哀乐论》“声”之焦点透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成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4-105,94,共3页
本文通过对嵇康 声无哀乐论 的解读 ,认为 :嵇康所论焦点是基于对 声 器乐或纯音乐 本体所具有的非语义性、模糊性和发散性的独特认识 ,才针对以概念性、具象性见长的 乐 诗、歌、舞三位一体 本体的泛化给予了尖锐地剖析和抨... 本文通过对嵇康 声无哀乐论 的解读 ,认为 :嵇康所论焦点是基于对 声 器乐或纯音乐 本体所具有的非语义性、模糊性和发散性的独特认识 ,才针对以概念性、具象性见长的 乐 诗、歌、舞三位一体 本体的泛化给予了尖锐地剖析和抨击 .它不仅将 声 与 乐 的存在和表达方式严格地区别开来 ,而且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音乐与艺术发人深思的问题 ,使我们不断深化对音乐的本体、本质和作用的认识仍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焦点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点透视”栏目征稿通知
3
《中国护理管理》 2007年第4期4-4,共1页
今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有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了“政协委员常城讲述陪护经历,护士要三番两次才能请动”的报道。据这位委员反映,
关键词 焦点透视 三级甲等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2-54,共3页
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顾平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空间透视区别于其他画种,仰观天地,俯察万物,搜尽奇峰作草稿,直抒胸中丘壑。东晋宗炳曾说:“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以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 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顾平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空间透视区别于其他画种,仰观天地,俯察万物,搜尽奇峰作草稿,直抒胸中丘壑。东晋宗炳曾说:“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以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形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家 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 视平线 以大观小 艺术手法 古代山水 重峦叠嶂 东方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复兴绘画的透视和空间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2期42-46,共5页
文艺复兴时期最先开始注意对空间表现的应该是乔托.从他留下的作品看,这位先驱者还没有掌握透视法.早期的艺术家只是探索性地在图画中表现空间距离的效果.十五世纪初,随着真正的“焦点透视”技法的发现,艺术家开始通过数学方法精确计算... 文艺复兴时期最先开始注意对空间表现的应该是乔托.从他留下的作品看,这位先驱者还没有掌握透视法.早期的艺术家只是探索性地在图画中表现空间距离的效果.十五世纪初,随着真正的“焦点透视”技法的发现,艺术家开始通过数学方法精确计算,把表现空间距离的错觉效果看成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透视法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欧洲绘画中的“写实”手法的兴起.透视法带给画家们的并不仅仅是逼真的幻像,焦点透视法是作为一种体系来组织画面的,使得混乱的空间变得更为有序,更为明晰.就象阿恩阿海姆所说的那样“中心透视法是人们多少世纪以来为重新获得统一的绘画空间所作努力达到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透视 焦点透视 艺术家 达·芬奇 消失点 欧洲绘画 空间表现 数学方法 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差异化视角下的电影散点叙事:事件强度与绝对状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宇 高煦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散点叙事在电影中是一种打破常规传统线性叙事模式,以多个分散的、非线性的叙事点来构建故事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将电影呈现为具有无数种开放可能的文本,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揭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的、封闭的思维模式... 散点叙事在电影中是一种打破常规传统线性叙事模式,以多个分散的、非线性的叙事点来构建故事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将电影呈现为具有无数种开放可能的文本,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揭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的、封闭的思维模式,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行寻找和拼凑故事线索,常常在非类型的艺术电影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也有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例进行的散点透视与散点构图方法来进行创作的传统,与以焦点透视法来构图和创作的西方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中国传统美学 花鸟画 西方绘画 差异化 线性叙事 故事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图学投影理论及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克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图学论证了在二维平面上绘制三维空间几何形状的图形的方法,是研究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理论及方法的技术基础学科。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图学传统的国家。中国图学的投影理论及其研究在先秦之前已有见端倪,魏晋时期已... 图学论证了在二维平面上绘制三维空间几何形状的图形的方法,是研究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理论及方法的技术基础学科。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图学传统的国家。中国图学的投影理论及其研究在先秦之前已有见端倪,魏晋时期已提出焦点透视的图学理论,宋元之际,图样绘制之精,投影画法的创新,使图学理论大具。中国图学的投影理论不仅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也为近代中国图学迅速走向近现代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学 投影理论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手记:素描教学的双释性
8
作者 主玛于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3-95,共3页
美术教育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前景,而不是一味固步于因袭的过渡性原则之内。当特有的教育方式能够在平等的层面上对待人和物的时候,才会有教育自身的真正解放。也只有进入这个特定阶段,社会的各类事物与由美术介入的知觉和心智发展才... 美术教育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前景,而不是一味固步于因袭的过渡性原则之内。当特有的教育方式能够在平等的层面上对待人和物的时候,才会有教育自身的真正解放。也只有进入这个特定阶段,社会的各类事物与由美术介入的知觉和心智发展才能互为融通,同时社会的变革节奏和教育手段的选择性也是互为因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 焦点透视 滞化 同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画的抽象性因素
9
作者 陈向兵 《职教论坛》 2004年第35期63-64,共2页
  从宏观上看,世界上无论何种艺术,它们除了具有具象性的一面以外,还会具有与具象相对的抽象性一面.绘画的抽象性,就是一般绘画侧重在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性、性能.正如美国的黑尔教授在他的<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一书中所指出的:...   从宏观上看,世界上无论何种艺术,它们除了具有具象性的一面以外,还会具有与具象相对的抽象性一面.绘画的抽象性,就是一般绘画侧重在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性、性能.正如美国的黑尔教授在他的<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一书中所指出的:'艺术中的抽象因素是类别--把存在于大自然的东西加以分类的方法,这些抽象因素能使你把自然的真实性--或者自然在你心中创造的感觉传到画面上,不管你的作品是像一面镜子似地反映自然或者完全是内心的幻觉,艺术的抽象因素是你将使用的工具.'中国画的抽象因素有'得意忘形'、'笔墨情趣'两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论 墨法 墨分五色 笔墨技巧 寒江独钓图 焦点透视 石涛 一幅画 散点透视 苦瓜和尚画语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画中的“三远”刍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往绘画透视学著作几乎都将国画理论中的“三远”同西画焦点透视作对应解释。因为这二者在意义上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所以往往越解释越使人迷惑。这是因为中国画中的“三远”本不完全是透视法,且含有多种意义的缘故。本文重点比较“三远... 以往绘画透视学著作几乎都将国画理论中的“三远”同西画焦点透视作对应解释。因为这二者在意义上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所以往往越解释越使人迷惑。这是因为中国画中的“三远”本不完全是透视法,且含有多种意义的缘故。本文重点比较“三远”同纯透视学概念的区别,并试图引导读者在对“三远”的本体研究时,不要简单套用,附会透视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远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敦煌壁画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维平 《敦煌学辑刊》 1998年第2期86-90,共5页
莫高窟现存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从北魏迄宋元,显示出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这里,我们试举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内容,即本生故事画和经变画为例,分析并论述敦煌壁画艺术的空间结构。敦煌壁画的空间构成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 莫高窟现存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从北魏迄宋元,显示出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这里,我们试举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内容,即本生故事画和经变画为例,分析并论述敦煌壁画艺术的空间结构。敦煌壁画的空间构成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空间无序和有序1、无秩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视觉中心 空间结构 复合结构 焦点透视 涅般木 观无量寿经变 空间秩序 湖北美术出版社 本生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体艺术的文化信息
12
作者 张秋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0-133,共4页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当这个世界不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当我们以自由人的身份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和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领域。”而当人类对世界中的自我的生命奥秘、自我身体形态与其它动物体形的区别有所认识时...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当这个世界不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当我们以自由人的身份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和观察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领域。”而当人类对世界中的自我的生命奥秘、自我身体形态与其它动物体形的区别有所认识时,当人类可以借助一切条件自由表达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艺术 人体绘画 巴洛克艺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达·芬奇 身体形态 绘画作品 洛可可艺术 焦点透视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方人体艺术的文化信息
13
作者 张秋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9-53,共5页
裸体艺术已经历了两三万年历史,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环境是决定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社会只接受和允许与它一致的作品,而不允许和淘汰与其相悖的作品。因此,不同时代的裸体形象就敏感而鲜明地反映了它所诞生的时代、社会... 裸体艺术已经历了两三万年历史,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环境是决定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社会只接受和允许与它一致的作品,而不允许和淘汰与其相悖的作品。因此,不同时代的裸体形象就敏感而鲜明地反映了它所诞生的时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对于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艺术 人体绘画 巴洛克艺术 艺术家 绘画作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达·芬奇 焦点透视 《马拉之死》 洛可可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型·主体·形象——《魂荡华蓥》人物造型简论
14
作者 朱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53-55,共3页
《魂荡华蓥》是傅德岷的一部优秀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小说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人物造型上:第一,在人物的总体设计上,巧妙地梳理了原型、主体、形象的关系;第二,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中,采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方法,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在人... 《魂荡华蓥》是傅德岷的一部优秀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小说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人物造型上:第一,在人物的总体设计上,巧妙地梳理了原型、主体、形象的关系;第二,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中,采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方法,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在人物造型上的单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主体 形象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震撼山林的搏斗──贺兰山岩画《围猎猛虎图》试析
15
作者 胡邦铸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2,共5页
一场震撼山林的搏斗──贺兰山岩画《围猎猛虎图》试析胡邦铸在《贺兰山岩画》(拓本)一书中,图105(群猎图》的一部分就是《围猎猛虎图》。该书编者之一的宁夏标准草书社的工系松先生在《贺兰山岩画漫谈》一文中又将图105命名... 一场震撼山林的搏斗──贺兰山岩画《围猎猛虎图》试析胡邦铸在《贺兰山岩画》(拓本)一书中,图105(群猎图》的一部分就是《围猎猛虎图》。该书编者之一的宁夏标准草书社的工系松先生在《贺兰山岩画漫谈》一文中又将图105命名为《围猎图》(图一)。王先生一面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北方民族 原始先民 原始岩画 垂直投影 焦点透视 动物图像 猎人 山林 新疆库尔勒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西方写实绘画的艺术真实性
16
作者 巨云和 张秀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87-91,共5页
试谈西方写实绘画的艺术真实性巨云和,张秀丽"写实,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观念。"它的古典含义在于:以静观的视觉经验为起点,尽可能还原物象,起码在结构上不违背物象的自然属性,即使有变形、夸张或统一色调等主观处理,也始终保... 试谈西方写实绘画的艺术真实性巨云和,张秀丽"写实,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观念。"它的古典含义在于:以静观的视觉经验为起点,尽可能还原物象,起码在结构上不违背物象的自然属性,即使有变形、夸张或统一色调等主观处理,也始终保持视觉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可信联系,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绘画 艺术真实 文艺复兴 摹仿论 中世纪 印象派绘画 焦点透视 西方美术 西方绘画 达·芬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材料在深度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17
作者 温玲进 《新疆新闻界》 1996年第6期27-27,共1页
背景材料的种类和作用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需要融入背景介绍来揭示新闻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加强新闻的表现力。所谓背景,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产生、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它是新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有不少新闻,... 背景材料的种类和作用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需要融入背景介绍来揭示新闻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加强新闻的表现力。所谓背景,是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产生、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它是新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有不少新闻,特别是当前日渐增多的“热点”新闻、追踪报道、社会焦点透视、新闻分析等深度报道,缺少了必要的背景构料,就难以求深,会影响到传播效果。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普遍联系着的。一个新闻事实的出现,都有一个动态性网络体系孕育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譬如,画家画一个衣着破烂不堪的农夫挎着篮子外出逃荒时,背景往往是破草房和干裂无青的土地,意在衬托其穷困的情状。把这种表现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中,就是交代新闻背景,用背景材料来加强新闻的表现力度,刺激受众的接受欲,强化宣传效果。新闻的深度报道尤其需要对与新闻事实有关联的方面作恰如其分的交代,以使受众能更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在深度报道中运用背景材料及其作用,一般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报道 新闻事实 背景材料 受众 传播效果 新闻报道 新闻背景 焦点透视 新闻写作 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书籍装帧艺术特征
18
作者 林胜利 《出版广角》 1998年第1期74-76,共3页
六、边缘性边缘性,又称解中心性。后现代对中心的消解在绘画上鲜明地表现在对焦点透视的消解。焦点透视的消解就是绘画不再是一个统一的画面,向着一个地平线方向的一个焦点无限的延伸而终归于消失。相反,消解了中心,画面上到处都是中心... 六、边缘性边缘性,又称解中心性。后现代对中心的消解在绘画上鲜明地表现在对焦点透视的消解。焦点透视的消解就是绘画不再是一个统一的画面,向着一个地平线方向的一个焦点无限的延伸而终归于消失。相反,消解了中心,画面上到处都是中心,都是边缘,中心和边缘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边缘就是中心。这样,画而上没有一个中心点,没有一个透视的焦点。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通过这种方法说明了一种哲学观,就是反对权威性,反对中心性而讲究边缘性。这种边缘性可以在整个画面上体现出来,现代社会生活高速度发展,信息的传递对人们传统的视觉心理(美感)产生强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设计 后现代主义 书籍装帧艺术 书籍装帧设计 边缘性 焦点透视 中心性 封面设计 画面 空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