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尼采的透视主义方法论 |
段建军
彭智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2
|
透视主义哲学视角下鲲鹏之重言 |
陈赟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3
|
“透视主义”辩证 |
黄克剑
|
《东南学术》
|
2002 |
5
|
|
|
4
|
“平衡的眼”与生命的救赎——尼采透视主义视阈下的《白鲸》中伊什梅尔形象探究 |
郝运慧
郭棲庆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5
|
如何“透视主义”的透视鲁迅——对文学史述史机制中有关鲁迅评价的几点反思 |
贾振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6
|
“透视主义”:范式纠缠中的困境 |
刘震
|
《东南学术》
|
2002 |
0 |
|
|
7
|
绘画艺术中笛卡尔式的透视主义 |
周午鹏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8
|
从价值与结构角度理解“透视主义” |
杨钧
|
《东南学术》
|
2002 |
0 |
|
|
9
|
从透视法隐喻看奥尔巴赫《摹仿论》的文学史书写 |
路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0
|
论“价值排序”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 |
张彦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11
|
韦勒克的批评史研究方法述评 |
杨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
12
|
论韦勒克的文学史观 |
乔国强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3
|
合理性概念能情境化吗?——评麦金太尔的合理性思想 |
刘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1
|
|
|
14
|
文学作品观与文学史观 |
张冰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
15
|
现代性的视觉制度 |
马丁.杰
刘晓伟
|
《艺术设计研究》
|
2010 |
6
|
|
|
16
|
从接受走向超越接受 |
耿涛
|
《东南学术》
|
2002 |
1
|
|
|
17
|
文学的发展具有各种可能性 |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