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玻璃粉透水混凝土物理性能及复合胶凝体系微观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琼 安宝峰 +2 位作者 苏睿 乔宏霞 王超群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3,共11页
为拓展废玻璃建材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本工作就废玻璃粉(Waste glass powder, WGP)取代水泥制备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 PC)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开展研究,系统探究掺WGP透水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在保证透水性能的前提下,改善PC的力... 为拓展废玻璃建材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本工作就废玻璃粉(Waste glass powder, WGP)取代水泥制备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 PC)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开展研究,系统探究掺WGP透水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在保证透水性能的前提下,改善PC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WGP的掺入降低了PC的透水性能(连通孔隙率、透水系数),在相同掺量WGP条件下,粒径9.5~16 mm的粗骨料制备的PC透水性能优于粗骨料粒径为4.75~9.5 mm的PC;随着水胶比的增加,透水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PC中晚龄期(28 d、90 d)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均随WGP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规律,最优掺量为20%;随水胶比的增加,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优水胶比为0.28。随着WGP掺量及水胶比的增加,峰值挠度递减。WGP-复合胶凝微观试验表明,WGP的掺入增加了C-S-H凝胶的相对含量,降低了CH含量,在中晚龄期其活性性能发挥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废玻璃粉 透水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婷婷 陈兆荣 茹沛泽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1,171,共5页
为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研究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采用碳纤维作为改性材料,将0.2%、0.4%、0.6%、0.8%的碳纤维添加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制成4种改性混凝土试件,并选取1组未添加... 为增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材料使用寿命,研究改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采用碳纤维作为改性材料,将0.2%、0.4%、0.6%、0.8%的碳纤维添加到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制成4种改性混凝土试件,并选取1组未添加碳纤维的混凝土材料作为对比试件,通过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冻融循环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评估不同试件的力学特性。经试验测试可知:未添加碳纤维改性的试件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且抗压、抗折强度较低,在冻融循环测试下抗压强度损失率较大;当添加碳纤维改性后,试件的抗压、抗折、劈裂强度以及弯拉强度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添加0.4%碳纤维的混凝土试件的透水性最佳,且该组试件在较长龄期下干燥收缩范围最小;在此基础上,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弯强度,在冻融循环之后,抗压强度的损失率不会超过10%;添加0.4%碳纤维的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冻融循环 透水混凝土 动态力学特性 抗折强度 劈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循环模式下透水混凝土性能演变规律及损伤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仪 党发宁 +2 位作者 NIMBALKAR Sanjay 陈雅琴 张峰华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探讨水对透水混凝土(PC)路面的影响,研究了干湿、冻融和干湿-冻融3种循环模式下PC性能的演化方程,揭示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作用下PC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玄武岩纤维(BF)虽然改变了PC的孔隙结构和初始性能,但并未影响损伤机制;冻融循... 为探讨水对透水混凝土(PC)路面的影响,研究了干湿、冻融和干湿-冻融3种循环模式下PC性能的演化方程,揭示了单因素和双因素作用下PC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玄武岩纤维(BF)虽然改变了PC的孔隙结构和初始性能,但并未影响损伤机制;冻融循环导致PC路面次生裂缝数量呈指数增长,与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性能演变规律不同;干湿循环在PC损伤前期引起孔隙壁表面物质溶解、流失和边缘卷曲剥离,冻融循环在PC损伤后期导致裂缝产生和扩展,造成颗粒间作用力断裂;在干湿-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PC性能指标降低程度超过干湿和冻融循环单因素作用结果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干湿-冻融循环 孔隙结构 演化方程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基煤矸石透水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查文华 李杰莲 +3 位作者 吕文芳 许涛 林杭 易进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1634,共13页
为弥补煤矸石透水混凝土强度缺陷,加强煤矸石在透水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以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煤矸石取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制备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基煤矸石透水混凝土(AFSGPC)。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骨料级配、... 为弥补煤矸石透水混凝土强度缺陷,加强煤矸石在透水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以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煤矸石取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制备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基煤矸石透水混凝土(AFSGPC)。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骨料级配、煤矸石取代率、水胶比、碱激发剂模数、目标孔隙率5个因素对AFSGPC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程度;基于正交试验得到的基准配合比设计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影响程度最显著的3个因素对AFSGPC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作用效应及其机理,并确定最优配合比;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分析AFSGPC的矿物成分变化和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正交试验下AFSGPC的28 d抗压强度最大值为22.59 MPa,此时的劈裂抗拉强度为2.62 MPa,透水系数为2.41 mm/s,有效孔隙率为19.7%;影响AFSGPC基本性能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煤矸石取代率、水胶比和目标孔隙率;基于这3个显著因素优化后的配合比为:采用5~10 mm单级配骨料,煤矸石取代率为35%,水胶比为0.32,碱激发剂模数为1,目标孔隙率为15%,该配合比能够在满足透水混凝土路用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利用煤矸石;AFSGPC力学性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碱激发粉煤灰-矿渣胶凝材料高强度、高黏性特性以及胶凝材料对界面过渡区结构的改善。研究结果可为AFSGPC的制备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胶凝材料 煤矸石 透水混凝土 配合比优化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粒形粒径对骨架特性及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单景松 代光伟 +2 位作者 王芳 彭伟 郭世腾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骨料形态对透水混凝土骨料骨架、强度及渗透性等方面产生影响。基于骨料颗粒粒形分级,研究了骨料形状及粒径对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能、抗压强度、破坏状态的影响,同时借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了骨料形状及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内部空隙率、... 骨料形态对透水混凝土骨料骨架、强度及渗透性等方面产生影响。基于骨料颗粒粒形分级,研究了骨料形状及粒径对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能、抗压强度、破坏状态的影响,同时借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了骨料形状及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内部空隙率、空隙尺寸等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粒径为4.75~9.5 mm的棱角鲜明型骨料为基准,加入不同粒径的棱角鲜明型骨料形成的骨架嵌锁能力和抗压强度较单一粒径更好,空隙分布更均匀,破坏形态为单个骨料散落,颗粒破碎较少;加入2.36~4.75 mm针片状细骨料或9.5~13.2 mm圆滑型粗骨料均导致骨架贯入强度大大降低,降幅分别为60.1%和34.4%;加入2.36~4.75 mm细骨料使透水混凝土透水能力降低,而加入9.5~13.2 mm针片状粗骨料后等效孔径集中在1.5~3.0 mm,连通空隙比重增加,透水系数增加了10.2%,但抗压强度降低了10.4%,破坏时针片状骨料发生破碎;加入9.5~13.2 mm较圆滑型粗骨料后试件中部的空隙率较低,空隙空间分布不均匀,透水能力最差,破坏时骨料散落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骨料 骨架嵌锁能力 计算机断层扫描 空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0透水混凝土的骨料级配对透水系数的影响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振明 周涵 +2 位作者 黄波 王晓琳 李东旭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49,262,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骨料级配对C30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骨料级配中细颗粒含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而骨料级配中粗颗粒含量的增加则会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此外,研究还发现,骨料级配中...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骨料级配对C30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骨料级配中细颗粒含量的增加可以降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而骨料级配中粗颗粒含量的增加则会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此外,研究还发现,骨料级配中中颗粒的含量对透水性能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各因素,确定了一种最优的骨料级配组合,即粗、中、细颗粒的级配分别为45%、30%、25%时,其透水系数为8.3 mm/s,达到了C30透水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0透水混凝土 骨料级配 透水系数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粒径及级配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慧敏 李卫文 张艳聪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87,192,共4页
研究骨料粒径(2.36~4.75 mm、4.75~9.5 mm、9.5~16 mm)及级配(固定水灰比0.3,设计3组混掺(2.36~4.75 mm、4.75~9.5 mm、9.5~16 mm)比例)对透水混凝土透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粒径越小,力学性能增强,但其透水性能下降;... 研究骨料粒径(2.36~4.75 mm、4.75~9.5 mm、9.5~16 mm)及级配(固定水灰比0.3,设计3组混掺(2.36~4.75 mm、4.75~9.5 mm、9.5~16 mm)比例)对透水混凝土透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骨料粒径越小,力学性能增强,但其透水性能下降;随着2.36~4.75 mm骨料比例的增加,其力学性能增强,但其透水性能下降;随着4.75~9.5 mm骨料比例的增加,其透水性能增强,但其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橡胶 透水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差异分析
8
作者 单景松 刘然舒 +2 位作者 徐林功 吴淑印 梅佳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率,击实100次时,硬化试件空隙率随级配变粗而增加,随浆骨比增加而非线性降低,随水灰比增加而增加。浆骨比为0.23、0.27、0.31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分别降低2.7%、0.4%,水灰比由0.25增加到0.35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增加了0.8%。硬化试件的实际空隙率显著高于设计空隙率,两者差异随级配变粗而增大,随浆骨比的增加而变大,随水灰比的降低而减少,由设计空隙率预估实际空隙率时应根据压实水平和混合料组成综合修正。该研究的试验成果和预估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预估硬化试件实际空隙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设计空隙率 实际空隙率 差异性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型光催化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还原Cr(Ⅵ)性能研究
9
作者 衣伟平 冯涵 尚兵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2,共9页
为了净化地表雨水中重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高活性g-C3N4/MgAl-LDHs(CN/LDHs)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光催化活性中心负载于再生骨料,制备了净水型光催化透水混凝土。研究了净水型光催化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不... 为了净化地表雨水中重金属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高活性g-C3N4/MgAl-LDHs(CN/LDHs)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光催化活性中心负载于再生骨料,制备了净水型光催化透水混凝土。研究了净水型光催化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以及不同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N/LDHs负载量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降低,力学性能得到提升;pH=2、Cr(Ⅵ)质量浓度100 mg/L、CN/LDHs负载量2.0%时,透水混凝土表现出优异的Cr(Ⅵ)去除效果,Cr(Ⅵ)的去除率达到了96.53%;CN/LDHs负载量2.0%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分别为14.32%和1.68 mm/s,28 d抗压强度为27.9 MPa;透水混凝土重复使用5次后仍表现出96.11%的Cr(Ⅵ)去除率,具备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净水型光催化透水混凝土在地表径流和矿山重金属废水净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光催化 石墨相氮化碳 重金属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流通法养护透水混凝土的性能与作用机理
10
作者 周文嘉 朱亮亮 +1 位作者 刘立熙 陈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多孔特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流通法养护装置,旨在探索更适合透水混凝土的CO_(2)养护方法 .通过试验探讨了养护时间这一关键参数,并且在固碳率、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养护方法(包括加压... 为了更好地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多孔特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流通法养护装置,旨在探索更适合透水混凝土的CO_(2)养护方法 .通过试验探讨了养护时间这一关键参数,并且在固碳率、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养护方法(包括加压和常压养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流通法能够通过气流带走透水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从而实现水分的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减少预处理步骤并促进混凝土的碳酸化;流通法有效消除了试件内外的碳化不均匀,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CO_(2)流通养护 抗压强度 固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纤维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胡军安 李耀威 +2 位作者 夏冬桃 李彪 李向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69,共7页
为研究聚合物改性纤维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性能,采用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微观形貌和物相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其抗压、抗折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和水性环氧树脂的掺入,纤维透水... 为研究聚合物改性纤维再生透水混凝土的性能,采用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微观形貌和物相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其抗压、抗折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和水性环氧树脂的掺入,纤维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3%时达到峰值。而透水系数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水性环氧树脂掺量的增大,透水系数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3%掺量时最低。基于试验结果及文献数据,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再生透水混凝土 水性环氧树脂 基本力学性能 透水系数 微观机理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工程中透水混凝土配比对路面抗压强度的影响
12
作者 练金生 《花卉》 2025年第13期121-123,共3页
城市化进程加速过程中,透水混凝土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在园林工程中应用广泛,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内涝作用显著,但透水混凝土透水性与抗压强度存在矛盾,因此围绕其配合比优化展开,分析水胶比、骨料级配、掺和料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过程中,透水混凝土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在园林工程中应用广泛,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内涝作用显著,但透水混凝土透水性与抗压强度存在矛盾,因此围绕其配合比优化展开,分析水胶比、骨料级配、掺和料等因素对性能的影响,给出配合比优化策略。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工艺控制,优化后的配合比在保证透水性良好的同时增强抗压强度,为透水混凝土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配合比优化 抗压强度 透水 水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和超声波波速的水库底泥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彦苍 张子鹤 +2 位作者 张春元 冯胜雷 石华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水库中的黏土、砂、有机物和无机矿物等结合并沉淀形成了水库底泥,水库底泥通常以不规则非均质体的黏土胶状物存在,呈流塑状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颗粒之间较为松散。水库底泥的堆积会使水库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减弱,进而缩小水库容量,缩短... 水库中的黏土、砂、有机物和无机矿物等结合并沉淀形成了水库底泥,水库底泥通常以不规则非均质体的黏土胶状物存在,呈流塑状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颗粒之间较为松散。水库底泥的堆积会使水库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减弱,进而缩小水库容量,缩短水库寿命,影响航运交通等。另外水库底泥的长久堆积,其所含有的有机物还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水环境安全指数降低,进而对人类生存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对水库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为提高水库底泥在建筑材料领域的附加值利用率,将水库底泥作辅助胶凝材料制备透水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对水库底泥透水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优化研究,分析矿渣粉、水库底泥和增强剂对水库底泥透水混凝土干密度、总孔隙率、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超声波波速和28 d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超声波波速与孔隙率、透水系数和28 d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探究试件的质量和超声波波速随冻融循环次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库底泥的掺入,水库底泥透水混凝土的干密度、抗压强度和超声波波速不断下降,孔隙率和透水系数不断增大;矿渣粉掺入使得试件的干密度、抗压强度和超声波波速先增大后减小,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增强剂对试件的性能指标影响不明显。3种因素对水库底泥透水混凝土的干密度、总孔隙率、有效空隙率、透水系数、超声波波速和28 d抗压强度影响排序为水库底泥掺量>矿渣粉掺量>增强剂掺量;超声波波速与孔隙率、透水系数和28 d抗压强度的曲线拟合相关性良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试件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超声波波速逐渐下降,矿渣粉和增强剂可以改善试件的冻融耐久性。研究成果将推进水库底泥在制备建筑材料中的开发与应用,有望为水库底泥透水混凝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底泥 透水混凝土 超声波波速 正交试验 冻融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混凝土强度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自强 姚满园 +3 位作者 李枭 刘涛 俞栋华 吴金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360,共6页
将废弃混凝土试块按强度等级分类制成再生骨料,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通过对所制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测试、宏观和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原生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的... 将废弃混凝土试块按强度等级分类制成再生骨料,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制备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通过对所制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和弯拉强度测试、宏观和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原生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与原生混凝土强度存在明确正相关性。原生混凝土强度每提高10 MPa,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可提高10%~20%,弯拉强度可提高10%~30%。不同强度等级原生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最优水灰比呈现规律性变化。随着原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再生骨料表面的孔隙变小、微裂缝变少,附着的水泥浆趋于致密,所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界面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 水灰比 原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弯拉强度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直通孔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盐冻及透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群 赵岑 +3 位作者 朱平华 严先萃 王少伟 朱旭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99,110,共6页
采用相对动弹模量、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和微观试验,分析了在复杂冻融环境下(5%NaCl、5%Na_(2)SO_(4)和5%NaCl+5%Na_(2)SO_(4))不同粉煤灰掺量(0、10%、20%和30%)对直通孔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盐冻及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加剧... 采用相对动弹模量、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和微观试验,分析了在复杂冻融环境下(5%NaCl、5%Na_(2)SO_(4)和5%NaCl+5%Na_(2)SO_(4))不同粉煤灰掺量(0、10%、20%和30%)对直通孔型再生透水混凝土抗盐冻及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加剧混凝土在5%NaCl溶液中的冻融损伤,适量粉煤灰(10%和20%)可以提高混凝土在5%Na_(2)SO_(4)和5%NaCl+5%Na_(2)SO_(4)溶液下的抗冻效果。经过200次盐冻后,透水系数的结果均大于初始值且满足规范要求。在含硫酸钠的环境中,侵蚀产物在冻融初期有利于增加混凝土基体密实度。直通孔型再生透水混凝土在盐冻环境中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和透水效果,可在复杂盐冻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冻融循环 粉煤灰 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粉和活化煤矸石粉改性透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小梅 吴文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8-324,共7页
为研究硅粉和活化煤矸石粉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硅粉和活化煤矸石粉代替0%、5%、10%、15%、20%、25%的水泥进行透水混凝土试样制备,对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硅粉... 为研究硅粉和活化煤矸石粉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硅粉和活化煤矸石粉代替0%、5%、10%、15%、20%、25%的水泥进行透水混凝土试样制备,对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硬化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硅粉和活化煤矸石粉对透水混凝土基本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2种材料的掺量范围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掺入10%~15%的硅粉和10%的活化煤矸石粉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强度,且硅粉对强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但对混凝土流动性和透水性会有不利影响;②随着硫酸溶液侵蚀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质量比均不断下降。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掺入5%~10%的硅粉和5%的活化煤矸石粉对混凝土的抗H_(2)SO_(4)溶液长期侵蚀性有利;②掺入5%~20%的硅粉和10%~15%的活化煤矸石粉对混凝土的抗酸雨—冻融循环侵蚀性有利;相比之下,硅粉对混凝土的长期冻融耐久性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硅粉 活化煤矸石粉 强度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作用下新型透水混凝土的净水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旭东 宗宁雯 +4 位作者 刘惠 朱平华 王新杰 陈春红 王卫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45,共7页
针对透水混凝土因强度与耐久性不足等原因而局限于轻型交通等级路面使用的问题,制备出一种以C80自密实混凝土为基体的新型直通孔高强透水混凝土,探讨了不同暴雨强度等级作用下新型透水混凝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净化能力,研究了混凝土各组分... 针对透水混凝土因强度与耐久性不足等原因而局限于轻型交通等级路面使用的问题,制备出一种以C80自密实混凝土为基体的新型直通孔高强透水混凝土,探讨了不同暴雨强度等级作用下新型透水混凝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净化能力,研究了混凝土各组分对Cu^(2+)、 Zn^(2+)的净化效果,并分析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该透水混凝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94.8 MPa,抗折强度8.4 MPa)和透水性能(透水系数0.81 mm/s),随着暴雨作用等级的增大,透水混凝土对Cu^(2+)、 Zn^(2+)的去除率逐渐减小(在特大暴雨作用下最大去除率仍能达到22.5%和17.5%),具备良好的净水能力。组分净水试验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吸附剂,粉状水化胶凝材料对Zn^(2+)的去除效果优于Cu^(2+),块状水化胶凝材料和钢纤维则对Cu^(2+)的去除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透水混凝土 暴雨作用 重金属离子 净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2)-Net+的透水混凝土CT影像孔隙分割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斌 孙水发 +2 位作者 张蕊 崔文超 李玉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针对现阶段主流的透水混凝土CT影像孔隙分割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叠高效RSU模块的U^(2)-Net+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通过堆叠高效的RSU模块,在网络中引入了更多的上采样节点和跳跃连接,还原了更多下采样阶段丢失的特征图细节;在... 针对现阶段主流的透水混凝土CT影像孔隙分割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叠高效RSU模块的U^(2)-Net+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通过堆叠高效的RSU模块,在网络中引入了更多的上采样节点和跳跃连接,还原了更多下采样阶段丢失的特征图细节;在编码阶段增加了一个可学习的下采样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对细节的捕获能力;简化了原网络的深度监督,避免了底层特征图对融合输出特征图的负面影响;将单一的标准二分类交叉熵损失函数改为Focal loss和IoU loss组成的混合损失函数,提升了网络对高噪声孔隙的关注度;最后由于数据集的特点加网络改进的提升,原网络中各模块的中间通道数得以进一步缩减,减小了网络体积。试验结果表明,U^(2)-Net+相比U^(2)-Net†在保证轻量化和快速性的同时,平均交并比、精确度、F1得分由94.12%、88.89%、93.28%分别提升至94.24%、91.15%、94.29%;U^(2)-Net+综合指标优于U-Net、U-Net++、U-Net3+、U^(2)-Net、U^(2)-Net†,各指标相较于主流的阈值分割算法至少提高23.29%,实现了透水混凝土CT影像孔隙的精准、快速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CT影像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U^(2)-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矿渣-赤泥新型低碳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敏 王晨 +3 位作者 王安辉 段伟 张洁雅 董晓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以粒化高炉矿渣与拜耳法赤泥两种工业固废作为胶凝材料,硅酸钠溶液作为碱激发剂,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研究了设计孔隙率、水胶比与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强度与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设计孔隙率增大,试样的强度逐... 以粒化高炉矿渣与拜耳法赤泥两种工业固废作为胶凝材料,硅酸钠溶液作为碱激发剂,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研究了设计孔隙率、水胶比与骨料粒径对透水混凝土强度与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设计孔隙率增大,试样的强度逐渐减小,但透水性能逐渐增强。最优水胶比受设计孔隙率和骨料粒径的影响,当透水混凝土设计孔隙率为15%、骨料粒径为4.75~9.50 mm时,最优水胶比为0.36,其强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碱矿渣-赤泥透水混凝土的力学与透水性能均优于水泥透水混凝土,符合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赤泥 矿渣 设计孔隙率 水胶比 骨料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回收料改性再生透水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运昌 郑荣荣 +3 位作者 程汝超 刘宝威 曲淼 李继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4-387,393,共5页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回收料制备再生透水路面材料。通过在透水混凝土中添加不同掺量PET回收料制备了再生透水混凝土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掺入不同掺量PET再生骨料的再生透水混凝土表现出了较高的孔隙率与较低的密度;掺入...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回收料制备再生透水路面材料。通过在透水混凝土中添加不同掺量PET回收料制备了再生透水混凝土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掺入不同掺量PET再生骨料的再生透水混凝土表现出了较高的孔隙率与较低的密度;掺入不同掺量PET再生骨料的再生透水混凝土满足力学性能标准值,并且在PET(G)-10达到最高,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4.03MPa和25.1MPa;掺入不同掺量PET再生骨料的再生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均高于标准值,拥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在保证力学性能满足标准的同时,PET(S)-30和PET(G)-50的透水系数分别为8.5mm/s和8.4mm/s。因此,掺入不同掺量PET再生骨料的再生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建筑行业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透水混凝土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料 透水系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