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佳君 贺海东 +4 位作者 王华 孙蔚倩 唐余燕 佟怡婧 徐旭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9期644-649,共6页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患者转归资料。根据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DWG-CV)三分位数0.374(0.287,0.410),将患者分为IDWG高变异组、IDWG中变异组和IDWG低变异组3组。分析IDWG-CV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229例患者平均年龄(61.79±14.47)岁,平均透析龄(58.93±21.10)月,死亡患者55例(24%),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24例(10.5%)。IDWG-CV高变异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χ^(2)=8.724,P=0.013),全因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219,P=0.074)。结合IDWG是否达标的亚组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且高变异组的全因死亡分别高于其他5组(χ^(2)=22.351、2.030、11.379、0.765、11.831,P<0.001、0.154、0.001、0.382、0.001)心血管死亡较其他5组相比最高(χ^(2)=11.672、7.506、10.201、1.851、7.305,P=0.001、0.006、0.001、0.174、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2.365,95%CI:1.160~4.822,P=0.018)、少尿(HR=0.525,95%CI:0.284~0.972,P=0.040)、低蛋白血症(HR=0.291,95%CI:0.162~0.522,P<0.001)和高IDWG(HR=3.385,95%CI:1.909~6.002,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HR=0.223,95%CI:0.087~0.575,P=0.002)和高IDWG(HR=3.318,95%CI:1.387~7.940,P=0.007)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达标的患者(χ^(2)=26.570、10.423,P<0.001、0.001);IDWG高变异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变异组和中变异组的患者(χ^(2)=7.116、10.097,P=0.028、0.006)。结论MHD患者IDWG变异度较大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高,其中IDWG不达标且变异度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控制IDWG达标且低变异度可能更有益于提高MHD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期质量增长 变异度 维持性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立国 王燕 +2 位作者 吴艳青 宋延峰 才春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2期685-686,共2页
终末期肾脏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多种因素可影响其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而在众多的因素中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不但导致患者的容量负... 终末期肾脏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多种因素可影响其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而在众多的因素中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不但导致患者的容量负荷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患者 质量增长 间期 影响因素 治疗 终末期肾脏病 生活质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仲华 严贺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对影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进行综述。认为年龄、钠盐和液体摄入、口渴及口腔干燥、钠梯度、透析龄及残余肾功能、营养状况、自我管理水平、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影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为患者提... 对影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进行综述。认为年龄、钠盐和液体摄入、口渴及口腔干燥、钠梯度、透析龄及残余肾功能、营养状况、自我管理水平、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影响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为患者提供饮食干预、缓解口渴和口腔干燥、调整透析方案、加强院外健康教育、加强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开展自我效能训练、实施心理干预等措施,以控制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质量增长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梅英 赵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7期650-651,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方法对10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5%的39例患者,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认知不足,负性...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方法对10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5%的39例患者,体质量增长过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认知不足,负性情绪,口腔干燥,饮食,饮水不当,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家庭社会支持度不够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改变饮食习惯、争取家庭支持及充分透析,是预防透析患者体质量过度增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间期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迎归 宋利 +8 位作者 孙春艳 周丽芳 郑淑倩 全梓林 赵立艳 崔冬梅 钟咪 赵宜娜 符霞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不同程度体质量增长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失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患者577例,于2019年1月建立队列。收集患者入组前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009年每次透析前体质量和干体质量计算每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并取平均值,观察指标为AVF失功。结果研究对象分为IDWG≤4%组和IDWG>4%组,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2组混杂变量,共414例患者完成1:1匹配。匹配前后IDWG>4%组AVF失功率均高于IDWG≤4%组[34.2%比65.8%,χ^(2)=5.718,P=0.017;14.5%比22.7%,χ^(2)=4.611,P=0.0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393,95%CI:1.861~6.184,P<0.001)、IDWG(OR=1.967,95%CI:1.157~3.347,P=0.013)、血清白蛋白(OR=1.759,95%CI:1.034~2.990,P=0.037)、左心室质量指数(OR=1.008,95%CI:1.002~1.013,P=0.010)是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DWG超过4%是MHD患者AVF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大于60岁、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左心室质量指数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间期质量增长 动静脉内瘘失功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红 周培一 +1 位作者 党毅 王甲正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8期513-516,共4页
目的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性碳... 目的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性碳酸氢盐透析,3次/周,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透析前后体质量、透析前后血压等资料,根据透析过程中是否出现IDH,分为IDH组(53例)和无IDH组(93例),进行影响IDH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IDWG%与透析前后血压下降值的相关性。结果IDH组年龄、糖尿病占比、IDWG、IDWG%、透析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超滤量、超滤率均高于无IDH组(t/χ^2=6.413,12.23,6.821,6.561,3.123,10.059,9.717,P均<0.001),IDH组透析前白蛋白低于无IDH组(t=3.852,P<0.001);年龄(OR=2.186,95%CI:1.329~3.596,P=0.002)、透析前SBP(OR=2.232,95%CI:1.338~3.723,P=0.002)、IDWG(OR=2.815,95%CI:1.557~5.088,P=0.001)、IDWG%(OR=3.093,95%CI:1.671~5.723,P<0.001)、超滤量(OR=2.109,95%CI:1.216~3.657,P=0.008)、超滤率(OR=2.284,95%CI:1.375~3.795,P=0.002)是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IDWG、IDWG%与透析前后SBP(r=0.372,0.379,P均<0.001)、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r=0.381,0.395,P均<0.001)、MAP下降值均呈正相关(r=0.314,0.305,P=0.002,0.003);IDWG%≥4.1%者IDH发生风险高于IDWG%<4.1%者(Log-rank=21.670,P<0.001)。结论影响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因素较多,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ID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应加强患者透析期间的体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质量增长 性低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茜芸 郝丽 +1 位作者 方玫 钱静 《安徽医学》 2012年第7期910-911,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影响。方法将59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饮食、摄水、营养指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关注社会和家庭支持,疗程...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影响。方法将59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饮食、摄水、营养指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关注社会和家庭支持,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3个月干预后进行了2次评定,93.3%的干预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干体质量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透析过程中高血压、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血液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小宝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将118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采用知信行教育模式,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相关并... 目的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将118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组采用知信行教育模式,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3个月干预后进行评定,93.3%的干预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小于干体质量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透析过程中高血压、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教育方式能较好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质量 知信行模式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P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管理 被引量:18
9
作者 董永泽 乔建歌 +2 位作者 王婷 徐岭 杨青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APP的体质量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和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同时以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管理指导手册进行体质量管... 目的评价基于APP的体质量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和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按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同时以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管理指导手册进行体质量管理,干预组增加基于APP的体质量管理,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第2、第3个月评价患者体质量增长值(IDWG)、体质量增长率(PIDWG)和液体摄入依从性。结果两组干预后IDWG、PIDWG的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IDWG的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干预组液体摄入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APP的体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MHD患者的IDWG与PIDWG,提高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摄入依从性 质量 质量管理 摄入 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电话回访对血液透析患者体质量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丁钟琴 孙志琴 +4 位作者 吕春华 刘同强 徐林芳 黄钿珍 谈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管床护士利用透析时间进行床旁教育、赠送透析知识手册供其自行阅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管床护士利用透析时间进行床旁教育、赠送透析知识手册供其自行阅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回访护士实施为期12周的透析间期电话回访。结果观察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相对值、液体摄入依从性差的比例在整个回访期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第8周、第1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持续电话回访能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间期 质量 摄入 依从性 电话回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强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强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MHD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护理,对照... 目的 探讨持续强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血液透析室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MHD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透析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液体摄入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及液体摄入依从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液体摄入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持续强化护理干预(包括饮食、不适症状处理、强化患者自我管理、心理干预等)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情况,提高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拉近护患距离,优化医护患关系,激发护士对专科业务发展的激情,更容易感受职业荣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 维持性血液 间期 质量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生物电阻抗及在线血容量监测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俊霞 徐金升 +2 位作者 崔立文 张慧然 何雷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2期654-657,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和在线血容量监测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方法选择240例石家庄市区健康志愿者及40例临床法评估均达到干体质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为达干体质量亚组(8例)和未达干体质量亚组(3... 目的联合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和在线血容量监测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方法选择240例石家庄市区健康志愿者及40例临床法评估均达到干体质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为达干体质量亚组(8例)和未达干体质量亚组(32例)。应用MaltronBioScan916生物电阻抗仪测定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体内水含量及分布[总体水含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细胞外液占总体水含量的百分比(ECW/TBW%)、细胞内液占总体水含量的百分比(ICW/TBW%)]。使用Fresenius4008sBVM系统监测病例组初入组时未达干体质量亚组下调直至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达干体质量后相对血容量的变化(ΔBV%)。结果未达干体质量亚组TBW%、ECW/TBW%、ICW/TBW%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慢下调干体质量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干体质量亚组调整干体质量前后分别与达干体质量亚组比较,△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较临床评估法更准确评价透析患者的干体质量。联合应用生物电阻抗和在线血容量监测△BV%可以安全、准确地评估透析患者的干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在线血容量监测 水含量 血液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辅助确定腹膜透析患者目标体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蓓 王梅 +6 位作者 赵慧萍 左力 乔婕 芦丽霞 邵琳 门春翠 何玉婷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验证以生物电阻抗分析辅助确定腹膜透析患者目标体质量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5名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评价组和机体成分测定(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评价组。BCM评价组用实测体质量-过多水(over hydration,OH)... 目的验证以生物电阻抗分析辅助确定腹膜透析患者目标体质量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5名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评价组和机体成分测定(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评价组。BCM评价组用实测体质量-过多水(over hydration,OH)+2kg作为目标体质量,指导患者容量管理。6个月后,比较2组试验前后容量相关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BCM测量的OH值与传统容量评价指标水肿程度积分(r=0.366,P=0.001)、日降压药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s)(r=0.440,P<0.001)、收缩压(r=0.494,P<0.001)、舒张压(r=0.414,P<0.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r=0.591,P<0.001)、脑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BNP)(r=0.615,P<0.001)呈正相关,与白蛋白(r=-0.354,P=0.002)呈负相关。经BCM指导设定目标体质量治疗6个月后,BCM组体质量[(60.4±10.6)比(59.6±10.2)kg,t=2.988,P=0.005]、收缩压[(136.5±23.9)比(126.9±20.3)mmHg,t=2.238,P=0.033]、中度以上水肿患者比例(46.9%比37.5%,χ2=15.469,P<0.001)均较试验前明显下降。对照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BCM协助确定患者目标体质量的方法可有效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生物电阻抗 容量管理 目标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体质量与死亡风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家林 张敏 +1 位作者 王少艳 龙刚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体质量(lean body mass, LBM)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统计患者瘦体质量及其他资料。使用公式计算LBM=0.34×血清肌酐(mg/dl,...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体质量(lean body mass, LBM)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统计患者瘦体质量及其他资料。使用公式计算LBM=0.34×血清肌酐(mg/dl,1mg/dl=88.4μmol/L)+5.58×性别(女性为1,男性为0)+0.30×体质量(kg)+0.67×身高(inch)-0.23×尿素清除率-5.75,1inch=0.1254m。分析患者LBM 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7 名。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LBM与年轻(H=3.273,P=0.049)、男性(χ^2=4.174,P=0.041)、较高的体质量(F=6.438,P=0.027)、体质量指数(F=5.997,P=0.029)、血浆白蛋白(F=3.811,P=0.043)、血清肌酐(F=4.778,P=0.031)、血清磷(F=3.766,P=0.044)、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F=3.498,P=0.047)相关。根据每20%患者人数将LBM 平均分为5 组(<36.3,36.3~40.7,40.7~44.9,44.9~49.4,>49.4kg),将中间水平LBM 组(40.7~44.9 kg)作为对照组。进行多因素矫正分析发现较高的LBM与较好的生存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最低LBM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31%(HR=1.31, 95% CI:1.11~1.53,P=0.043),而最高LBM 组患者死亡风险下降15%(HR =0.85,95%CI:0.72~0.95, P=0.038)。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高的LBM 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我们可以谨慎的使用LBM来预测这类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质量 质量指数 死亡率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BIA法及NT-proBNP评估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颖 陈献广 +4 位作者 赵班 刘昕 李湛 富小红 毛永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1期605-608,共4页
目的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法(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MBIA)评估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理想干体质量达标情况,明确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 目的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法(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MBIA)评估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理想干体质量达标情况,明确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nuretic peptide,NT-pro BNP)对本组患者容量超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血液净化中心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MHD患者共105例,采用MBIA法完成人体体液成分测定,得到细胞外液量(extracellular Water,ECW)与身体总水量(total body water,TBW)的比值(ECW%),确定理想干体质量是否达标,同时检测透前NT-pro BNP,分析ECW%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确定NT-pro BNP定性诊断容量超负荷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应用MBIA法测定本组患者ECW%,平均值为0.39±0.01,以校正的ECW%应用公式确定本组患者理想干体质量,结果显示在本组患者中仍有51.4%(54/105例)的患者未达到理想干体质量。年龄与ECW%呈正相关关系(r=0.578,P=0.000);性别(r=-0.251,P=0.010)、脱水量(r=-0.226,P=0.020)、各点舒张压(r值分别为-0.336、-0.374、-0.28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4)与ECW%呈负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ECW%的独立影响因素(β=0.451,t=4.892,P=0.000)。血清NT-pro BNP水平与ECW%呈正相关关系(r=0.340,P=0.000)。理想干体质量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NT-pro BNP中位数分别为3321pg/ml和5407pg/ml,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802,P=0.000),经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 BNP诊断理想干体质量不达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00),NT-pro BNP浓度在3937pg/ml时具有最高灵敏度(0.704)和特异度(0.627),此截点值可作为理想干体质量定性评定的参考临界值。结论年龄及NT-pro BNP水平与MHD患者ECW%密切相关,NT-pro BNP可以作为定性评价MHD患者容量状态的临床标志物,NT-pro BNP截点浓度3937pg/ml可作为临床定性判断是否干体质量达标的参考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多频生物电阻抗法 理想干质量 氨基末端前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荆远 朱高峰 +1 位作者 马春玲 曹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结果实施3个月,患者干体质量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除呼吸衰竭外,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管理,可降低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持续质量改进 质量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对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班 李宏彬 +6 位作者 梁军 王海涛 陈献广 张燕京 王松岚 刘昕 毛永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北京医院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对下级医联体单位(北京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疗质量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6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前在透1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 目的探讨北京医院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对下级医联体单位(北京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疗质量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6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前在透1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作为医联体前组,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透181例MHD患者作为医联体后组。分析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运行前后10个月下级医联体单位MHD患者透析相关管理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同期住院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肾脏专科医联体成立后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提高(51.3%比70.2%,χ2=3,P<0.001)、血清铁蛋白达标率明显提高(25.1%比43.1%,χ2=14.153,P<0.001)、血钾达标率明显提高(79.4%比87.3%,χ2=4.219,P=0.040)、全段甲状旁腺素达标率明显提高(25.6%比43.6%,χ2=13.673,P<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37.2%比26.5%,χ2=4.948,P=0.026);不良事件导致总住院费用明显下降(2 000 357元比958 053元)。结论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下级医联体单位MHD患者血液透析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明显降低MH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不良事件住院费用,全面节省医疗保险费用,充分证明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专科医联 维持性血液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电阻抗预测方程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静 隋小妮 +1 位作者 赵战云 邹作君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9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生物电阻抗预测方程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干体质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60例MHD患者50千赫下电阻抗值,结合斜率法、新三室模型预测MHD患者干体质量。经下腔静脉直径... 目的探讨运用生物电阻抗预测方程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干体质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60例MHD患者50千赫下电阻抗值,结合斜率法、新三室模型预测MHD患者干体质量。经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diameter,IVCD)等综合评价,认为患者的干体质量即入选患者本次透析后体质量,可用于干体质量准确性评价。另选择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个体87例,用于构建方程系数及与MHD患者人体参数比较。结果斜率法预测结果与干体质量比较:Pearson r=0.991,Bland-Altman显示各点均距零点较远,两者一致性欠佳;新三室模型预测结果与干体质量比较:Pearson r=0.993,Bland-Altman显示各点波动于差值零点附近,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不同的生物电阻抗测量仪对所测数据存在影响,在本研究中,新三室模型所得结果能更准确的预测MHD患者干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血液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体质量指数与技术生存间的关系
19
作者 曾秀琴 黄晓彦 +3 位作者 王青 熊子波 廖玉梅 熊祖应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4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技术生存间关系。方法本课题是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人群为2000~2014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入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348例患者,年龄(48.2±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技术生存间关系。方法本课题是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人群为2000~2014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入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348例患者,年龄(48.2±15.5)岁,其中62%为男性。根据透析治疗2~6个月间首次记录的体质量及身高计算BMI,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亚洲人推荐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失随访或至2014年10月31日。主要终点是技术失败(死亡或永久转为血液透析),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脑血管死亡、心血管事件、脑卒中事件、首次发生腹膜炎。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和心力衰竭后,低BMI组和高BMI组患者的技术失败风险比(95%可信区间,P值)分别是正常组的3.590[(1.526,8.447),P=0.003]和0.932[(0.493,1.762),P=0.829]倍。相较于正常BMI组,低BMI组的全因死亡率(HR5.462,95%可信区间1.743~17.110,P=0.004)与心脑血管死亡率[HR 9.403,95%可信区间2.409~36.700,P=0.001)亦显著升高,而高BMI组则未发现明显差异(P值均〉0.05)。BMI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事件、脑卒中事件与腹膜炎等次要终点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系(P值均〉0.05)。亚组分析提示BMI与技术生存的关系不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PD患者中,低BMI与技术失败、全因死亡、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独立相关,但与冠心病、脑卒中和腹膜炎等无关联;高BMI与上述终点事件均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质量指数 技术生存 回顾性队列研究 COX回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干预对干体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杨欣 宫雪梅 周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31-733,共3页
目的评价营养状态干预对血液透析(HD)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进行12周的营养状态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传教育。2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12周后,分别采用主观综... 目的评价营养状态干预对血液透析(HD)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组进行12周的营养状态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传教育。2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12周后,分别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分和患者干体质量的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干体质量控制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连续性、个体化的营养状态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干体质量,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营养干预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