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及血液透析血栓形成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娅 夏运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64-367,共4页
肾脏损伤带来人体内环境紊乱,可损伤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及凝血纤溶系统,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动静脉异常血栓形成是各种肾脏疾病的常见、多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以及维持性血液... 肾脏损伤带来人体内环境紊乱,可损伤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及凝血纤溶系统,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动静脉异常血栓形成是各种肾脏疾病的常见、多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尤其是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群体中。了解各种肾脏疾病中血栓形成机制对制定抗凝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凝血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水平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鲁冰 任东升 陶雅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821-823,共3页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也被视为生命通路,具有寿命长、通畅率高、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长期、反复的穿刺仍然容易导致其硬化、狭窄,严重者还会引起血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因此,寻找能反映患者动静脉内...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也被视为生命通路,具有寿命长、通畅率高、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长期、反复的穿刺仍然容易导致其硬化、狭窄,严重者还会引起血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因此,寻找能反映患者动静脉内瘘形成血栓的指标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患者 通畅率 血管通路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血栓 相关性 并发症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透析管相关性血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向东 蔡延东 +5 位作者 秦延军 李云松 李亮 高瑞姣 任磊 张彦荣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9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透析管相关性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与血管外科联合治疗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透析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透析管相关性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与血管外科联合治疗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透析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科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血管外科采用清除血栓术治疗透析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本例患者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功能不全 透析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晓瑜 李京淑 +2 位作者 吴风如 刘露凝 范宇莹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方法 以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ogistic...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方法 以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ogistic)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构建模型。绘制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用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和F1度量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270例MHD患者中,AVF血栓形成组105例(38.89%),非AVF血栓形成组165例(61.11%),最终纳入吸烟史(OR=2.992,95%CI:1.306~6.854,P=0.010)、高血压史(OR=12.376,95%CI:3.432~44.624,P<0.001)、糖尿病史(OR=7.477,95%CI:2.887~19.360,P<0.001)、高血脂史(OR=6.947,95%CI:2.733~17.659,P<0.001)、冠心病史(OR=12.894,95%CI:4.827~34.439,P<0.001)、穿刺点压迫时间(OR=1.132,95%CI:1.053~1.217,P=0.010)、三酰甘油(OR=1.322,95%CI:1.005~1.741,P=0.046)等7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F预测模型的AUC为0.944,Logistic模型的AUC为0.895(Z=1.688,P=0.092)。结论 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冠心病史、穿刺点压迫时间和三酰甘油是MHD患者发生AVF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2种预测模型性能良好,可互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动静脉内瘘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管腔内血栓形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雪群 梁业梅 +1 位作者 钟秋 陈妮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临床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易发生感染、血栓、导管内口纤维蛋白鞘形成、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也成为血液透析护理的难点.其中导管的血栓形成是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发生率高达25%[1].血栓形成可能... 临床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易发生感染、血栓、导管内口纤维蛋白鞘形成、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也成为血液透析护理的难点.其中导管的血栓形成是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发生率高达25%[1].血栓形成可能影响透析的充分性,甚至引起导管失功.为此,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13年1月开始对采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从首次使用该导管开始,连续12个月观察记录每次血液透析导管管腔内血栓发生情况,并按不同留置时间段分别进行统计对比,以了解不同留置时间导管管腔内血栓形成情况,为预防措施的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留置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腔内血栓 相关性 血液 治疗 临床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杨毕 苏文祥 +4 位作者 李庆能 韦玮 张锁林 高雪 束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6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蒙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将其中AVF血栓形成患者30例设为血栓组,按1:2比例选择与血栓形成病例同期行AVF术且...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蒙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将其中AVF血栓形成患者30例设为血栓组,按1:2比例选择与血栓形成病例同期行AVF术且入组时内瘘功能良好的患者60例为通畅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透析方法、药物使用情况,并检测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MPV/PLT、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脂、钙、磷、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等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通畅组使用左卡尼汀比例76.67%显著高于血栓组36.67%,通畅组使用高通量透析比例60.00%显著高于血栓组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开始透析年龄是否≥60岁、吸烟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时间及生化指标比较显示,通畅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血栓组(0.42±0.36 mg/L VS 0.59±0.4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时间、血肌酐、钙、磷、钙磷乘积、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CRP、PLT、MPV、MPV/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左卡尼汀(OR=0.17,P<0.001)、高通量透析(OR=0.09,P=0.001)对维持性血液透析AVF血栓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结论:D-二聚体水平上升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有相关性,使用左卡尼汀和高通量透析是AVF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血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熊嫚 贺锐 +3 位作者 赵晓珊 杨婷 孟祥飞 汪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95-399,共5页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常选择的治疗方式,是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1]。对HD患者而言,常使用的透析通路为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常选择的治疗方式,是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1]。对HD患者而言,常使用的透析通路为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管,而AVF需成熟后才能使用,一般需8~12周,所以在紧急透析、内瘘失败等状况下常用CVC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管相关性血栓 中心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5年管龄的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相关性血栓复通再用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婷 戴昕吭 +1 位作者 江佳佳 王园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5期190-192,共3页
目的总结1例5年管龄的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相关性血栓复通再用患者的护理体会,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或置管条件严重匮乏患者的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5年管龄的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相... 目的总结1例5年管龄的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相关性血栓复通再用患者的护理体会,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或置管条件严重匮乏患者的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5年管龄的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相关性血栓复通再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栓完全清除,导管功能恢复,继续治疗原发疾病。结论正确认识导管相关性血栓,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延长其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导管 管相关性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被引量:75
9
作者 戎殳 叶朝阳 +2 位作者 陈静 张斌 梅长林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9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疗法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及预测血栓形成的ROC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国江 潘乐 +1 位作者 江泽良 温福林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及预测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24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采用超声测定手术前后桡动脉管径(radi...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估价值及预测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24例血液透析患者,均行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采用超声测定手术前后桡动脉管径(radial artery diameter,RAD)、桡动脉血流量(radial volume of blood flow,RVF)、头静脉管径(cephalic veindiameter,CVD)、头静脉血流量(cephalic venous blood flow,CVF)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度情况,统计手术后6周内动静脉瘘狭窄、血栓形成发生率,并分为通畅组、狭窄组及血栓形成组,对比3组头静脉、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内径(diameter,D)、最大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评价各参数对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手术后2周、4周、6周RAD、RVF、CVD高于手术前,RAD、RVF、CVD、CVF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F=170.024、475.914、438.537、70.986,P均<0.001);124例患者手术后6周通畅率为71.77%,动静脉瘘狭窄发生率为11.29%,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94%;3组头静脉、桡动脉D、PSV、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75、60.959、22.278、24.005、15.490、37.178,P均<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头静脉、桡动脉D(OR=0.589、0.622,95%CI:0.204~0.589、0.235~0.622,P均<0.001)、PSV(OR=0.390、0.283,95%CI:0.229~0.663、0.229~0.663,P均<0.001)、RI(OR=6.371、6.739,95%CI:1.896~21.407、2.418~18.779,P均<0.001)与血栓形成相关;ROC曲线分析示头静脉D、PSV、RI联合预测血栓形成的AUC为0.877(95%CI:0.806~0.929),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84.47%,高于各参数单独预测(Z=5.336、3.259、5.810,P<0.001、0.012、<0.001);桡动脉D、PSV、RI联合预测血栓形成的AUC为0.864(95%CI:0.791~0.919),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87.38%,高于各参数单独预测(Z=8.006、5.147、7.863,P均<0.001)。结论超声测定RAD、RVF、CVD、CVF可准确评估AVF功能,头静脉、桡动脉D、PSV、RI可作为预测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联合预测价值较为可靠,能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动静脉内瘘 超声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宏 贾苗 +2 位作者 谢玉贤 邱樱洁 王海霞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2期1989-1991,共3页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指南(K/DOQI)指出,动静脉内瘘在初次血液透析患者中应达到60%以上,实际上在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透析中心,80%~9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关键词 内瘘血栓形成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阮强 李昭辉 +2 位作者 黄强 黄智勇 郭伟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杂交手术室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和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的老年血液透析患...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杂交手术室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和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发症、通畅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Breslow检验对术后内瘘通畅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分析对术后内瘘通畅率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5.24%(40/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1个月通畅率97.5%(39/40),3个月通畅率87.5%(35/40),6个月通畅率72.5%(29/40),12个月通畅率52.5%(21/40),24个月通畅率22.5%(9/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血糖和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血糖和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短中期通畅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术后吸烟、血糖或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年血液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 FOGARTY导管 高压球囊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关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丽洁 张爱华 +6 位作者 朱宁 崔专 田信奎 庄震 张枫 苏春燕 范敏华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及化验资料完整者116例,随访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及化验资料完整者116例,随访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结束。男性62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3±13岁,随访记录至2013年12月时上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以及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评估计算每位患者入选前半年血红蛋白的变异性(用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系数=血红蛋白标准差(SD)/平均数×100%来计算)与心脑血管事件、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以及死亡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每位患者计算Charlson合并症评分。结果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19例,心血管死亡9例,26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1例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好转,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大于6.2%及血清白蛋白小于38.1g/L其心脑血管事件及内瘘堵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6.2%、血清白蛋白〈38.1g/L,Charlson合并症评分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内瘘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低蛋白血症是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血红蛋白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24小时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薛志强 曾石养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比较使用20000U/ml尿激酶注射液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推荐溶栓治疗方案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于2003... 目的比较使用20000U/ml尿激酶注射液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与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推荐溶栓治疗方案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于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因慢性肾衰竭使用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诊断导管内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使用20000U/ml尿激酶溶液24h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推荐方案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溶栓治疗方法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81.3%,静脉端成功率100%,总成功率88.2%;对照组动脉端溶栓成功率87.5%,静脉端成功率94.7%,总成功率90.2%;两种溶栓疗法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成功后,治疗组患者血栓复发率11.1%,对照组复发率15.2%,两组患者再次发生血栓形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导管溶栓治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20000U/ml尿激酶溶液停留封管24h,可以有效治疗颈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并恢复导管功能。与K/DOQI指南推荐溶栓方法比较,其治疗成功率相似,但操作更为简便,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留置血液透析长期导管致上腔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毅 黄睿 +1 位作者 颜开萍 黎成金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6期340-341,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1岁,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因“胸闷、心悸1周伴双上肢酸痛、活动障碍”于2008年6月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患者17年前发现血压升高,肾功能正常,规律口服降压药,2年前因双下肢浮肿就诊我院,查血肌酐738um01/L,...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1岁,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因“胸闷、心悸1周伴双上肢酸痛、活动障碍”于2008年6月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患者17年前发现血压升高,肾功能正常,规律口服降压药,2年前因双下肢浮肿就诊我院,查血肌酐738um01/L,B超示双肾萎缩,诊断为“高血压肾病,尿毒症”,予以降压、纠正贫血,做前臂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1年前内瘘失功,经颈静脉留置长期导管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入院前l周出现胸闷、心悸伴双上肢酸痛、活动障碍,逐渐加重,并出现心前区阵发性疼痛,自觉与呼吸、咳嗽有关,无压榨感、窒息感,未向他处放射,休息后无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深静脉留置 上腔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口服降压药 动静脉内瘘 上肢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内治疗人造血管透析通路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大鹏 安鑫 +6 位作者 丁锦辉 刘军乐 王楚凤 丁贺义 孙厚启 陈轩 戈小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7期476-477,共2页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上升。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透析通路长期规律的血液净化治疗来维持生命。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学者们普遍认可长期性血管通路应首选自体动静脉... 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上升。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透析通路长期规律的血液净化治疗来维持生命。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学者们普遍认可长期性血管通路应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当AVF无法建立时,次选应为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通路 血管通路 腔内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 移植物 人造血管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化召辉 李震 +3 位作者 丁鹏绪 王志伟 张文广 徐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因留置临时或长期透析管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4例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因留置临时或长期透析管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4例患者住院时间11~20 d,平均15.5 d,18例患者行单纯抗凝、溶栓治疗,56例患者通过腔内技术行置管溶栓,其中12例溶栓后行球囊扩张成行术,2例球囊扩张成行术后放置支架。全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无加重或复发,上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临床治愈52例,明显好转22例。结论: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血透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该病的常用办法,抗凝是基础治疗,经导管溶栓及腔内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马祖等 陈的铃 +1 位作者 杨正林 张益民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0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首次动静脉造瘘的患者176例,每半年测定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血浆纤维蛋白质(Fib)和...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首次动静脉造瘘的患者176例,每半年测定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血浆纤维蛋白质(Fib)和血红蛋白(Hb)等项目1次。对其中122例最终因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之间COX回归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原发病为糖尿病、ALB、CRP、Fib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糖尿病、CRP、Fib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LB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因素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列线图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孔曼丽 李若和 +2 位作者 王素红 施国婵 陆世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创建一个有效预测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的88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形成内...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创建一个有效预测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12月间于我院住院的88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形成内瘘急性血栓分为急性血栓形成组(n=64)和正常组(n=820)。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内瘘透析次数>8次、发生低血压以及钙磷乘积>55 mg^(2)/dl^(2),是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连续使用左卡尼汀1个月以上,是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模型评价显示,该列线图起始Cindex为0.895,采用重复Bootstrap自抽样方法进行1000次内部验证后Cindex为0.897,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区分度及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上述5个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能较为准确预测MHD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动静脉内瘘 急性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江周群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低分子肝素封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华法林片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导管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KT/Vurea增加值...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低分子肝素封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华法林片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导管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KT/Vurea增加值、凝血功能、出血倾向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KT/Vurea增加值比较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T、APTT及INR均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可预防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减少导管功能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减少KT/Vurea增加值,提高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纤维鞘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