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1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血液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下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留置 被引量:14
2
作者 白旭明 石永兵 +2 位作者 唐梅 顾星石 靳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总结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法、并发症及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行DSA下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患者62例64次,均系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本组置管62例共64次,62次在DSA... 目的总结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方法、并发症及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我科共行DSA下长期性带涤纶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患者62例64次,均系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本组置管62例共64次,62次在DSA下,2次在床边。4例因血流不畅,原位调整位置4次,重新置管2例,碎栓溶栓1例。62例患者置管后或调整后血液透析流量均达到230~300ml/min;57例留置随访至今均在使用。5例生存期<6个月。结论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具有良好可行性,主要常见并发症为血流不畅,原因与置管位置及透析导管头位置相关。右侧颈内静脉为首选置管位置,双腔管头位置均应到达上腔静脉内;在DSA下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调管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性血液透析导管 血液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盐和肝素钠用于成人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新 曹艳佩 +3 位作者 杨晓莉 黄碧红 袁立 任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枸橼酸盐溶液在成人血液透析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NGC、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JBI)、MEDLINE、EMbase、RNAO、PubMed、CBM、Web of Knowledge、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经中心... 目的评价枸橼酸盐溶液在成人血液透析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NGC、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JBI)、MEDLINE、EMbase、RNAO、PubMed、CBM、Web of Knowledge、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经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枸橼酸盐和肝素钠封管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研究(RCT),共1 0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枸橼酸盐封管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P=0.03)、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显著低于肝素钠封管组;但两者在溶栓治疗次数(P=0.96)、导管功能障碍所致拔管的发生率(P=0.95)、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P=0.94)及导管相关的住院率(P=0.34)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枸橼酸盐溶液封管,可显著降低经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推荐枸橼酸盐作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 枸橼酸盐 肝素钠 封管 META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颈内静脉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潮涌 李洁 林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70-3070,共1页
导管功能不良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9%-30%。本研究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的疗效。以探讨一种更好疗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 功能不良 透析导管 治疗导管 疗效 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晚期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导引超滑加硬导丝更换失功能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5 位作者 何景良 李亮 崔进国 陈静 谢永伟 梁志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DSA导引下应用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实施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原位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经右颈内静脉植入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后失... 目的 探讨DSA导引下应用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实施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原位更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第九八〇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经右颈内静脉植入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后失功能或移位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中位年龄58岁,均在DSA导引下经超滑加硬导丝更换透析导管。评价手术成功率、透析导管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为导管功能不良,经超声或造影确诊为导管内血栓形成,抗凝和溶栓治疗无效;2例为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于原位成功完成透析管更换,透析导管血流量由术前(135.5±30.8) mL/min显著改善为术后(265.8±25.6)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除局部疼痛外,未发生纵隔血肿、气胸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透析导管通畅率为100%,无导管功能不良、移位及感染等发生。结论 DSA导引超滑加硬导丝一步式介入技术更换颈内静脉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液 介入干预 导丝 透析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被引量:6
6
作者 鄢建军 严贺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接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超声稀释法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导管连接方式 血液流量 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腹膜透析导管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敏尔 朱声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815-2816,共2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疗法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自1965年Tenckhoff等^[1]创造了Tenckhoff透析管.为长期PD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在PD过程中,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长期腹膜透析通路是进行PD治疗的基本... 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疗法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自1965年Tenckhoff等^[1]创造了Tenckhoff透析管.为长期PD的开展铺平了道路。在PD过程中,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长期腹膜透析通路是进行PD治疗的基本条件,PD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在于PD导管安置到位、术后不发生移位。临床观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导管 术后近期并发症 Tenckhoff 终末期肾脏疾病 替代治疗 通路 临床观察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敷法用于分离血路管与中心静脉透析导管 被引量:2
8
作者 丁义敏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3期80-80,共1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结束时,常存在血路管接头难从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接口处拧下的问题。这是因为透析途中温暖的血液在血路管与中心透析导管处流动,使血路管遇热膨胀,血路管接头与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接口连接更加紧密。
关键词 透析导管 中心静脉 血路管 维持性血液患者 冷敷法 分离 治疗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小庭 刘丁 +3 位作者 王亚彬 王沫 张俊 郭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置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且导管功能良好的血透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留置导管第3天开始应用尿激酶封管法及滴注法;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置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且导管功能良好的血透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留置导管第3天开始应用尿激酶封管法及滴注法;对照组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后,才开始使用上述方法;共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导管功能、透析平均血流量及静脉压、凝血功能、副作用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导管动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65%、2.71%(P<0.05),导管静脉端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92%、2.14%(P<0.05)。实验组导管首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为87.9±24.1 d,对照组导管首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为31.3±11.5 d(P<0.05);置管1月后两组的平均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3月及6月后实验组平均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置管1月和3月后两组平均静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置管6月后实验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其余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无严重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预防及治疗长期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应用 尿激酶 纤维蛋白鞘 长期透析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明明 吴传芳 +2 位作者 廖倩 肖纯 戴银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2-1377,共6页
目的:调查留置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N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液透析室留置NCC血液透析的421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 目的:调查留置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N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液透析室留置NCC血液透析的421例病人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NCC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结果:421例留置NCC病人中,60例(14.3%)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其中导管感染拔管38例(63.3%)、导管功能不良拔管13例(21.7%)、缝线脱落导管脱出2例(3.3%)、导管不适拔管1例(1.7%)、病人自拔6例(10.0%);NCC非计划性拔管病人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为主,颈静脉置管者最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无陪护、首次透析、有低蛋白血症是留置NCC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结论:留置NCC病人存在着较高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留置NCC的男性、无陪护、首次透析、有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强化健康宣教,加强巡视与观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透析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 特征 影响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股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固定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国芳 李小静 王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6期1536-1536,共1页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目前大多数病人采用动一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但随着老年及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增加,内瘘有时难以建立,有时难以维持。股静脉留置导管被用作血管通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导管在保留期间,...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目前大多数病人采用动一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但随着老年及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增加,内瘘有时难以建立,有时难以维持。股静脉留置导管被用作血管通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导管在保留期间,病人留置处经常疼痛、固定用的缝线易脱落或断裂。通过改良留置导管的固定方法后效果良好。现介绍方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留置导管 固定方法 透析导管 血液病人 血管通路 静脉内瘘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辅助经皮无名静脉穿刺置入血液透析导管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超 梁永红 +1 位作者 陈清 周忠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2,共4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因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和感染率低,是目前公认的血透通路首选[1-2]。但是,临床中仍然有21%~73%的患者在开始血液透析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23%~41%患者使用带隧道...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因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和感染率低,是目前公认的血透通路首选[1-2]。但是,临床中仍然有21%~73%的患者在开始血液透析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23%~41%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行长期血液透析[3-5]。随着导管使用时间的增长,导管相关的感染、静脉血栓及中心静脉狭窄等发生率逐渐增加,患者可用血管资源逐渐耗竭[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通畅率 长期血液 血液透析导管 静脉血栓 中心静脉狭窄 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与维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柳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83-2383,共1页
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对5例血管条件差、内瘘失败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证的患者应用双腔透析导管建立透析通路,发现其具有快速、安全、血流量大、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其应用与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双腔透析导管 维持性血液患者 维护 通路 腹膜 护理报告 血管条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护理操作流程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晓芳 李后钿 王林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29-1129,共1页
目的分析透析导管感染的原因,通过改进护理操作流程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统计我科2014年1-12月置入临时透析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5例为对照组;改进透析导管护理操作程后将2015年1-12月置管的维持性血液... 目的分析透析导管感染的原因,通过改进护理操作流程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统计我科2014年1-12月置入临时透析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5例为对照组;改进透析导管护理操作程后将2015年1-12月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7例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感染人次、感染致拔管人次以及患者对留置导管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四方面进行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留置时间、感染人次、拔管人次及病人对导管自我护理等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与操作不规范及病人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导管 导管感染 护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秀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双腔导管 血液 血管通路 肝素封管 动静脉 透析导管 肾脏替代治疗 溶栓方法 人造血管 深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专用腹带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君 李嵘 李会平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腹膜 腹膜透析导管 腹带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液外包装袋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云萍 薛小玲 +1 位作者 罗永勤 尹建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4期865-865,共1页
腹膜透析病人常因换液体不当或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腹膜感染、出口感染等并发症[1]。更换腹透液时,需将连腹膜透析导管的延伸短管从衣服中移出,移去"Y"形主干接头上的防护罩,打开延伸短管上接头上的碘伏帽,将"Y"形管主干与延伸短管连... 腹膜透析病人常因换液体不当或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腹膜感染、出口感染等并发症[1]。更换腹透液时,需将连腹膜透析导管的延伸短管从衣服中移出,移去"Y"形主干接头上的防护罩,打开延伸短管上接头上的碘伏帽,将"Y"形管主干与延伸短管连接[2]。这一过程是换液操作中最初和最关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过程 包装袋 应用 腹膜透析导管 腹膜感染 操作过程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红赟 张剑彬 +1 位作者 刘学 罗纪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3例采用彩超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A组),149例采用外科开腹手术置管术(B组)。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临床成功率、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早期腹膜炎发生率、晚期出口及隧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的导管临床成功率和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均高于B组。但2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导管移位、管周渗漏、腹壁疝、腹透管堵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更安全、更有效,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开腹置管术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 腹膜透析导管 经皮置管 开腹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及包装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
19
作者 赵乐 赵永仙 +1 位作者 王辉 肖作良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为了概括腹膜透析及包装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就作为CAPD重要组成部分的透析液包装和透析导管的发展状况,以及材料、加工和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腹膜包装 透析导管 材料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高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秀荣 何英 +4 位作者 钱丰 徐国林 吴文慧 许贤林 何小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66,共2页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相对透析导管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仍有至少30%的AVF并发狭窄、感染、瘤样扩张、血栓等^[1-2]。其中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3]。2002年ORI等^[4]研究证实AVF使心排出量(CO)增加,...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相对透析导管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仍有至少30%的AVF并发狭窄、感染、瘤样扩张、血栓等^[1-2]。其中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3]。2002年ORI等^[4]研究证实AVF使心排出量(CO)增加,影响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动脉瘤患者 血流量 临床观察 透析导管 瘤样扩张 动脉瘤发生率 心排出量 ARTERIOVENOUS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