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质酸介导运动因子受体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预后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燕 肖艳波 廖若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5-1324,共10页
目的:筛选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预后相关的基因,并探究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筛选并纳入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 目的:筛选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预后相关的基因,并探究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筛选并纳入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数据集下的OSCC肿瘤样本(OSCC组)330例,正常样本(正常样本组)37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两组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通过肿瘤T分级(T1+T2组为114例,T3+T4组为216例)、转移(阳性组为163例,阴性组为167例)及病理分级(G1+G2组为244例,G3+G4组为86例)分别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求得差异基因后取交集,筛选出与OSCC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选择差异倍数最大的差异基因[透明质酸介导运动因子受体(hyaluronan 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基因]进行下一步研究,探讨HMMR基因与临床分级(Stage Ⅰ+Ⅱ组为69例,Stage Ⅲ+Ⅳ组为261例)、T分级、转移及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并根据HMMR基因表达的中位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高表达组为165例,低表达组为165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HMMR表达的高低与预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测HMM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及阴性表达(阳性组为32例,阴性组为18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探讨OSCC预后相关危险因子,再分别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评估下调HMMR表达后对OSCC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OSCC组织中HMMR呈高表达,且HMMR高表达组的预后相关因子相对于低表达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MR高表达与T分级(RR=1.33,P<0.05)、淋巴结转移(RR=1.74,P<0.05)、临床分期(RR=1.49,P<0.05)显著相关,是OSCC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RR=1.45,P<0.05)。与下调前相比,下调HMMR后可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MMR作为OSCC的一个原癌基因,可促进OSCC的发生、发展,其可能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介导运动因子受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2
作者 陈波 赖星 +2 位作者 罗玉政 廖汪洋 刘长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Receptor for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RHAMM)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行胆管癌手术的患者的组织标本及正常胆管组织标本,根据分化程度将胆管腺癌组织标本分为高、中、...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Receptor for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RHAMM)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行胆管癌手术的患者的组织标本及正常胆管组织标本,根据分化程度将胆管腺癌组织标本分为高、中、低分化3组;按TNM分期标准将所有组织标本分为对照组、胆管癌组以及胆管癌伴转移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HAMM平均光密度值。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HAM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腺癌中RHAMM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P>0.05);RHAMM在胆管癌伴转移组阳性率最高,在对照组表达阳性率最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HAM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和胆管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癌伴转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胆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MM的表达程度与胆管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但在胆管癌伴转移组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侵袭相关,并最终促进了胆管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 胆管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小玲 何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人常见的眼眶疾病,眶周脂肪结缔组织中糖胺聚糖沉积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透明质酸是糖胺聚糖的主要成分,具有高亲水性和黏弹性的特性,可大量吸水膨胀,其在眼眶组织聚集导致眶周结缔组织及眼外肌水肿和纤维...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人常见的眼眶疾病,眶周脂肪结缔组织中糖胺聚糖沉积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透明质酸是糖胺聚糖的主要成分,具有高亲水性和黏弹性的特性,可大量吸水膨胀,其在眼眶组织聚集导致眶周结缔组织及眼外肌水肿和纤维化,进而出现TAO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眼眶成纤维细胞是透明质酸的主要来源,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和多种细胞因子可与成纤维细胞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等结合,在透明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促进眼眶成纤维细胞合成透明质酸,导致眶周组织、外周血及体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透明质 眼眶成纤维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精氨酸对排球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齐敦禹 李红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598,共3页
关键词 机体免疫功能 排球运动 左旋精氨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血清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机体免疫力 适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损伤后修复中的淋巴样结构
5
作者 陈丹丹 于宁 +1 位作者 刘然 孟繁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术后14 d组,每组6只。损伤组部分小鼠针刺损伤后死亡3只,后随机补充样本。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vy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平足蛋白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 VEGF-D VEGFR-3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常超 王平 +3 位作者 程宏忠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7-942,9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 (31/40例)、67.50% (27/40例)、62.50% (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 )、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 ④146枚淋巴结中35 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 (26/35例)、65.71 %(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 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 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 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8
8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HF发病机制较复杂...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HF发病机制较复杂,涉及不同的途径和病理过程。近年来一些基础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对HF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 TNF受体相关因子2 线粒体 透明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9在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娟 薛斌 李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子治疗靶点,为ADSCs应用于淋巴水肿的分子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①从吸脂术后废弃的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②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第3代ADSCs表面特征性抗原CD90、CD29、CD34及CD45的表达;MTT法绘制生长曲线。③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人VE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其向LECs方向分化,同时以人LECs作为阳性对照组。④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LECs表面特征性抗原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细胞特征性抗原CD34及integrinα9的表达。⑤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使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D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第1、3、5代AD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细胞表面抗原为CD90+、CD29+、CD34-、CD45-。②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LYVE-1表达阳性、CD34表达均阴性,integrinα9的表达趋势与LYVE-1一致,且二者在实验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三者在阴性对照组中的表达均为阴性。③各组G0/G1期细胞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3)。结论:ADSCs离体培养,具有向LECs分化的潜能。使用VEGF-C、VEGF-A、PDGF-BB可诱导部分人ADSCs向LECs分化。在人ADSCs向LECs分化过程中integrinα9的表达增强,分化前后细胞的周期发生了改变。该分子在LECs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有望在淋巴水肿的再生治疗中成为重要的分子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受体-1 整合素α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MR通过MEK/ERK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逊 严娇 +1 位作者 蔡顺礼 陈华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20-1727,共8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MMR的表达;通过划痕...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 receptor,HMMR)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MMR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观察沉默/过表达HMMR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小鼠肝癌肺转移模型观察沉默HMMR对肝癌肺转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MMR对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MEK、p-ERK等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系中HMMR呈高表达。肝癌组织中HMM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转移组癌组织中HMMR的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沉默HMMR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P<0.01);而过表达HMMR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1),并且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基因敲减HMMR的肝癌细胞导致的肺转移病灶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HMMR后p-MEK和p-ERK表达上调(P<0.01),而MEK、EKR无明显变化(P>0.05)。MEK抑制剂削弱了过表达HMMR介导的细胞的迁移侵袭(P<0.01)。结论HMMR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且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透明质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MEK/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薇根部提取物上调部分肝切除后血管再生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肝脏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繁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观察白薇提取物对部分肝切除后血管再生过程的影响,探讨其调节作用的相关分子及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白薇组。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切除部分肝左外叶。实验组则在术后开始灌胃给药白薇提取液(50 g/kg),2次/d... 目的观察白薇提取物对部分肝切除后血管再生过程的影响,探讨其调节作用的相关分子及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白薇组。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切除部分肝左外叶。实验组则在术后开始灌胃给药白薇提取液(50 g/kg),2次/d。术后1~8 d,每天处死2组小鼠各1只,取肝左外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A、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CD34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薇组中CD34表达明显升高,分布范围扩大,VEGF-C、VEGF-A、LYVE-1的表达早期下降,后期则显著增加。结论白薇上调VEGF-A、VEGF-C、LYVE-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提取物 肝血管再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CD34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系统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萍 杨祖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37,540,共4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十肽激素,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nRH及其受体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表达,GnRH通过其受体介导调控肿瘤细胞增殖。GnRH及其人工合成的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十肽激素,是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信号分子,对生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GnRH及其受体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有表达,GnRH通过其受体介导调控肿瘤细胞增殖。GnRH及其人工合成的GnRH类似物有明显抗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它拮抗生长因子促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生长因子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传导通路有关联。GnRH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受体及其mRNA表达,抑制生长因子受体诱导的酪氨酸激酶活化,激活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最终抑制转录因子活性,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GnRH对于肿瘤细胞与垂体细胞的作用不同,与GnRHR信号传导机制不同有关,GnRH抗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是GnRHR通过与G偶联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激素系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 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增生 细胞有丝分裂 生长因子受体 GNRH类似物 恶性肿瘤组织 信号传导通路 生长因子介导 mRNA表达 信号传导机制 蛋白磷 酪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BDNF及TrkB的表达变化
13
作者 程时刚 陈朝晖 +1 位作者 李兵 肖传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再生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无差异,探讨相关因子在异类神经元再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45只... 目的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再生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无差异,探讨相关因子在异类神经元再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模型组)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模型对照组)模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术后7、14、30、60d脊髓腰4(L4)运动神经元中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大鼠L4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DNF及其受体TrkB均存在一定水平的表达。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7、14、30、60d BD-NF和TrkB mRNA表达均升高,于术后7d达峰值,14d开始下降。大鼠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BDNF和TrkB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于术后14d达峰值。结论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运动神经元BD-NF及TrkB的表达增高,BDNF及TrkB作为内源性保护性因子,其增高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BDNF及TrkB上调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神经 内脏神经 运动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MR通过介导FAM83D促进4NQO诱导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
14
作者 田建兵 秦芷若 +2 位作者 李锦锦 刘开了 杨兴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5年第10期1019-1026,共8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运动受体(HMM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8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ESCC细胞KYSE-30和KYSE-15...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运动受体(HMM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8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ESCC细胞KYSE-30和KYSE-150。利用WB法和免疫组化(IHC)法检测HMMR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在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敲低HMMR表达,qPCR法和WB法检测敲低效果,通过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HMMR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小鼠致癌建立ESCC模型,H-E染色观察食管的形态变化,IHC法分析HMMR、序列相似性家族83成员D(FAM83D)、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在小鼠不同癌变程度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ESCC组织中HMM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敲低HMMR后,KYSE-30和KYSE-15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降低了FAM83D的表达水平(均P<0.01)。裸鼠成瘤实验中,4NQO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IHC法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MMR呈高表达(P<0.05),其中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组织(P<0.001)。HMMR与FAM83D、N-cadher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4、0.870,均P<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14,P<0.001)。结论:HMMR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通过上调FAM83D表达水平促进ES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介导运动受体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序列相似性家族83成员D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MR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书珍 曹雅杰 +4 位作者 耿海营 蔡曾晓瑞 代春美 温有锋 李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2-1509,共8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MMR)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阐明HMMR在LU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评估LUAD组织中HMMR m...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HMMR)在肺腺癌(LUAD)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LUAD患者预后的影响,阐明HMMR在LU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汇编(GEO)、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评估LUAD组织中HMM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GEPIA2数据库分析HMMR表达对LUAD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HMMR mRNA表达与LUAD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采用GSEA富集分析探讨HMMR在LUAD组织中显著富集的通路,采用UALCAN数据库探讨HMMR mRNA表达与TP53基因突变的关系,采用STRING数据库预测HMMR与p53信号通路中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LUAD组织中HMM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HMMR mR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OS和DFS更短(P<0.01)。LUAD组织中,HMMR mR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T分期和N分期有关联(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HMMR mRNA高表达的患者OS更短。GSEA富集分析,细胞周期、同源重组、p53信号通路、膀胱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和泛素化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通路显著富集在HMMR高表达显型。结论:LUAD组织中HMMR表达明显上调,高表达的HMMR mRNA是LUAD患者预后差的独立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透明质介导运动受体 数据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