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目的: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组和非透明细胞癌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术中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37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男性317例,女性120例,透明细胞癌组366例,非透明细胞癌组71例。非透明细胞癌组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38例(53.5%)、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2.8%)、未分类肾细胞癌11例(15.5%)、分子定义的肾细胞癌19例(26.8%)和肾集合管癌1例(1.4%)。相较于肾透明细胞癌组,非透明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59岁vs.55岁,P=0.010),肿瘤直径更大(8.4 cm vs.9.5 cm,P=0.025)、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56.8%vs.70.6%,P=0.034)、癌栓分级(P<0.001)和病理分级较晚(P=0.010)、手术时间较长(272 min vs.289 min,P=0.023)、总生存期较短(80个月vs.35个月,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与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为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栓分级、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肿瘤侧别、远处转移、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手术方式选择、转为开放手术比例、失血量、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肾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发病年龄早、疾病侵袭性强、预后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组和非透明细胞癌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术中和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37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男性317例,女性120例,透明细胞癌组366例,非透明细胞癌组71例。非透明细胞癌组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38例(53.5%)、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2.8%)、未分类肾细胞癌11例(15.5%)、分子定义的肾细胞癌19例(26.8%)和肾集合管癌1例(1.4%)。相较于肾透明细胞癌组,非透明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59岁vs.55岁,P=0.010),肿瘤直径更大(8.4 cm vs.9.5 cm,P=0.025)、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56.8%vs.70.6%,P=0.034)、癌栓分级(P<0.001)和病理分级较晚(P=0.010)、手术时间较长(272 min vs.289 min,P=0.023)、总生存期较短(80个月vs.35个月,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与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为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栓分级、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两组在性别、体重指数、肿瘤侧别、远处转移、肉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手术方式选择、转为开放手术比例、失血量、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肾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非透明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发病年龄早、疾病侵袭性强、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