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圣钊 冯齐平 +4 位作者 李一新 袁玲君 周可拓 储沨婷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索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过程中牙齿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机制,获得牙齿垂直压低过程中的唇舌向控制策略。方法建立透明矫治器垂直压低下前牙的仿真模型,设计不同切牙下颌平面角度(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 目的探索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过程中牙齿唇舌向倾斜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机制,获得牙齿垂直压低过程中的唇舌向控制策略。方法建立透明矫治器垂直压低下前牙的仿真模型,设计不同切牙下颌平面角度(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设置常规组、唇侧压低附件组、唇侧控根嵴组及舌侧控根嵴组,分析下前牙的位移趋势及唇舌向力矩。结果在下前牙压低中,IMPA<90°时牙冠受到舌向力矩;IMPA>90°时,牙冠受到唇向力矩。牙冠部添加唇侧控根嵴可以增加牙冠唇向转矩趋势,添加舌侧控根嵴及唇侧附件增加牙冠舌向转矩趋势。结论透明矫治器压低下前牙中会出现牙冠非设计性的唇舌向移动。牙冠唇倾时,可以设计舌侧控根嵴来避免牙冠唇向移动;牙冠舌倾时,可以设计唇侧控根嵴来避免牙冠舌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矫治器 前牙压低 唇倾度 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和透明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牙根吸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晨静 郑雅 雷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比较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发生牙根吸收的情况,探索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6~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深覆(牙合)非拔牙成人患者,固定矫治器组21例,透明矫治器组15例。测量治疗前... 目的:比较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发生牙根吸收的情况,探索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市口腔医院2016~2021年完成正畸治疗的深覆(牙合)非拔牙成人患者,固定矫治器组21例,透明矫治器组15例。测量治疗前后前牙的根冠比、覆(牙合)、中切牙移动情况,SPSS 2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之间牙根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4,P=0.007);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固定矫治器组深覆(牙合)矫治效果优于透明矫治器组(P=0.02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切牙倾斜角度变化、上下颌位置影响其牙根吸收(P<0.05)。结论:固定矫治的牙根吸收较透明矫治严重,可能与固定矫治实现更多的前牙压低和持续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外吸收 固定矫治器 透明矫治器 深覆(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矫治器对未粘接附件牙齿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浩霖 秦文 +2 位作者 周勤 张旭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评估透明矫治器对未粘接附件牙齿颜色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30名用透明矫治器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测量前牙,前磨牙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a*b*值。结果:2组牙齿L*降低,a*,b... 目的:评估透明矫治器对未粘接附件牙齿颜色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30名用透明矫治器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测量前牙,前磨牙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a*b*值。结果:2组牙齿L*降低,a*,b*升高,ΔE对照组=0.86±0.36,ΔE治疗组=3.12±1.11(P<0.01);治疗组中ΔE前牙=3.13±0.83,ΔE前磨牙=1.90±0.68,P<0.01。矫治器时代天使组(171颗牙)与隐适美组(115颗牙)组间比较,P>0.05;男性组(92颗牙)与女性组(194颗牙)组间比较,P>0.05。结论:天然牙有变暗,变黄,变红的趋势;治疗组牙齿颜色变化更大;前牙颜色变化更明显;性别和矫治器类型不影响牙齿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透明矫治器 牙齿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3D打印与热压膜透明矫治器厚度及贴合精度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程才奇 王瑞清 +3 位作者 肖圣钊 唐昕月 夏伦果 房兵 《医用生物力学》 2025年第4期866-871,共6页
目的对比直接打印矫治器(direct-printed aligner,DPA)与传统热压膜矫治器(thermoformed aligner,TFA)在厚度和贴合精度方面的差异,为透明矫治器(clear aligner,C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纳入16名牙列轻度拥挤、无明显龋坏或修... 目的对比直接打印矫治器(direct-printed aligner,DPA)与传统热压膜矫治器(thermoformed aligner,TFA)在厚度和贴合精度方面的差异,为透明矫治器(clear aligner,C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纳入16名牙列轻度拥挤、无明显龋坏或修复体的成人受试者,分别制作DPA和TFA两种CA。利用高精度电子测厚仪测量两种矫治器在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颊侧、舌侧区域的厚度,采用micro-CT扫描分析CA与牙模之间的间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PA组CA整体平均厚度为(0.60±0.04)mm,显著高于TFA组CA的(0.48±0.06)mm(P<0.0001),厚度均一性明显优于TFA组。DPA组CA与牙模之间的平均间隙为(0.29±0.08)mm,低于TFA组的(0.31±0.16)mm(P<0.05),尤其在切牙切端、尖牙颊侧和第一磨牙咬合面区域表现明显更佳。结论与传统TFA相比,DPA在厚度均一性和贴合精度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提示DPA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矫治器 3D打印 热压膜 厚度 贴合精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改良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秦毅 高子琦 +2 位作者 冯青辰 梅宏翔 李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5-943,共9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型以及隐形矫治体系,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上颌乳尖牙到第一恒磨牙施加颊向位移(工况1~4:分别为0.200、0.275、0.300、0.325 mm),同时施加颊向位移和根颊向转矩(工况1:颊向位移载荷0.200 mm,根颊向转矩0°;工况5:颊向位移载荷0.275 mm,根颊向转矩1.0°;工况6:颊向位移载荷0.300 mm,根颊向转矩1.3°;工况7:颊向位移载荷0.325 mm,根颊向转矩1.8°)。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齿位移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分布。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牙齿颊倾的牙性扩弓效应,且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在设定每侧0.200 mm的扩弓量时,上颌第一恒磨牙扩弓效率为51.86%,上颌第二乳磨牙为68.76%,上颌第一乳磨为73.48%,上颌乳尖牙为84.17%。通过设计扩弓过矫治(0.275、0.300、0.325 mm),能够有效提高扩弓效果。当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分别提升为75.16%、99.96%、107.35%和122.37%;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均接近100.00%。过矫治设计会加剧扩弓的牙性效应,使牙齿颊侧倾斜移动趋势加大,导致牙齿颊倾、腭尖下垂,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的冠根位移差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时,分别为-0.109、-0.134、-0.132、-0.298 mm。对不同牙位施加对应转矩补偿,可以对抗后牙颊倾。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添加1.3°根颊向转矩,各牙位扩弓效率分别为56.15%、73.88%、79.49%、87.80%,而冠根位移差减小至-0.081、-0.097、-0.095、-0.208 mm。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存在后牙颊倾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应根据不同牙位,分别设计不同的矫治策略。过矫治可以提高扩弓效率,但是需要配合根颊向转矩,从而实现牙齿整体颊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弓治疗 口腔正畸 替牙期 正畸矫治器 可摘式 透明矫治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弹性模量的热压膜材料远移上颌磨牙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余箐 赵刚 +1 位作者 叶之慧 王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计算不同弹性模量的透明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时的应力大小、位移趋势及瞬时应力。方法:建立弹性模量为400 MPa(A组)、600 MPa(B组)、800 MPa(C组)、1000 MPa(D组)、1200 MPa(E组)的5种透明矫治器、上颌第二磨牙都远移0.25 mm的有... 目的:计算不同弹性模量的透明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时的应力大小、位移趋势及瞬时应力。方法:建立弹性模量为400 MPa(A组)、600 MPa(B组)、800 MPa(C组)、1000 MPa(D组)、1200 MPa(E组)的5种透明矫治器、上颌第二磨牙都远移0.25 mm的有限元模型,比较各组磨牙位移差异。结果:本实验中,E组第二磨牙位移量最大,A组最小,各组第二磨牙移动方式均为倾斜形式,其支点位于根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A组透明矫治器位移量最大,E组最小;牙周膜最大应力E组高于A组。结论:透明矫治器在推磨牙向后时,第二磨牙移动方式均为远中倾斜移动,透明矫治器的弹性模量越大,第二磨牙的位移量越大且牙周膜的瞬时应力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矫治器 弹性模量 磨牙远移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