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透明地质模型和煤岩识别的自主割煤技术实践探析
1
作者 莫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62,共5页
为解决传统采煤机的记忆截割模式存在的无法自主调整滚筒高度导致割岩量大、人工干预频繁、工程质量难以持续动态达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明地质模型和煤岩识别技术的自主割煤方法。通过构建煤矿透明地质模型对煤矿井下进行地质勘... 为解决传统采煤机的记忆截割模式存在的无法自主调整滚筒高度导致割岩量大、人工干预频繁、工程质量难以持续动态达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明地质模型和煤岩识别技术的自主割煤方法。通过构建煤矿透明地质模型对煤矿井下进行地质勘探及设备分布检测,完成多源数据收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采集液压支架检测的煤机位置以及采煤机行程编码器信息,应用煤岩识别技术进一步优化截割路径。据此提出采煤机滚筒轨迹优化模型以计算整个割煤循环过程中滚筒最合理的截割高度,使产生的截割数据更贴近真实开采环境,实现全过程自主割煤。为验证提出的技术可行性,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31309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动化割煤,结果表明,31309工作面工程质量能够保持动态达标,煤机自动化率由92.86%提升到98.54%,人工干预率由26.84%降低到5.12%,每班自动化割煤约2.3万t,达到工作面预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地质模型 煤岩识别 自主割煤 智能化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赵正阳 臧传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针对矿井智能保障各子系统数据融合度低、兼容性不足、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陕西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地质保障建设情况,对矿井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技术架构展开研究,构建了以GIS为核心的矿井智能地质保障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总体架构设... 针对矿井智能保障各子系统数据融合度低、兼容性不足、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陕西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地质保障建设情况,对矿井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技术架构展开研究,构建了以GIS为核心的矿井智能地质保障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系统应用综合探测、数据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了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矿井三维透明地质模型,实现了矿井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矿井地质的透明化和可视化,具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灾害识别与预警功能。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基于钻探等多源信息实现动态更新的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和预警模型构建,有效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能力,满足了矿井智能开采需求,为矿井地质保障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建设 地质保障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透明地质模型 智能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工作面断层三维复杂度采动响应规律
3
作者 晏俊生 刘再斌 +5 位作者 杨辉 武谋达 张永涛 周对对 李鹏 刘文明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75,共16页
断层作为煤矿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程度直接影响煤矿采掘的稳定性及断层型灾害的发生。针对矿井级断层复杂度无法量化评价断层对工作面采掘作业影响的不足,提出一种将透明地质模型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工作面断层三维复杂度计算... 断层作为煤矿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程度直接影响煤矿采掘的稳定性及断层型灾害的发生。针对矿井级断层复杂度无法量化评价断层对工作面采掘作业影响的不足,提出一种将透明地质模型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工作面断层三维复杂度计算方法。一方面,基于工作面透明地质几何模型,通过递归搜索算法及最小二乘原理对断层面曲面方程进行数学解析,获取断层面空间曲率特征;另一方面,以Anderson断层模型、M-C破裂准则为力学模型基础,构建含断层工作面数值模型,模拟开采条件下反映断层带活化程度的区域岩体应力累积水平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将2种断层特征相融合,对断层构造统计量进行补偿,将三维分形维数作为框架计算了采动条件下的全工作面断层三维复杂度。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40103工作面为研究区,获取了开采位置距离DF5逆断层100、80、60、40、20、0 m时的工作面断层三维复杂度,并根据断层空间分布与微震数据分析了不同开采位置断层复杂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40103工作面近DF5逆断层开采过程中,断层三维复杂度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结合断层分布情况发现,断层三维复杂度变化主要是因为采动过程中断层处于失稳状态,且随开采位置变化在横纵方向转移,靠近断层时尤为明显,此外,多断层交错区比单一断层受采动干扰更大,断层特征由单一结构向交错区域演化。同时,高能量微震事件也主要集中在断层三维复杂度较高的区域,其演化规律与断层三维复杂度变化趋势相似,断层结构越复杂,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越不均匀,高能量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高,说明了采动条件下工作面断层三维复杂度模型所反映的失稳状态转移现象与岩体应力变化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透明地质模型 曲率特征 岩体应力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榆神府矿区煤-岩-水-环特征及智能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17
4
作者 苗霖田 夏玉成 +2 位作者 段中会 孙学阳 杜荣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1531,共11页
黄河中游榆神府矿区承担着能源保障和生态保护的双重战略重任,为了探索实现2者并举的途径,基于520余个钻孔地层数据,将采煤与矿区生态环境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基岩煤层厚度比与裂采比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榆神府矿区煤-岩-水-环的空间组合特... 黄河中游榆神府矿区承担着能源保障和生态保护的双重战略重任,为了探索实现2者并举的途径,基于520余个钻孔地层数据,将采煤与矿区生态环境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基岩煤层厚度比与裂采比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榆神府矿区煤-岩-水-环的空间组合特征及采煤对生态损伤机理;依据煤-岩-水耦合作用对生态扰动方式,划分出厚基岩保水盐渍型、中厚基岩控水沉降型、薄基岩失水塌陷型、薄基岩无水裂塌型、烧变岩失水裂塌型、烧变岩无水裂塌型6种类型;针对矿区内日益增加的高强度开采与矿区生态本底脆弱并存的局面,根据采煤对生态的扰动机理和减损开采目标,指出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态扰动最小化和煤炭资源开采效益最大化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研发采煤-覆岩-地下水-生态环境智能一体化系统的目标架构、技术思路和面临的技术难题。结果显示:中东部是生态对采煤扰动的敏感区;采煤对生态损伤的方式有地表下沉,潜水位下降与相对上升引起的植被退化、土地盐渍化;浅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裂缝塌陷破坏土壤结构和包气带水并损伤植被根系;黄土梁峁地貌区地表移动变形诱发滑坡切断植物根系。指出有必要根据不同破坏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预测模型,并构建大数据驱动的透明动态地质模型,实时展示开采损害的动态智能监测与预报预警,为采煤过程中对生态潜水和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保护提供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府矿区 智能一体化 生态环境保护 透明地质模型 保水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