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软土真空预压透明土模型试验及土桩形成机理 被引量:9
1
作者 姜海波 武亚军 +1 位作者 孔纲强 李俊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0,共8页
吹填超软土真空预压加固地基过程中,塑料排水板周围易形成“土桩”,“土桩”的存在降低了其周围土体的固结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基处理失效;然而,对“土桩”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相对不足.为此,基于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开... 吹填超软土真空预压加固地基过程中,塑料排水板周围易形成“土桩”,“土桩”的存在降低了其周围土体的固结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基处理失效;然而,对“土桩”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相对不足.为此,基于透明土材料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开展超软土真空预压透明土模型试验,非嵌入式地可视化测量真空预压过程中排水板周围土体位移场.结果表明:排水板周围的土体变形与排水速率存在联系,在排水高峰期和排水平稳期,排水板周围土体产生明显的水平位移,且产生水平位移的范围随抽真空时间的增长逐渐扩大.而在排水缓慢期,排水板周围的土体几乎仅有竖向位移;土颗粒在渗流力的作用下向着排水板方向移动并聚积在排水板周边,是造成“土桩”和“软弱带”现象的主要原因;浅层土体的颗粒较细、上覆土重较低,在渗流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向着排水板方向的位移,形成的“土桩”由浅至深半径逐渐减小,“土桩”的最大半径可达11 cm;“土桩”范围内的土体密度较“软弱带”土体的密度更高,在自重和“真空荷载”作用下的压缩量更小,在土体表面形成“桩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桩”形成机理 透明土模型试验 吹填超软 真空预压 PI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加固二元结构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强 吴能森 +2 位作者 黄志波 许旭堂 徐祥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为全面了解抗滑桩加固土岩二元结构边坡土体的变形过程及特点,采用透明土模型试验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不同抗滑桩支护形式对坡内土体位移场的影响及滑移破坏规律。通过对比分析无支护和不同抗滑桩加固边坡土体位移场及位移-... 为全面了解抗滑桩加固土岩二元结构边坡土体的变形过程及特点,采用透明土模型试验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研究不同抗滑桩支护形式对坡内土体位移场的影响及滑移破坏规律。通过对比分析无支护和不同抗滑桩加固边坡土体位移场及位移-荷载曲线,同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对土体、岩石和抗滑桩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抗滑桩支护的二元结构边坡,边坡土体破坏发生在桩前坡面浅层,表现为越顶剪切破坏;抗滑桩的阻滑效果与支护刚度正相关,支护刚度按大小依次是嵌岩双排桩、单排嵌岩桩、非嵌岩双排桩和单排桩;土体的黏聚力、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及重度等参数是影响坡内土体滑移的重要因素,抗滑桩和岩石参数对土体滑移无直接关联,而抗滑桩的阻滑效果与自身弹性模量和重度呈正相关。基于研究结论,对工程应用提出如下建议:单排桩支护仅用于对变形要求不高的二元结构边坡,且必须保证桩底有足够的抗滑约束力;对变形要求较高的重要工程,宜采用嵌岩双排桩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边坡 抗滑桩 透明土模型试验 体位移场 位移-荷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