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自适应的多级透射率估计去雾算法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燕 李一菲 岳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83,共10页
针对暗通道先验算法在天空区域透射率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利用三个不同尺度的高斯函数分别作用于有雾图像的RGB通道来获得"伪"去雾图像;其次,利用有雾图像的混合通道得到自适应参数,将该参数和最小值滤波共同作用于"伪&qu... 针对暗通道先验算法在天空区域透射率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利用三个不同尺度的高斯函数分别作用于有雾图像的RGB通道来获得"伪"去雾图像;其次,利用有雾图像的混合通道得到自适应参数,将该参数和最小值滤波共同作用于"伪"去雾图像,接着用联合双边滤波消除纹理效应得到透射率的精确估计;最后,采用局部大气光估计方法,结合大气散射模型复原出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降低了时间复杂度,且复原出的图像细节明显,明亮度适宜,对于大面积天空区域有良好的去雾效果,改善了天空区域的颜色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图像 多级透射率估计 图像处理 自适应去雾算法 联合双边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视觉注意网络的联合图像去雾和透射率估计 被引量:8
2
作者 冯燕茹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4-863,共10页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透射率估计及图像去雾过程中捕获信息的相关性,提出了双视觉注意网络的联合图像去雾和透射率估计算法。它包括图像去雾层及透射率估计层,且各层均包含循环注意网络及编码解码网络。图像去雾层在透射率图的监督下,由循...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透射率估计及图像去雾过程中捕获信息的相关性,提出了双视觉注意网络的联合图像去雾和透射率估计算法。它包括图像去雾层及透射率估计层,且各层均包含循环注意网络及编码解码网络。图像去雾层在透射率图的监督下,由循环注意网络生成雾浓度注意图,并引导后续的编码解码网络估计去雾结果。透射率估计层在真实无雾图像的监督下,由循环注意网络生成场景注意图,并引导后续的编码解码网络估计透射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循环单元实现图像去雾层及透射率估计层的信息交互,以便在估计场景注意图的过程中能利用到雾浓度信息,在预测雾浓度注意图的过程中能学习场景信息。实验表明算法在合成雾图及真实图像上均能取得较好的去雾效果,在视觉评价和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存在的去雾算法,单张雾图的处理时间仅为0.043 s。能有效用于图像去雾的工程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透射率估计 循环网络 双层神经网络 视觉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率限制修正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
3
作者 段锦 董克晗 +3 位作者 王佳林 倪新宇 方瑞森 赵海丽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2-1738,共17页
为了在主动照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需要获取后向散射偏振度及无穷远的光强值参量。如果对上述两种参量进行粗略估计,会导致透射率估计错误,使恢复后的图像出现大量噪声以及造成部分像元饱和等问题。针对透射率估计错误... 为了在主动照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需要获取后向散射偏振度及无穷远的光强值参量。如果对上述两种参量进行粗略估计,会导致透射率估计错误,使恢复后的图像出现大量噪声以及造成部分像元饱和等问题。针对透射率估计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射率限制修正的水下偏振图像恢复方法,该方法从抑制噪声的角度出发,对透射率参数进行了粗修正,从而减少噪声干扰目标成像的问题,并从提高对比度的角度对透射率参数进行精修正,用以正确地估计透射率,再将透射率代入水下传输模型中获得输出图像。自主搭建了水下主动照明成像实验装置,分别对不同的目标在不同浓度的浑浊水体中进行了图像恢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所恢复后的图像相对于原图像在信息熵和对比度指标上分别平均提升了33.89%和69.01%,并在平均梯度、信噪比、信息熵等指标中普遍高于对比算法,在不同浓度的浑浊水体中目标细节特征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主动照明 水下目标图像恢复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低频特征增强和透射率修正的复杂图像去雾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士斌 郭嘉懿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8-1144,共7页
针对复杂图像中存在非均匀散射介质(如大气湍流、烟雾、雾霾等),导致光线在不同区域的传播和散射特性不同,较难准确恢复图像能见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低频特征增强和透射率修正的复杂图像去雾方法.首先,基于奇异值分解和Gamma拐点校... 针对复杂图像中存在非均匀散射介质(如大气湍流、烟雾、雾霾等),导致光线在不同区域的传播和散射特性不同,较难准确恢复图像能见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低频特征增强和透射率修正的复杂图像去雾方法.首先,基于奇异值分解和Gamma拐点校正,设计低频特征增强方法;其次,基于Shearlet变换分解和非线性变换,得到高频特征增强方法;再次,利用软抠图精化所估计的透射率,构建透射率修正策略;最后,融合上述3种方法,根据大气光值和精化透射率,完成图像去雾,分别增强高、低频特征后,将两者叠加,获得增强的去雾图像.经去雾图像的视觉感观和客观评价指标结果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去雾效果较好,能有效恢复复杂图像的细节信息,改善图像的整体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特征增强 高频特征增强 透射率估计 透射率精化 复杂图像去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透射率分布估计的夜间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楠 严利民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9-1094,共6页
针对基于暗通道先验理论(dark channel prior,DCP)的去雾算法在处理夜间有雾图像时细节信息缺失、光源区域的纹理受损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透射率分布估计的夜间图像去雾算法。通过引入暗态点光源模型、暗通道可信度权值因... 针对基于暗通道先验理论(dark channel prior,DCP)的去雾算法在处理夜间有雾图像时细节信息缺失、光源区域的纹理受损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透射率分布估计的夜间图像去雾算法。通过引入暗态点光源模型、暗通道可信度权值因子和伪去雾图像,结合夜间图像成像模型,获取改进的透射率分布,对夜间降质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文算法处理后的图像在纹理细节上损失小、图像清晰度高,图像明暗对比度得到较好的拉伸,可以实现夜间有雾图像的有效去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图像去雾 暗通道先验 透射率分布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与可见光视觉的高炉铁口铁水温度场在线检测
6
作者 潘冬 许川 +2 位作者 龚芃旭 蒋朝辉 桂卫华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高炉铁口铁水温度场(Molten iron temperature field,MITF)是表征铁水质量、判断炉温状况的重要信息.然而高炉出铁场动态粉尘的干扰使得铁水温度场的在线准确获取充满挑战.为此,首次提出基于红外与可见光视觉的高炉铁口铁水温度场检测方... 高炉铁口铁水温度场(Molten iron temperature field,MITF)是表征铁水质量、判断炉温状况的重要信息.然而高炉出铁场动态粉尘的干扰使得铁水温度场的在线准确获取充满挑战.为此,首次提出基于红外与可见光视觉的高炉铁口铁水温度场检测方法,利用可见光图像为红外视觉测温提供先验粉尘干扰情况.首先,设计红外与可见光视觉协同的测温系统,同步获取高炉铁口铁水流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铁水流红外图像表征铁水原始温度场信息,可见光图像为量化粉尘透射率提供数据基础.其次,构建基于色彩一致性的可见光图像中粉尘透射率估计模型和基于雾线先验的红外图像中粉尘透射率估计模型,得到红外波段下粉尘透射率.最后,结合红外辐射测温原理,构建基于粉尘透射率的红外测温近似补偿模型,实现铁水温度场的针对性补偿,获取误差较小的铁水温度.工业实验表明,相比于仅利用红外视觉测量铁水温度场,所提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粉尘造成的测温误差,为高炉调控提供连续可靠的铁水温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炼铁 铁水温度场 红外视觉 透射率估计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天空分割和雾气浓度估计的图像去雾 被引量:8
7
作者 吕建威 钱锋 +1 位作者 韩昊男 张葆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4-477,共14页
针对图像去雾算法在天空区域出现恢复不真实以及雾气浓度估计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天空区域分割和雾气浓度估计的去雾算法。首先,为了提高透射率的估计精度以及提升去雾效果,利用梯度阈值和亮度阈值分割天空区域。其次,采用改进的暗... 针对图像去雾算法在天空区域出现恢复不真实以及雾气浓度估计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天空区域分割和雾气浓度估计的去雾算法。首先,为了提高透射率的估计精度以及提升去雾效果,利用梯度阈值和亮度阈值分割天空区域。其次,采用改进的暗通道先验和四叉树细分法估计大气光值。最后,针对天空区域和非天空区域采用不同的透射率估计方法,对于天空区域采用亮通道先验方法,对于非天空区域提出了线性雾气浓度估计模型。结合像素点概率分布得到透射率并采用引导滤波方法进行边缘细化,利用大气散射模型获得最终复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去雾后的图像在主观和客观质量评价方面表现良好,所提出的算法能够使天空区域恢复自然,去雾更加彻底,增加了图像细节的清晰度。本文算法的运行速率与当前主流算法相当,针对不同有雾场景去雾表现的稳定性优于其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天空分割 大气光估计 雾气浓度估计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布估计的算法在井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燕华 芦君珂 田训鹏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2期92-99,共8页
视频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中应用广泛,而视频监控采集图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人员安全和生产工作效率。目前,受井下粉尘、水汽和光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图像信息存在雾气较大、图像过曝光和对比度低的问题。传统的... 视频监控系统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中应用广泛,而视频监控采集图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人员安全和生产工作效率。目前,受井下粉尘、水汽和光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图像信息存在雾气较大、图像过曝光和对比度低的问题。传统的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修复效果好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井下去雾,但在处理煤矿井下尘雾大、光源分布不均的图像时会导致图像信息大量丢失和光源区域纹理受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透射率分布估计的井下去雾算法。通过利用暗态点光源模型,结合暗通道可信度权值因子和最优暗通道去雾图像,对透射率分布进行改进,对井下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透射率分布估计去雾算法相较于Retinex算法,峰值信噪比、信息熵、标准差和平均梯度分别提高了16.25%、31.39%、17.17%、48.47%,相较于传统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分别提高了47.24%、35.24%、21.64%、51.79%。实验数据表明改进的透射率分布估计去雾算法处理后的井下图像纹理细节损失小,对比度和清晰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视频监控图像 尘雾图像去雾 暗通道先验 暗态点光源模型 透射率分布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色彩补偿与双背景光融合的水下图像复原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森 查子月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9-1074,共16页
针对复杂成像环境下,水下图像存在颜色失真、细节模糊以及对比度低的问题,提出结合色彩补偿与双背景光融合的水下图像复原方法。通过分析光在水中的吸收衰减特性,提出改进的水下成像模型,基于Retinex理论与白平衡算法引入色彩补偿分量,... 针对复杂成像环境下,水下图像存在颜色失真、细节模糊以及对比度低的问题,提出结合色彩补偿与双背景光融合的水下图像复原方法。通过分析光在水中的吸收衰减特性,提出改进的水下成像模型,基于Retinex理论与白平衡算法引入色彩补偿分量,降低水体背景颜色影响;根据背景光强度和颜色分布特性,提出双候选背景光融合方法,准确估计全局背景光;不依赖任何水体环境参数,根据背景颜色与散射系数的内在关系,采用引导-高通滤波,优化并增强各通道透射率;最后,逆求解成像模型复原水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水下数据集上与经典及新颖方法对比,所提方法恢复的图像颜色更自然,纹理细节更丰富清晰;色差值改善幅度达5.4%,UCIQE及FDUM指标提升幅度分别达8.3%和4.5%。所提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实验中更具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水下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复原 色彩补偿 背景光融合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摄像能见度仪的白天能见度算法设计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晓婷 鲁昌华 +4 位作者 张玉均 刘文清 戴庞达 常峰 朱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3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数字摄像仪测量白天能见度过程中,由于目标物的非黑体特性、天空亮度分布不均匀性和遮挡物的存在,造成常用的双亮度差方法不能准确计算能见度。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摄像机的白天能见度算法:将数字摄像机获取的彩色图像分割后留... 数字摄像仪测量白天能见度过程中,由于目标物的非黑体特性、天空亮度分布不均匀性和遮挡物的存在,造成常用的双亮度差方法不能准确计算能见度。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摄像机的白天能见度算法:将数字摄像机获取的彩色图像分割后留下背景天空区域,对目标区域进行天空信息重建,通过估计透射率计算能见度值。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在能见度观测范围1 500~3 000 m内最大误差小于20%,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对能见度仪的误差要求,并在天空亮度分布不均匀并存在遮挡物的情况下得到良好的观测结果,测量结果比双亮度差方法误差减小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摄像 能见度仪 白天能见度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区域显著性识别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顾振飞 袁小燕 +2 位作者 张登银 孔令民 李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1-687,共7页
针对红外图像纹理细节不足和对比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显著性识别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红外图像显著性特征图,识别出红外图像中的显著区域和非显著区域.然后,对红外图像进行反转操作并基于暗通道先验估计出反转红... 针对红外图像纹理细节不足和对比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显著性识别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首先,通过构建红外图像显著性特征图,识别出红外图像中的显著区域和非显著区域.然后,对红外图像进行反转操作并基于暗通道先验估计出反转红外图像的透射图,再基于图像识别的结果对透射图进行修正.最后,基于简化大气散射模型获得增强后的红外图像,并基于细节改变先验进行边缘特征增强.采用了多种类型的红外图像进行试验,并将所提方法与多种当前主流红外图像增强方法进行了主观和客观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平均新增可见边比能达到4.15、平均对比度增益能达到6.47、基于人眼视觉的图像清晰度能提升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增强 区域显著性识别 简化大气散射模型 透射率估计 细节改变先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暗原色融合和维纳滤波的单幅图像去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爱萍 刘华平 +2 位作者 何宇清 白煌煌 宋曹春洋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4-580,共7页
针对在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捕获的户外场景图像对比度降低、颜色失真等问题,对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去雾方法进行改进,应用小波变换将块暗原色和点暗原色进行融合后,得到新的透射率估计,并利用自适应维纳滤波细化透射率.同时提出了四分加权法... 针对在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捕获的户外场景图像对比度降低、颜色失真等问题,对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去雾方法进行改进,应用小波变换将块暗原色和点暗原色进行融合后,得到新的透射率估计,并利用自适应维纳滤波细化透射率.同时提出了四分加权法重新估计大气光,使得大气光更具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有效恢复清晰的无雾图像,而且能够大幅提升运行速度,便于实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原色融合 小波变换 透射率估计 四分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值漂移的暗原色先验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海俊 汪荣贵 +2 位作者 杨娟 薛丽霞 王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5-1210,共6页
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在单幅图像去雾方面效果明显,但该算法复杂度高、处理耗时长,针对该算法不足之处,文章对均值漂移算法进行适当改进后,将其引入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之中,并结合数学形态学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高精度透射率快速计算技术... 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在单幅图像去雾方面效果明显,但该算法复杂度高、处理耗时长,针对该算法不足之处,文章对均值漂移算法进行适当改进后,将其引入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之中,并结合数学形态学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高精度透射率快速计算技术和相应的去雾算法。通过改进的算法,有效解决了块状效应和光晕现象的问题。选取一系列雾天图像进行实验,分别采用主观观察评价和客观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算法快速有效,并较好地恢复了图像细节,减少了色彩失真,同时改进算法处理效果与原算法基本一致,算法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暗原色先验 透射率估计 均值漂移 图像质量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摄像法测量白天能见度算法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家亮 鲁昌华 +2 位作者 蒋薇薇 陶志颖 查正兴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11期1262-1267,共6页
数字摄像法测量白天大气能见度,常用的方法是双亮度差法,此方法需尽可能保证标准的观测条件,例如两组目标-背景视线方向一致,尽量选择观测反射率低得可以忽略的人工实用黑体目标物等,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 数字摄像法测量白天大气能见度,常用的方法是双亮度差法,此方法需尽可能保证标准的观测条件,例如两组目标-背景视线方向一致,尽量选择观测反射率低得可以忽略的人工实用黑体目标物等,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摄像机的白天能见度算法:拍摄包含合适的目标物和天空背景图像,通过暗原色先验估计透射率,通过调节光圈大小获得散焦图像,把S变换应用到图像处理中,计算视觉距离,可以得出大气消光系数,从而反演出大气能见度值。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在能见度的值在4000~8000 m范围内最大误差小于9%,测量结果比双亮度差方法误差减小2.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摄像 能见度仪 白天能见度 透射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成像模型的分解合成循环细化去雾网络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燕茹 王一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92-2702,共11页
为了充分挖掘雾天成像时的先验信息和物理参数间的约束关系,提高去雾算法的精度,本文提出了嵌入物理成像模型的分解合成循环细化网络以实现图像去雾。不同于已有的去雾算法,它包含透射率估计分支和清晰图像估计分支,且两分支均使用嵌入... 为了充分挖掘雾天成像时的先验信息和物理参数间的约束关系,提高去雾算法的精度,本文提出了嵌入物理成像模型的分解合成循环细化网络以实现图像去雾。不同于已有的去雾算法,它包含透射率估计分支和清晰图像估计分支,且两分支均使用嵌入循环单元的多尺度金字塔编码解码网络框架来实现,具有能加强循环间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多尺度上下文特征的优点。考虑到透射率与场景深度和雾气浓度有关,可将透射率视为雾浓度先验,引导清晰图像估计分支循环细化去雾结果;而清晰图像中包含场景的深度信息,可将其视为深度先验,引导透射率估计分支预测及循环细化透射率。每次循环时,两分支估计的透射率和清晰图像进一步合成雾图,循环作为网络的输入,以确保透射率和清晰图像的估计结果满足物理成像模型的约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合成雾图及真实图像上均能取得较好的去雾效果,在视觉评价和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现有的去雾算法,单张雾图的处理时间仅为0.037 s,能有效用于图像去雾的工程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透射率估计 循环细化网络 分解合成 物理成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低照度视频增强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伶俐 贾振红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低照度情形下光照条件复杂,摄像设备采集到的视频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增强。提出一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低照度视频增强算法。将视频分帧,对于每一帧图像,提取V分量。提出透射率和大气光值估计方法,更加准确地描述图像... 低照度情形下光照条件复杂,摄像设备采集到的视频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需要进行增强。提出一种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低照度视频增强算法。将视频分帧,对于每一帧图像,提取V分量。提出透射率和大气光值估计方法,更加准确地描述图像的照度分布,从而避免过曝光现象;根据低照度大气散射模型,求解得到初步增强的V分量。为了丰富图像细节,提出细节优化方法,得到增强图像,合成每一帧增强图像得到增强视频。对增强结果进行主观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方面均优于对比算法,其中所提出算法的清晰度、边缘强度、基于块的对比度和结构相似度均排名第一,且算法运行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视频 低照度大气散射模型 透射率估计 细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