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心肌梗塞部位及范围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清华 吴玉丽 +1 位作者 周尚珏 陶桓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48-350,共3页
本研究对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同时进行平衡法核素心血管造影和<sup>201</sup>铊心肌灌注显象对比研究,分析了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以及室壁运动异常程度与梗塞范围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提示。
关键词 陈旧心肌梗塞 运动异常 心肌灌注 血管造影 射血分数 可逆缺损节段 心肌 节段数 对应导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猫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苏乙涵 王成玺 张鹏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猫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质量异常增加为特征,使心室壁厚度异常性增加从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此外,该病是猫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比14.7%。就目前大量临床病例表明,患病猫的年龄段含括了从6月龄到16岁,但大多数为中年公猫,以杂交猫... 猫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质量异常增加为特征,使心室壁厚度异常性增加从而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此外,该病是猫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比14.7%。就目前大量临床病例表明,患病猫的年龄段含括了从6月龄到16岁,但大多数为中年公猫,以杂交猫为常见,纯种猫较少,根据文献报道猫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年龄通常为5-7岁,但随着宠主对宠物体检的意识提高,根据调查在我国该病的多发年龄为1-3岁,且普遍认为具有品种倾向性,即集中于布偶猫、加菲猫、美国短毛猫、中华田园猫、英国短毛猫和斯芬克斯猫这6个品种。并且从疾病严重程度的角度分析,雄性往往要比雌性更严重。HCM是不可逆疾病,并且难以痊愈。本文阐述了一例猫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心肌 肥厚型心肌 斯芬克斯 疾病严重程度 异常 血管疾病 厚度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丰 刘天军 +2 位作者 赵健 刘晓程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8-582,I0004,共6页
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MR)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 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MR)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采用考马斯亮蓝试剂法对支架上BSA含量及体外释放量进行测定,万能材料测定仪测定支架的力学性能,核磁波谱对支架的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制备猪慢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在体评估该支架在TMR后对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结果该支架BSA吸附量为13.1μg/mg支架,30d后BSA释放量达95%,支架压缩80%时承受的应力为1.7MPa,在TMR后可保持心肌孔道通畅。结论成功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能承受心肌压力并达到缓慢控制释放药物的效果,可维持TMR后的心肌孔道通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药物缓释支架 牛血清白蛋白 聚己内酯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VEGF的可吸收性微管在TMR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姗姗 张晓东 +8 位作者 杨菁 李若凡 王冬 曲彦明 李文婷 刘克 宋存先 刘晓程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缓释技术 ,促机械性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利用机械钻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心肌钻孔 ,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 ,实验组心肌管道内放入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 ;对照组放入不含VEG...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缓释技术 ,促机械性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利用机械钻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心肌钻孔 ,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 ,实验组心肌管道内放入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 ;对照组放入不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动物于术后8周处死 ,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法 ,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状况。结果 :实验组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密度 /数量为 9.2 4± 0 .46条 /10× 4倍 ;对照组为 1.98± 0 .87条 /10× 4倍 ,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VEGF通过可吸收性多孔微管的缓释作用 ,对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缓释 机械钻孔 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R术后激光心肌管道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东 刘晓程 +4 位作者 刘克 曹承刚 李若凡 程效东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透室壁性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的供血机理。方法 :采用CO2 激光照射成年兔左室壁 ,形成透室壁性激光心肌管道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 ,利用组织学切片染色法 ,观察激光心肌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及形态学变化...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探讨透室壁性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TMR)的供血机理。方法 :采用CO2 激光照射成年兔左室壁 ,形成透室壁性激光心肌管道 ,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 ,利用组织学切片染色法 ,观察激光心肌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TMR术后 ,激光心肌管道内相继出现血液凝固、机化、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 ,最终由纤维性瘢痕修复。但在纤维性瘢痕中存在着稀少的与心腔相通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结论 :激光心肌管道本身并不能对心肌直接供血 ,而是由机化过程形成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及纤维瘢痕中存留的小动脉对心肌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心血管重建术 形态学 心肌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