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逍遥游》无待说辨
1
作者 李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08,共1页
《逍遥游》讲列子御风之后,云:“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目前学界一般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对应列子的“犹有所待”,指无待。但是这种解释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游无穷者”有所乘,有所御,... 《逍遥游》讲列子御风之后,云:“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目前学界一般认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对应列子的“犹有所待”,指无待。但是这种解释存在很大问题,首先,“游无穷者”有所乘,有所御,即便“六气之辩”比列子御风而行高级一些,也是有所御,有所凭借,不能说无待;其次是如果此处讲无待逍遥,那么后面讲“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和前文没有任何关系,“故曰”也变得非常突兀。如此一来,《逍遥游》就分为了前后两部分,二者之间没有关联性。魏晋之后,前人大概也基于此认识,讨论逍遥义基本上都集中于前半部分。不管是向秀、郭象的适性逍遥,还是支遁的无待逍遥,或是一些讲大者逍遥之论,都是立足于前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逍遥 逍遥 向秀 郭象 无待 犹有所待 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的“适性”即“逍遥”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海芳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9-41,共3页
郭象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是玄学崇有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适性逍遥"的理论。本文以郭象的"适性"理论为基点,以追求一种现实和超越的统一为暗含于全文的主线,以"适性"即"逍遥&qu... 郭象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是玄学崇有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适性逍遥"的理论。本文以郭象的"适性"理论为基点,以追求一种现实和超越的统一为暗含于全文的主线,以"适性"即"逍遥"为一个过渡性的论证,归结出郭象所指出的"圣人"的即世间的"逍遥"这一魏晋玄学的理论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逍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与政治——郭象玄学与两晋审美趣味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海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8,共12页
人性论是郭象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建构的基本前提。他重置和深化了人性的基本内涵,将仁义、潜能等因素纳入人性之中,并作性情之辨,否定放纵情欲的行为,并据此改写了庄子的逍遥观,提倡适性逍遥。郭象的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他对西晋士族风... 人性论是郭象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建构的基本前提。他重置和深化了人性的基本内涵,将仁义、潜能等因素纳入人性之中,并作性情之辨,否定放纵情欲的行为,并据此改写了庄子的逍遥观,提倡适性逍遥。郭象的人性论充分体现了他对西晋士族风尚的反思和批判,激扬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他的适性逍遥观念在东晋时期获得了实践的空间,东晋门阀政治与郭象的政治理念相吻合,促进了士族心态的转变,为郭象玄学在政治和人生层面的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郭象玄学为东晋审美趣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玄学 逍遥 东晋门阀政治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的是非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暴庆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郭象的是非观是通过对庄子是非之辨的注解而得以阐发的。郭象认为"成心"是是非产生的根源,并以相对的方法对是非的齐同进行了层层论证。因郭象的是非观服从于其适性逍遥的核心理论,故对是非齐同进行相对性论证的目的即在于对&... 郭象的是非观是通过对庄子是非之辨的注解而得以阐发的。郭象认为"成心"是是非产生的根源,并以相对的方法对是非的齐同进行了层层论证。因郭象的是非观服从于其适性逍遥的核心理论,故对是非齐同进行相对性论证的目的即在于对"成心"的肯认,并进而以顺任成心齐是非、言性足,最终则归结为对"性分自足"逍遥义的证成。郭象的是非观在理论上是对庄子是非之辨的重大歧出与有意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郭象 是非 是非观 成心 逍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释:贯云石文学创作的思想内蕴及意义
5
作者 刘洋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3-158,共6页
贯云石是有元一代文学大家,其作品之所以知名当世,与其蕴含的深厚多元思想分不开。贯云石作品中蕴含的主要儒家思想为忠信孝悌,所蕴含的主要道家思想为逍遥适性,所蕴含的主要佛家思想为勘破生死。作为一个非汉族作家,贯云石对于儒、道... 贯云石是有元一代文学大家,其作品之所以知名当世,与其蕴含的深厚多元思想分不开。贯云石作品中蕴含的主要儒家思想为忠信孝悌,所蕴含的主要道家思想为逍遥适性,所蕴含的主要佛家思想为勘破生死。作为一个非汉族作家,贯云石对于儒、道、佛思想的吸收和文学表达,显示了元代文学多民族文化和多元交融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云石 忠信孝悌 逍遥适性 勘破生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