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丰39S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红英 蒋继武 +1 位作者 汪华春 徐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5期12412-12413,12451,共3页
[目的]研究丰39S的选育过程、配组表现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方法]以广占63S为材料,采用离子束诱变处理,经5年7代选育而成的两用核不育系,研究其形态特征、育性转换规律、配制组合的表现及制种繁殖技术要点。[结果]丰39S具有不育起点温... [目的]研究丰39S的选育过程、配组表现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方法]以广占63S为材料,采用离子束诱变处理,经5年7代选育而成的两用核不育系,研究其形态特征、育性转换规律、配制组合的表现及制种繁殖技术要点。[结果]丰39S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广亲和、高异交结实率、配合力强等优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丰39S已选配出一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通过国家或审级审定。[结论]丰39S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配组表现好,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系 丰39S 选育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光敏不育系7001S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现代农业科技》 1996年第7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光敏不育系 选育与利用 7001S 两系杂交粳稻 光敏核不育系 粳型 配组组合 种子生产 科学技术进步 安徽省农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78039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3
《现代农业科技》 1996年第7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选育与利用 新组合 种子公司 白叶枯病 科学技术进步 安徽省农科院 人工杂交 系统选育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赞SC122-16”雄性不育选育与利用
4
作者 夏文麟 黄玉 +3 位作者 温倩 邓有庚 张子刚 黄德珍 《云南农业》 2021年第12期69-71,共3页
昭阳区种子管理站以“掖107-4”不育胞质自交系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完成了“赞SC122-16”雄性不育玉米亲本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稳定,符合目标要求,可投入杂交种生产应用,为昭阳区杂交玉米生产节约了劳动力投入,为... 昭阳区种子管理站以“掖107-4”不育胞质自交系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完成了“赞SC122-16”雄性不育玉米亲本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性稳定,符合目标要求,可投入杂交种生产应用,为昭阳区杂交玉米生产节约了劳动力投入,为杂交种子高质量生产作出保障,更好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赞SC122-16” 选育与利用 杂交种产量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选育与生产利用原则
5
作者 丁红 《河南农业》 2022年第34期26-26,共1页
小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麦品种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推广和科学利用良种是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在... 小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麦品种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推广和科学利用良种是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小麦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措施 农业生产效率 选育与利用 品种选育 小麦品种 农民增收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所不育系创源A、启源A通过成果评审
6
作者 胡荣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第4期66-66,共1页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院水稻所承担的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优质抗病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与利用”(项目编号:2018R 102卜2)中的“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创源A”和“优质、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种质创新与利用”...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院水稻所承担的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优质抗病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与利用”(项目编号:2018R 102卜2)中的“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创源A”和“优质、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种质创新与利用”(项目编号为2017R 1021-2)中的“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启源A”两项成果进行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系 三系不育系 种质创新 抗稻瘟病 选育与利用 成果评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