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开口谐振环结构S频段宽带极化不敏感能量选择表面设计
1
作者 程用志 王东 +4 位作者 李南 赵京城 罗辉 陈浮 李享成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32,共8页
面对复杂的高功率电磁环境,现有的大多数能量选择表面(ESS)不能同时对TE极化波、TM极化波进行防护。文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屏蔽高功率微波的S频段极化不敏感ESS。该ESS基本单元由外围四个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四个PIN二极管连接的十字形(... 面对复杂的高功率电磁环境,现有的大多数能量选择表面(ESS)不能同时对TE极化波、TM极化波进行防护。文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屏蔽高功率微波的S频段极化不敏感ESS。该ESS基本单元由外围四个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四个PIN二极管连接的十字形(CS)复合结构和FR-4介质层组成,基于全波电磁分析法和等效电路模型对复合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其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频段内,该ESS的插入损耗小于1 dB,屏蔽效能超过20 dB。通过表面电场、电流分布和模拟空间电场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其工作机制。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和不同极化模式斜入射角度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入射下,ESS具有良好的极化不敏感性和宽角度稳定性。此外,制备的样品采用波导法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文中设计的双极化ESS结构在高功率微波和天线罩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极化不敏感 高功率微波 开口谐振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THz波段的带阻型频率选择表面设计
2
作者 李倩南 王青 +2 位作者 张辉 周永军 马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为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太赫兹波段的雷达隐身探测、电磁干扰的屏蔽等需求,设计一种由涂覆在长方体聚乙烯介质表面的环形内部加载T形、外部加载线形的金属贴片所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HFSS仿真软件对该FSS... 为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太赫兹波段的雷达隐身探测、电磁干扰的屏蔽等需求,设计一种由涂覆在长方体聚乙烯介质表面的环形内部加载T形、外部加载线形的金属贴片所组成的频率选择表面(FSS)单元结构。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HFSS仿真软件对该FSS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优化。所设计的FSS单元结构阻带覆盖1.54~3.29 THz,传输零点的电磁波可被衰减约74.3 dB,有较好的阻带性能,并且可通过调节单元结构相关参数来调整其阻带范围;该FSS在TE、TM极化下,角度稳定性可达45°。所设计的用于太赫兹波段的带阻型FSS对不同极化状态入射的电磁波均具有良好的阻带性能和较强的角度稳定性,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频率选择表面 有限元方法 阻抗带宽 角度稳定性 频率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电路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与分析
3
作者 李斐如 张元鹤 刘浩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6,共9页
针对传统频选单元设计方法导致频选单元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问题,文中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分别设计了工作于Ku波段(16.14 GHz)的带通型单频频率选择表面(FSS)以及跨X波段(10.35 GHz)和Ku波段(15.65 GHz)的带通型双频FSS。... 针对传统频选单元设计方法导致频选单元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工程应用的问题,文中基于等效电路理论分别设计了工作于Ku波段(16.14 GHz)的带通型单频频率选择表面(FSS)以及跨X波段(10.35 GHz)和Ku波段(15.65 GHz)的带通型双频FSS。通过等效电路模型,实现了对频选单元的优化设计,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设计难度。两款频选单元在0°~60°的入射角度下均能保持良好的谐振稳定性,并且在横电模式和横磁模式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极化稳定性。此外,文中还加工测试了两款频选单元,验证其滤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全波以及等效模型仿真结果与实物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设计的频选单元结构简单,在卫星探测、平面雷达天线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结构 设计 等效电路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频段圆极化能量选择表面的设计与仿真
4
作者 白鹤 陈泽煜 +2 位作者 王新波 胡天存 崔万照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76-279,共4页
能量选择表面可以在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防护大功率微波信号对系统的损坏。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频段的圆极化能量选择表面。采用圆环缝隙为主体、十字缝隙加载的能量选择表面(ESS)单元结构,当业务电磁信号入射时,... 能量选择表面可以在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防护大功率微波信号对系统的损坏。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频段的圆极化能量选择表面。采用圆环缝隙为主体、十字缝隙加载的能量选择表面(ESS)单元结构,当业务电磁信号入射时,二极管断开,圆极化电磁信号低损传输;当收到大功率电磁攻击时,二极管导通,ESS单元结构重构,电磁信号大部分反射。通过HFSS建模和仿真验证了圆极化ESS的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透波状态下,插入损耗小于1dB;在屏蔽状态下,屏蔽效能大于19dB。可用于S频段天线和射频系统前端的大功率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PIN二极管 大功率防护 圆极化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舱室电磁屏蔽用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金雨霜 王东俊 +2 位作者 张袁 刘长军 闫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6,共9页
为了解决封闭舱室内反射型电磁屏蔽结构引起的电磁场水平易于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电磁波相位补偿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款超宽带、角度稳定的FSS吸波型电磁屏蔽结构。利用吸波结构中不同介质层... 为了解决封闭舱室内反射型电磁屏蔽结构引起的电磁场水平易于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斜入射电磁波相位补偿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一款超宽带、角度稳定的FSS吸波型电磁屏蔽结构。利用吸波结构中不同介质层对斜入射时高频和低频的电磁波相位分别进行补偿,实现了宽频带内良好的角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宽度渐变条带,并结合开缝和顶端加载技术设计出了新型十字FSS单元结构,有效拓展了该单层单谐振FSS吸波体的工作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90%吸波频带为3.9~25.8 GHz(相对带宽147.5%);在4.7~22.1 GHz(129.9%)频带内,两种极化下满足90%吸波率的角度稳定性达30°;即使斜入射增加到50°时,吸波率仍高于80%。对所设计的吸波体进行加工和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吸波体 超宽带 角度稳定性 封闭舱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薄型频率选择表面吸波体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希 王东俊 +2 位作者 张袁 赵翔 闫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集总电阻加载超宽带薄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该吸波体使用单层单谐振FSS损耗层结构,具有厚度薄、宽带吸波且极化稳定的特点。FSS损耗层单元结构采用非单元中心对称轴集总电阻加载方法,并结合非均匀金属导带宽度和... 设计了一种新型集总电阻加载超宽带薄型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体。该吸波体使用单层单谐振FSS损耗层结构,具有厚度薄、宽带吸波且极化稳定的特点。FSS损耗层单元结构采用非单元中心对称轴集总电阻加载方法,并结合非均匀金属导带宽度和圆顶枝节加载设计有效拓宽了吸波带宽。该吸波体的等效电路分析及全波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结构在6.0~26.77 GHz频段内对电磁波吸波率能够达到90%,相对带宽达到126.8%。该吸波体总厚度为0.086λ_(L)(λ_(L)为吸波频段最低频率对应波长),仅为Rozanov理论极限厚度的1.09倍。对该吸波体进行加工与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电路模拟吸波体 薄型 超宽带 集总电阻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波段超宽带能量选择表面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涛 虎宁 +3 位作者 盖龙杰 黄文涛 徐延林 刘培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波段的能量选择表面,可实现超宽带自适应强电磁防护。该结构由两层金属周期结构组成,顶层为两个对称分布的金属条和一个金属片,金属条与金属片间加载两个PIN二极管;底层为十字架结构。当入射电磁波场强低于阈值时,能... 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波段的能量选择表面,可实现超宽带自适应强电磁防护。该结构由两层金属周期结构组成,顶层为两个对称分布的金属条和一个金属片,金属条与金属片间加载两个PIN二极管;底层为十字架结构。当入射电磁波场强低于阈值时,能量选择表面工作在透波状态,电磁波可以传播;当入射电磁波场强超过阈值时,金属条和金属片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压使得PIN二极管导通,此时能量选择表面进入防护状态,电磁波被屏蔽。通过对能量选择表面在PIN二极管导通和截止状态下的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以及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解释了该结构的工作原理。采用PCB制作工艺加工了实物样板并对弱场入射下的插入损耗以及强场入射下的防护效能进行测试。实验和仿真结果匹配性良好,表明该能量选择表面在透波状态下的工作中心频率为2.7 GHz,插入损耗小于1 dB的工作频带为2.2~3.5 GHz;在防护状态下,工作频带的防护效能大于10 dB,达到了超宽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强电磁防护 S波段 超宽带 自适应响应 PIN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选择表面工作原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虎宁 徐延林 刘培国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7,53,共7页
近年来,强电磁武器的快速发展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电子设备前门防护“能防”与“兼容”的难题,为强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为了对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 近年来,强电磁武器的快速发展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电子设备前门防护“能防”与“兼容”的难题,为强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为了对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文中从场和路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能量选择表面的等效媒质模型与传输线模型。根据电磁理论与传输线理论,系统地推导了能量选择表面的波阻抗变换条件与等效阻抗变换条件。最后,以一款基于开口谐振环的能量选择表面为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良好吻合。本研究为能量选择表面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参考,为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阻抗变换 等效媒质模型 传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的微波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欣悦 肖玮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解决微波加热中普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问题,已提出模式搅拌器、旋转转盘等机械转动方法来改变加热物体中的电场分布,从而提高加热均匀性。然而,机械转动的方法往往使得仿真计算困难并且会增加微波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应用... 为解决微波加热中普遍存在的加热不均匀问题,已提出模式搅拌器、旋转转盘等机械转动方法来改变加热物体中的电场分布,从而提高加热均匀性。然而,机械转动的方法往往使得仿真计算困难并且会增加微波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微波加热的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其工作频率为2.45 GHz,通过调整PIN二极管的开关状态来改变电场分布,将不同状态下的频率选择表面在时间上进行联合并加热,可以明显提高加热均匀性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该频率选择表面在导通和关闭状态下的传输系数分别为-32.10 dB和-0.16 dB,能将均匀性提高43%,加热效率提高42%,有望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可切换频率选择表面 时间组合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极管选型对能量选择表面天线罩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安淇 吴雄斌 +1 位作者 徐一昊 周永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6,共5页
能量选择表面技术主要通过周期结构加载非线性器件可自适应实现对高功率入射波的非线性响应,即“低通高阻”。以二极管选型对能量选择表面天线罩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首先,通过注入实验评估不同型号二极管在高功率信号输入时的功率毁... 能量选择表面技术主要通过周期结构加载非线性器件可自适应实现对高功率入射波的非线性响应,即“低通高阻”。以二极管选型对能量选择表面天线罩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首先,通过注入实验评估不同型号二极管在高功率信号输入时的功率毁伤阈值,并进行相应的毁伤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达到47dBm时,BAP65二极管内部电流过载引发热失控,导致毁伤;其次,选择4种不同型号的二极管评估它们对能量选择表面天线罩的插入损耗和屏蔽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75~0.9GHz,加载MMP4401二极管的能量选择表面具有低于0.5dB的插入损耗和大于15dB的屏蔽效能。此外,双管并联的能量选择表面表现出较好的屏蔽效果,而单管则具有更低的插入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高功率微波 PIN二极管 毁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频率选择表面的柔性宽带超材料吸波器
11
作者 汪涛 陈巩华 +2 位作者 钱鹏健 闫玉伦 宣晓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2-109,共8页
目的针对2~18 GHz频带的电磁隐身,设计一款柔性宽带超材料吸波器。方法通过等效电路和全波仿真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吸波器的阻抗匹配、吸波机理和极化敏感等特性,用导电墨水在有机材料上制备频率选择表面并测试验证了该吸波器。结... 目的针对2~18 GHz频带的电磁隐身,设计一款柔性宽带超材料吸波器。方法通过等效电路和全波仿真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吸波器的阻抗匹配、吸波机理和极化敏感等特性,用导电墨水在有机材料上制备频率选择表面并测试验证了该吸波器。结果该吸波器的总厚度为14.6 mm,在1.97~18.15 GHz的吸收率>90%,相对带宽达到160.8%,覆盖了整个S、C、X、Ku波段。经分析,该吸波器还具有极化不敏感、易与隐身目标适形、雷达散射截面缩减等优异电磁隐身性能。结论场路结合法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吸波器在2~18 GHz频带的电磁隐身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隐身 有机材料 频率选择表面 超材料吸波器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频率选择表面级联复合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剑锋 杨成 +1 位作者 刘培国 刘继斌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3,共5页
针对空间场强电磁防护中带外滤波—带内限幅的需求,研究了能量—频率选择表面级联复合的防护方法,设计出一种典型的防护结构,通过时域有限差分对防护结构进行了稳态和瞬态分析,尤其是不同情况下频率选择表面与能量选择表面的相互耦合。... 针对空间场强电磁防护中带外滤波—带内限幅的需求,研究了能量—频率选择表面级联复合的防护方法,设计出一种典型的防护结构,通过时域有限差分对防护结构进行了稳态和瞬态分析,尤其是不同情况下频率选择表面与能量选择表面的相互耦合。计算结果表明:该防护结构对通带内正常信号的传输衰减小于1.55dB,强电磁脉冲传输衰减大于20dB,因而其既能阻止强电磁脉冲进入系统,又可有效抑制带外电磁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防护 带外干扰 能量选择表面 频率选择表面 级联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选择表面的瞬态响应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杨成 刘培国 +2 位作者 刘继斌 周东明 李高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5-1049,共5页
为实现强电磁脉冲防护和信号收发的兼容,研究了一种基于能量选择机制的强电磁防护结构,即能量选择表面。该防护表面利用半导体压控导电特性,实现了强场辐照时防护表面由高阻态向低阻态的转变,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和超宽带特性。利用场路协... 为实现强电磁脉冲防护和信号收发的兼容,研究了一种基于能量选择机制的强电磁防护结构,即能量选择表面。该防护表面利用半导体压控导电特性,实现了强场辐照时防护表面由高阻态向低阻态的转变,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和超宽带特性。利用场路协同仿真方法,分析了能量选择表面瞬态响应与PIN二极管阻抗特性、强电磁脉冲峰值场强及脉冲前沿的关系,结果显示:尖峰泄漏功率和响应时间与Ⅰ层厚度、强电磁脉冲峰值场强成正比,与少数载流子寿命成反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二极管阵列 场路协同仿真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曲率雷达罩的频率选择表面分片设计 被引量:19
14
作者 侯新宇 张澎 +3 位作者 卢俊 万伟 孙连春 孙品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提出并发展了一种适于任意双曲率曲面雷达罩的FSS设计方法。基于周期矩量法快速评估FSS的频率响应。经过仿真和优化设计出初步的FSS参数,制作了等效FSS平板样件。根据等效平板频率响应的测试结果及实际雷达罩的双曲率曲面外形特点对FSS... 提出并发展了一种适于任意双曲率曲面雷达罩的FSS设计方法。基于周期矩量法快速评估FSS的频率响应。经过仿真和优化设计出初步的FSS参数,制作了等效FSS平板样件。根据等效平板频率响应的测试结果及实际雷达罩的双曲率曲面外形特点对FSS参数进行修正。沿母线方向将雷达罩内表面分段划分,每一段采用直锥面进行曲面逼近并展开为分片的扇形平面,在每一分片平面上按照设计参数排布FSS单元,制作了曲面FSS雷达罩。试验测试显示,采用局部平面-曲面修正分片方法所设计的FSS雷达罩满足预期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雷达罩 等效平板 优化 周期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焕青 吕明云 武哲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实验测试,从介质厚度、加载方式以及各参数对入射角的敏感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selectivesurfaces,简称FSS)传输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介质加载使FSS的谐振频率降低;加载不同厚度的介质对FSS的透波... 通过实验测试,从介质厚度、加载方式以及各参数对入射角的敏感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介质加载对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selectivesurfaces,简称FSS)传输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介质加载使FSS的谐振频率降低;加载不同厚度的介质对FSS的透波率和谐振频率影响不同;对称加载介质能提高FSS传输特性对入射角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S 传输特性 频率选择表面 加载 谐振频率 入射角 介质 影响 实验研究 初步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晨曦 刘培国 +2 位作者 王为 易波 董雁飞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8,共6页
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 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护机制进行分析。设计并仿真典型压控导电的单层能量选择表面和双层非对称的能量选择表面结构及其工作性能,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能量选择表面(ESS)结构在L波段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透波模式传输损耗小于0.5dB,防护模式屏蔽效能大于20dB,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基本满足电子设备的"前门"防护需求,同时,双层非对称结构可以带来防护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双层非对称结构 屏蔽效能 传输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选择表面(FSS)在雷达吸波材料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海韬 程海峰 +1 位作者 楚增勇 曹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2,共3页
研究了频率选择表面(FSS)在雷达吸渡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频率特性可调的含主动式 FSS 的吸波结构。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以及结构设计,FSS 可以改进雷达吸波材料的性能。最后展望了 FSS 在... 研究了频率选择表面(FSS)在雷达吸渡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频率特性可调的含主动式 FSS 的吸波结构。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以及结构设计,FSS 可以改进雷达吸波材料的性能。最后展望了 FSS 在雷达吸波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S 雷达吸波材料 频率 动态调节 频率选择表面 应用 吸波结构 频率特性 结构设计 材料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频段的十字形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小秋 卢俊 +3 位作者 贾宏燕 高劲松 冯晓国 孙连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基于模式匹配分析技术,对由2种尺寸不同的十字形单元组合成的十字形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十字形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得出十字形复合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具有两个频段,在微... 基于模式匹配分析技术,对由2种尺寸不同的十字形单元组合成的十字形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十字形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得出十字形复合孔径单元的电场基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复合单元频率选择表面具有两个频段,在微波、红外乃至可见光波段上将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双频段 基函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屏Butterworth型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念喜 冯晓国 +2 位作者 梁凤超 王岩松 高劲松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6-1494,共9页
分析了对称双屏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如何实现Butterworth型FSS和获得"平顶"和"陡截止"的"矩形化"滤波特性。结合平面波展开法与互导纳法,给出了缝隙阵列导纳和缝隙阵列之间的互导纳。以Y孔形单元为例,... 分析了对称双屏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如何实现Butterworth型FSS和获得"平顶"和"陡截止"的"矩形化"滤波特性。结合平面波展开法与互导纳法,给出了缝隙阵列导纳和缝隙阵列之间的互导纳。以Y孔形单元为例,数值计算并分析了FSS屏与中间电介质对Butterworth型FSS的影响;然后在500 mm×500 mm聚酰亚胺基底镀15μm铜膜,制作出Y孔型FSS并将其粘贴于介质两侧。用自由空间法测试其传输特性,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当中间电介质电厚度为2.15 mm,单元周期为7.2 mm×6.235 2 mm,臂长为3.6 mm,臂宽为0.8 mm时,双屏FSS的互导纳与单屏FSS导纳的实部相等,从而得到Butterworth型FSS。当FSS单元周期增加0.6 mm,3 dB带宽由3.5 GHz缩减为2.1GHz时,截止度增加。分析认为,对称双屏Butterworth型FSS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在满足谐振尺寸的前提下采用无加载孔径型单元且单元周期小于0.4λ,其缝隙长宽比应小于5.5,中间电介质电厚度约为0.1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TERWORTH滤波器 频率选择表面(FSS) 导纳 互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频率选择表面改善微波吸收材料S波段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红英 孙维 +2 位作者 冯一军 张明雪 王相元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研究了如何利用金属周期性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频率特性来改善微波吸收材料S波段的吸波性能。利用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和传输线理论分析了FSS和吸波材料涂层双层结构的微波反射特性。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磁波全波分析软件设计并... 研究了如何利用金属周期性频率选择表面(FSS)的频率特性来改善微波吸收材料S波段的吸波性能。利用频率选择表面的等效电路和传输线理论分析了FSS和吸波材料涂层双层结构的微波反射特性。采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磁波全波分析软件设计并仿真分析了FSS的结构和尺寸,实际制作了FSS和吸波材料涂层双层结构,测量了微波反射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利用FSS可以明显改善吸波材料涂层S波段的吸波性能,展宽涂层的吸波带宽,从而改善吸波材料的低频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微波吸收材料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