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催产疗效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秋香 刘燕燕 +1 位作者 陈茜 周洁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数者不破膜,如催产前已自行破膜者归入破膜组。根据宫颈评分不同分成两类,其中宫颈评分<6分者99例,45例选COOK球囊+催产素引产,51例采用COOK球囊+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3例人工破膜后因羊水粪染转剖宫产;宫颈评分≥6分者87例,其中46例为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2例破膜后羊水粪染转剖宫产,39例使用催产素引产。分别从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距首次手术时间、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感染率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催产方法的特点。结果重复性剖宫产占据总剖宫产中的65.39%;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患者仅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1.53%,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81.72%。当孕妇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缩短,VBAC比率提高且产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短于非破膜组,但两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例孕妇发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患者出现完全性子宫破裂。结论目前VBAC比率仍很低,重复性剖宫产患者占据了剖宫产率的大部分;人工破膜可明显缩短催产及第一产程时间,提高VBAC成功率,是可用于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催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 人工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永康 郑秀丽 +1 位作者 刘静芳 王永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TOLA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74例。根据此次分娩结局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组(122例)和TOLA...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TOLA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74例。根据此次分娩结局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组(122例)和TOLAC失败组(52例),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TOLAC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再根据此次分娩是否自然临产,分为自然临产组(124例)和引产组(50例),比较两组在TOLAC失败率上是否有差异;分析引产组中VBAC(26例)和TOLAC失败者(24例)一般资料的差异性;分析TOLAC失败组中自然临产(28例)和引产者(24例)的再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有无差异。结果:VBAC组与TOLAC失败组在分娩孕周[39^(+3)(38^(+5),40^(+1))周vs.40^(+1)(39^(+2),40^(+4))周,P=0.002]、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308.44±451.57 g vs.3469.23±334.04 g,P=0.022)、自然临产率(78.69%vs.53.8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2次分娩间隔时间、前次分娩是否临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自然临产是TOLAC失败的保护因素(OR 0.395,95%CI 0.186~0.838,P=0.015)。引产组的TOLAC失败率高于自然临产组(48.00%vs.22.58%,P=0.001),但两组在年龄(P=0.612)、分娩孕周(P=0.704)、子宫颈评分(P=0.120)、新生儿出生体质量(P=0.6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OLAC失败组中自然临产和引产者再次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结论:自然临产降低TOLAC失败的风险,需引产者TOLAC失败率升高。但对于有引产指征的TOLAC孕妇,引产仍然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仅孕周>40周不应排除TOL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胎政策下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海燕 刘学渊 +2 位作者 唐瑶 骆守玲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 目的探讨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及分娩的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符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ai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纳入标准、分娩孕周≥28周的81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70例为期间所有TOLAC病例(TOLAC组),其余540例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无TOLAC禁忌证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的病例(elective repeated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比较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组自然临产者占89.3%。TOLAC组孕妇年龄(33.0±4.2)岁、孕前体重指数(21.1±2.4)、分娩前体重指数(26.2±3.3)、产后出血量250(80~1500)mL、新生儿体重(3267±482)g、住院天数4(1~18)天,均小于ERCS组(P<0.05)。TOLAC组子宫破裂率1.9%(5/270)、膀胱损伤率0.4%(1/270),产后出血≥1000mL的发生率、输血治疗率均为1.1%(3/270),新生儿1minApgar评分≤7分发生率1.5%(4/270)、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0.4%(1/270),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率为4.4%(12/270)。与ERCS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选择TOLAC人群、加强产前产时管理、可即刻提供紧急救治的医疗机构里,对于大多数单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rcs)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