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原 李德旭 +1 位作者 金俊硕 何淑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 目的比较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5例(选择组)和经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9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选择组与非选择组相比: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in pressure,FPP)下降幅度更大(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门体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 自由门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索林 左长增 +2 位作者 于增文 李英超 徐伟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结扎法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经验。方法采用丝线结扎结合超声刀或LigaSure,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例。结果6例手术全部镜下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200ml,平均130ml,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210min平均190min。无并发症,术后5天恢复正常活动。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8个月,无再发出血。结论应用内结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出血少,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内结扎 脾切除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肖旭 蔡卫华 +2 位作者 胡进勇 王建新 陈骏 《肝胆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54例和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51...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54例和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P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门静脉自由静脉压(F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断流后FPP均较断流前有所升高,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显著降低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发生率,合理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改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且手术简便易行,是外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高血压 门静脉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圣毅 杨文书 郑立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236-238,共3页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elective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SPCDV)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突出,技术简单可行,掌握该项技术的规范化操作要点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elective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SPCDV)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突出,技术简单可行,掌握该项技术的规范化操作要点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灵活运用,采取个体化治疗,术中、术后出血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止血确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 治疗方式 上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 后出血 规范化操作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辉 李宝金 +1 位作者 龙宏刚 姜海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拟施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47例(早期... 目的:评价分析抗凝祛聚法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拟施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47例(早期使用抗凝祛聚法)与非抗凝组41例(同期常规使用药物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抗凝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2/47),明显低于非抗凝组的14.6%(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P<0.05)。术后1周2组间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抗凝祛聚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抗凝祛聚法 门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研究
6
作者 何威 王卫东 +5 位作者 刘清波 陈坚平 林杰 马靖 叶剑 左海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1例。观察其保脾断流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1例。观察其保脾断流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再出血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110~225 min,平均157±31 min;手术中出血30~150 m L,平均83±37 m L。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9.4 d)。患者手术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等与手术前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脏 腹腔镜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北鸿 张少宏 +2 位作者 杨鸿海 向明松 蒋林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的5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共有13例病人出现近期... 目的评价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的5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共有13例病人出现近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8例、腹水5例、持续性低热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1例获随访,时间3个月~5年。术后累积出血率分别为4.7%(1年)和13.6%(3年)。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可靠,术后严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维帅 邹俊杰 李永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以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以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门静脉血流以及肝动脉血流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5年随访中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FPP降低幅度、门静脉血流以及肝动脉血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年存活率为98%,3年存活率为96%,5年存活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88%、78%。结论:对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选择性贲门固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5年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贲门固围血管离 选择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9
作者 施宝民 穆庆岭 +1 位作者 吴亚光 杨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下段 解剖学研究 临床实践 门腔分流 大出血 自发性 食管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体积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韵壕 马靖 +1 位作者 刘清波 王卫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前后肝功能及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8月我院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31例,观察患者术前后LV、丙氨酸...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前后肝功能及肝脏体积(liver volume,LV)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8月我院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31例,观察患者术前后LV、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肝动脉血流、门静脉血流、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和吲哚菁绿最大清除率(indocyanine green maximum removal rate,ICGRmax)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LV分别为(844.47±80.25)、(1010.07±92.08)、(1050.91±98.7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95,P=0.000),其中术后第3、6个月LV明显大于术前(均P=0.000),术后第6个月LV显著大于术后第3个月(P=0.016)。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ALT中位数分别为80(13~235)、29(11~71)、26(11~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94,P=0.000),其中术后第3、6个月ALT明显低于术前(均P=0.000)。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ICGR15分别为(24.12±7.37)%、(18.31±4.59)%、(17.50±4.11)%,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42,P=0.000),其中术后第3、6个月ICGR15明显低于术前(均P=0.000)。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ICGRmax分别为(1.48±0.18)、(1.60±0.14)、(1.62±0.15)mg·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53,P=0.000),其中术后第3、6个月ICGRmax明显高于术前(均P=0.000)。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肝动脉血流分别为(186.76±21.59)、(352.66±18.58)、(357.27±25.72)ml/min,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171,P=0.000),术后第3、6个月明显高于术前(均P=0.000)。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门静脉血流分别为(1870.80±244.21)、(1205.37±212.68)、(1183.05±225.80)ml/min,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020,P=0.000),其中术后第3、6个月明显低于术前(均P=0.000)。术前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可改善肝脏供血,促进肝脏再生,改善患者肝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体积 肝功能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脾切除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明国 胡丹 +2 位作者 杨立玲 钱益 施海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采取改进的原位脾切除术,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蒂及脾周韧带,最后离断脾上极的胃短血管。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取紧贴胃及食管分离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保留迷...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采取改进的原位脾切除术,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蒂及脾周韧带,最后离断脾上极的胃短血管。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取紧贴胃及食管分离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经脾静脉插管并于术后向脾静脉内持续滴注肝素盐水以预防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结果:用该法治疗31例,术后门静脉自由压力(FPP)平均下降8cm水柱,手术出血量平均420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2~36个月,无复发出血及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彩超发现门静脉矢状部血栓3例(9.68%)。结论:三贴近法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出血少,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经脾静脉插管滴注肝素盐水可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原位脾切除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血栓 三贴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赵肖累 谭磊 王晓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SAL)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PH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SAL)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PH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69例,行腹腔镜SAL术联合EED)和对照组[57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EE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术后14 d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肝功能指标[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原酶时间(PT)],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PLT、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R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GGT、AP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SAL联合EED能提高治疗肝硬化PHT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 贲门周围血管离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附59例报道)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建平 汪宝林 +1 位作者 赵庆洪 徐凛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治疗的利弊。方法5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文献报道一并分析。结果全组59例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脾脏长径14~28cm。全组均择期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治疗的利弊。方法5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文献报道一并分析。结果全组59例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脾脏长径14~28cm。全组均择期手术,其中22例全腔镜下完成手术,33例手助,4例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全腔镜下手术最长耗时5.5h,手助术最长耗时5h;术中出血一般200~500mL,最多达2800mL(腔镜下);术后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多在3d左右,7~12d出院。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择期治疗可行且有利,但应严格筛选合适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腹腔镜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新华 莫世发 +2 位作者 肖维 王克净 李泉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的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腹腔镜组...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的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腹腔镜组)以及同期行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肝脏储备功能、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均随访24个月,两组术后肝脏功能(MELD)评分及Child评分、上消化道再出血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能有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也不增加费用,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 脾切除 门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5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吕金利 李雪平 +1 位作者 杨世伟 马志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15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右侧斜卧位,超声刀自下向上离断脾结肠、脾胃、脾肾及脾膈韧带,游离脾动脉并结扎,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切除脾脏;切割缝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继续游离胃周血管直至食道下端6~8 cm,完成断流。结果 12例腹腔镜下完成巨脾切除,3例因难以控制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6~318 min,平均267.2 min;术中出血量200~1000ml,平均4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8 d。1例出现胰漏,带管引流1个月后漏口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15例术后随访6个月,脾功能亢进纠正,钡餐示5例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余10例正常,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卫东 陈小伍 +2 位作者 冯家立 冯剑平 刘清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83-,87,共2页
关键词 贲门周围血管离 脾切除 腹腔镜下 脾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鲁发龙 陶凯雄 王国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 0 0 3年 1~ 6月共进行5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结果  5例未行手助术式 ,全部镜下完成 ,手术时间 3 0~ 4 0h ,平均 3 5h。术中...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 0 0 3年 1~ 6月共进行5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结果  5例未行手助术式 ,全部镜下完成 ,手术时间 3 0~ 4 0h ,平均 3 5h。术中出血量 2 5 0~ 4 5 0ml,平均 35 0ml。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 对于脾体积正常至中度肿大的病人进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微创、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安东 刁守志 +2 位作者 郝彬 陈德兴 王世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1期884-885,共2页
目的探讨手助下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1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结果23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脾切除手术时间(63±15.5)min,术中出... 目的探讨手助下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1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结果23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脾切除手术时间(63±15.5)min,术中出血量(32.4±21.2)ml;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115.3±25.5)min,术中出血量(52.4±24.2)ml。术后(12.2±3.8)h离床活动。结论应用Ligasure及超声刀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性高、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可以用于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玲 覃静霞 +2 位作者 刘旭 王俊 张晓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我院1998年1月~2010年12月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12例,术后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我院1998年1月~2010年12月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12例,术后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月内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27.7%,包括感染性并发症15例,出血性并发症7例,大量腹水4例,急性门静脉血栓1例,肝功能衰竭3例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经采取对症措施、强化护理,26名患者得以康复出院,5例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可发生各类并发症,注重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切除 贲门血管离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27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14
20
作者 魏勇 钱小星 +1 位作者 周高潮 朱立新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治的27例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7例门脉高压患者,全部急诊行脾切除联...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治的27例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7例门脉高压患者,全部急诊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4例疗效满意,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可靠,既解决了脾亢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出血问题,且手术并发症少,操作较简单,易推广,为急诊手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