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秋根 吴岳嵩 +5 位作者 年申生 沈洪兴 侯铁胜 张春才 张秋林 褚卫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70-972,共3页
目的 :观察和了解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后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 :通过对 2 0 9例以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患者行 L2 ~ S1 SPR后的观察和随访 ,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作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 :出现 9例 (4.3% )较... 目的 :观察和了解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后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 :通过对 2 0 9例以下肢痉挛为主的脑瘫患者行 L2 ~ S1 SPR后的观察和随访 ,对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作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 :出现 9例 (4.3% )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包括支气管痉挛、骨盆倾斜并发症、癫发作和脊柱前突增加。其他并发症有高热、血尿、脑脊液漏、腹胀痛和腿乏力等。 结论 :SPR能有效地解除痉挛 ,但会带来许多并发症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才能减少和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及其方法改进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林 蒋化龙 +1 位作者 傅中国 易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03-205,共3页
自1990年5月始,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302例。其中脑瘫患者288例,平均年龄10.4岁。按照Ashworth5级法,术前肌张力平均3.8级,术后降至1.2级。作者在高选择法、电刺激技... 自1990年5月始,采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302例。其中脑瘫患者288例,平均年龄10.4岁。按照Ashworth5级法,术前肌张力平均3.8级,术后降至1.2级。作者在高选择法、电刺激技术以及分段跳跃式椎板切除显露神经后根等方面对传统的SPR术式做了改进。122例随访超过2年,痉挛解除有效率达96.6%,功能改善率达83.6%。本文还对SPR解除痉挛的可行性、手术方法改进的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后 痉挛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骶神经根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高磊磊 刘俊 +2 位作者 黄晓夏 刘涛 滕勇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8,共10页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腰骶神经根病(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LR)是指腰骶神经根受炎症刺激或机械压迫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并以皮节模式放射至下肢,可伴有麻木、感觉异常、刺痛、肌无力和特异性反射丧失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扰,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低成本和精准微创的临床技术手段,可针对特定神经根进行精准干预,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周围环境而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如精确定位要求、药物选择、潜在风险及并发症、不同患者群体间的疗效差异等。本文对SNRB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阻滞术 神经 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后疗效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如求 张兰亭 +2 位作者 尹彪中 孟国成 何飞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后选择性切断术 疗效评估 痉挛性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_+前根切断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3 位作者 曹旭 俞兴 穆晓红 吴坤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 iorr 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v,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 iorr 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v,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3~22岁,平均8.8岁,均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术前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根据Ashworth 5级法),术前下肢功能情况:独立行走36例,简单介助行走8例,介助站立并有行走动作4例。采用SPR+SAR联合治疗。术中根据肢体痉挛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其中L5、S1后根38例,L4、L5、S1后根10例,后根切断比例为30%~50%;按徐动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前根,其中L5前根28例,S1前根20例,切断比例为30%;术中尽可能保留椎板,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出现小腿或足底麻木感2例,下肢肌力下降3例,腰痛2例,腰部无力5例,小便控制差1例,经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神经肌肉兴奋仪刺激等处理.6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8个月。48例患者肌张力术后1周、6个月、18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痉挛缓解率100%。下肢徐动症状:术后1周时,1例症状加重,经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巴氯芬3个月后恢复至术前,4例无变化,43例改善;术后6个月时,5例较术前无变化,43例改善,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时,44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术前介助行走的8例患者中,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变化;术前介助站立的4例患者中,1例可独立行走,2例可独自站立,1例无变化。结论:腰骶SPR+SAR治疗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的混合型脑瘫,能有效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徐动症状,是治疗此种混合型脑瘫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选择性神经切断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治疗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62-563,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 手术治疗 小儿 脑瘫 下肢痉挛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激 3min、10min后的血糖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 神经后电刺激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利雪阳 吴安石 +3 位作者 昝京伟 徐凯 刘国凯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脑瘫 儿童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侯春林 刘明轩 +1 位作者 衷鸿宾 陈爱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个月后随访患者膀胱功能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选择性 神经切断术 膀胱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晓晴 邓小明 +2 位作者 孟明霞 刘树孝 年申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65-366,共2页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组24例,男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下肢痉挛 麻醉 神经后 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在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路延钰 姜炳彤 +1 位作者 李晨语(综述) 陈月芹(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1-556,共6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导致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是腰腿疾患的主要病因之一,确定腰骶神经根受压水平及程度对于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导致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是腰腿疾患的主要病因之一,确定腰骶神经根受压水平及程度对于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诊断和评估的首选方法。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可用于研究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结构和走行,弥散张量成像有助于显示神经根的微观结构,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评估,对于预后康复情况也可较好地预测。文章主要从不同MRI技术在腰骶神经压迫症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惠龙 昝京伟 +3 位作者 徐凯 刘国凯 吴安石 利雪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SPR的脑瘫患儿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2岁,体重18~47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LIP...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SPR的脑瘫患儿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2岁,体重18~47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28例。所有患儿静脉全麻用药方案一致。T组插管翻身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0.2%罗哌卡因0.5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C组不行阻滞。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补救镇痛情况、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皮肤瘙痒、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的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为行SPR的脑瘫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用量,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筋膜平面阻滞 脑瘫 儿童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永强 袁慧书 柳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436-439,共4页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对可能引起神经根痛的病变神经根进行穿刺阻滞的微创技术,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阻滞 影像设备引导 ROOT 微创技术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传统术式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廉民学 王宁 +3 位作者 鲍刚 宋千 廉海平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传统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29例采用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时... 目的评价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传统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29例采用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痉挛指数、踝阵挛、Holden步行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术式(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痉挛指数、Holden步行能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组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小于传统组(P<0.05),踝阵挛消失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消除踝阵挛方面更有优势。术中实时评判肌张力和踝阵挛变化情况来定量切断脊神经后根,可以减少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为减少手术并发症保留了解剖和功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国勋 李星 +2 位作者 成莲英 舒鹏飞 陶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GMFCSⅠ级者肌张力下降更为明显(P<0.01);GMFCSⅡ级者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01);GMFCSⅠ级与GMFCSⅣ级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其余各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67)。结论 SPR手术对于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的疗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博 牛丰 +1 位作者 李长胜 张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 :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 ,选择性切断 L5、S1脊神经后根 ,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 目的 :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 ,选择性切断 L5、S1脊神经后根 ,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 ,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外科学 神经 痉挛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内收肌 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易斌 曹旭 金朝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于痉挛解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82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脑瘫患者,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痉挛状态、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于痉挛解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82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脑瘫患者,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痉挛状态、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张力由术前平均3.44级下降至术后1.23级;术前能够独立行走的129例患者中,107例步态有明显改善;借助行走的418例患者中,263例术后可独立行走。爬行278例患者中,91例可以独立行走,52例可以借助站立和行走;癫痫发作减少31例;流涎患者术后49例减轻,21例消失。斜视患者中132例术后减轻。语言功能障碍456例中72例发音改善吐字转变为较清晰。328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术后67例上肢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术后痉挛复发2例、腰痛16例、腰部无力41例、下肢无力24例、小腿及足底麻木50例。尿潴留8例。脊柱侧弯15例、腰椎后凸2例。术后发现4例腰椎峡部裂和1例Ⅰ°腰椎滑脱。结论:SPR可以在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的同时,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且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脑瘫 肢体功能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京生 田肇隆 +4 位作者 葛明非 刘清海 马凯 魏立民 王克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麻醉状态 小儿脑瘫 CEREBRAL 肌肉收缩反应 治疗效果 痉挛性脑瘫 肌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海斌 成莲英 +2 位作者 张国勋 王利 黄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9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后 1年患肢肌张力缓解 62例 (缓解率 10 0 % ) ,行走功能和步态改善 48例 (77 4% )。伴随症状部分改善。结论SPR能有效缓解CP患儿肢体肌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髋发育畸形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智勇 朱家恺 +4 位作者 刘小林 刘均墀 劳镇国 许扬滨 程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arp角和头骺外移百分比。【结果】术前行X片检查而证实有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者6例;术后复诊的61例中,又出现患者髋半脱位或脱位有3例,分别为术后1年、7年及7年时出现。术前髋关节的Sharp角的异常百分比为29.8%;头骺外移百分比(MP)大于33%有3例。【结论】脑瘫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Sharp角和MP值的增大;部分患者存在髋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SPR术后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可能性仍存在,需要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髋关节 髋发育畸形 选择性神经后切断术 X片检查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