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2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位于髓外硬膜下(6例位于脊髓腹侧)。肿物最大径0.5~3.0 cm。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或上肢疼痛43例,感觉障碍(麻木)22例,肢体无力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肿瘤显露,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35例切除半侧椎板,12例采用半侧椎板间开窗,2例在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基础上切除内侧1/4小关节,经解剖间隙(未切除骨质)2例。肿瘤切除程度包括50例全部切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性质包括36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2例肠源性囊肿和1例皮样囊肿。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未发现颈椎不稳或后突等畸形,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颈椎管较为宽大,不超过三个节段的颈椎管肿瘤可借助微通道技术进行充分显露,除髓内或恶性肿瘤外,可显微外科切除。患者术后更多颈椎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得到保留,有利于颈椎保持正常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有助于避免脊髓或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间开窗 切除 选择性椎板切除术 管肿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