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痉挛性脑瘫患儿行高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知宁 段宏银 +1 位作者 刘英楠 李君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0期44-45,共2页
总结78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手术配合要点,提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及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周围神经切断术 选择性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的效果
2
作者 郑重 马延山 +5 位作者 桑林 周峰 解飞 葛留锁 于炎冰 张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205-420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10年10月采用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的376例肢体痉挛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立即与随访期间痉挛程度、肌张力、步态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10年10月采用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的376例肢体痉挛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立即与随访期间痉挛程度、肌张力、步态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2.4个月,100.0%患者术后立即感觉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3.2%。术后3个月步态功能改善率为76.3%,术后12个月为84.4%。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3.2%。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者54例(17.5%),肌力下降者48例(15.6%),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肢体痉挛复发者15例(4.9%)。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状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切断术 痉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利雪阳 吴安石 +3 位作者 昝京伟 徐凯 刘国凯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儿童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白继岳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绝大多数为痉挛型脑瘫。不同的肌痉挛状态使相应部位运动受限,姿态异常,严重限制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骨关节和肌的不可逆性损伤。积极的神经外科治疗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局部肌痉挛,周围神经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绝大多数为痉挛型脑瘫。不同的肌痉挛状态使相应部位运动受限,姿态异常,严重限制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骨关节和肌的不可逆性损伤。积极的神经外科治疗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局部肌痉挛,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eripheral neurotomy,SPN)是治疗脑瘫肌痉挛的有效方法[1~4]。术后肌痉挛缓解,肢体活动度增加,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 SPN原理和方法1.1 SPN生理学原理脊髓牵张反射是指肌梭和腱器官内的牵张感受器将冲动信号通过Ia、II类传入纤维直接或间接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后由神经传出支协调协同肌和拮抗肌的运动。正常的高级神经中枢对牵张反射存在抑制机制以保证反射适度。病理状态下,上位运动神经元受损,不同类型的抑制丧失或减弱导致牵张反射过度,协同肌和撷抗肌运动失衡,最终导致肌处于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脑性瘫痪 痉挛状态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侯春林 刘明轩 +1 位作者 衷鸿宾 陈爱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 目的:研究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利用骶神经根及骶丛神经相互间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结果: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明显缓解,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6个月后随访患者膀胱功能已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选择性骶神经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选择性 神经切断术 膀胱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_+前根切断术治疗混合型脑瘫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3 位作者 曹旭 俞兴 穆晓红 吴坤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 iorr 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v,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 iorr hizotomy,SPR)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前根切断术(selective anterior rhizotomv,SAR)治疗混合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选择48例混合型脑瘫患者,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3~22岁,平均8.8岁,均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术前下肢肌张力均为3级(根据Ashworth 5级法),术前下肢功能情况:独立行走36例,简单介助行走8例,介助站立并有行走动作4例。采用SPR+SAR联合治疗。术中根据肢体痉挛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后根,其中L5、S1后根38例,L4、L5、S1后根10例,后根切断比例为30%~50%;按徐动程度切断部分脊神经前根,其中L5前根28例,S1前根20例,切断比例为30%;术中尽可能保留椎板,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出现小腿或足底麻木感2例,下肢肌力下降3例,腰痛2例,腰部无力5例,小便控制差1例,经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神经肌肉兴奋仪刺激等处理.6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8个月。48例患者肌张力术后1周、6个月、18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痉挛缓解率100%。下肢徐动症状:术后1周时,1例症状加重,经联合应用镇静药物及巴氯芬3个月后恢复至术前,4例无变化,43例改善;术后6个月时,5例较术前无变化,43例改善,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时,44例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无加重病例。术后18个月随访时,术前介助行走的8例患者中,5例可独立行走.3例无变化;术前介助站立的4例患者中,1例可独立行走,2例可独自站立,1例无变化。结论:腰骶SPR+SAR治疗以痉挛型为主伴有下肢徐动的混合型脑瘫,能有效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下肢徐动症状,是治疗此种混合型脑瘫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选择性神经前根切断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传统术式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廉民学 王宁 +3 位作者 鲍刚 宋千 廉海平 何百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传统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29例采用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时... 目的评价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传统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传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29例采用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痉挛指数、踝阵挛、Holden步行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术式(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痉挛指数、Holden步行能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组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小于传统组(P<0.05),踝阵挛消失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消除踝阵挛方面更有优势。术中实时评判肌张力和踝阵挛变化情况来定量切断脊神经后根,可以减少术中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为减少手术并发症保留了解剖和功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原发性早泄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唐庆来 宋涛(综述) 戴玉田(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9-1333,共5页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外科手术方法。目前手术方式尚未统一,且手术本身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据来综合评价。文章主要从早泄的病因学入手,对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的的解...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外科手术方法。目前手术方式尚未统一,且手术本身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据来综合评价。文章主要从早泄的病因学入手,对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的的解剖学基础、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疗效评价、并发症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早泄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易斌 曹旭 金朝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于痉挛解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82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脑瘫患者,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痉挛状态、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于痉挛解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以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825例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脑瘫患者,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的痉挛状态、肢体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张力由术前平均3.44级下降至术后1.23级;术前能够独立行走的129例患者中,107例步态有明显改善;借助行走的418例患者中,263例术后可独立行走。爬行278例患者中,91例可以独立行走,52例可以借助站立和行走;癫痫发作减少31例;流涎患者术后49例减轻,21例消失。斜视患者中132例术后减轻。语言功能障碍456例中72例发音改善吐字转变为较清晰。328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术后67例上肢肌张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术后痉挛复发2例、腰痛16例、腰部无力41例、下肢无力24例、小腿及足底麻木50例。尿潴留8例。脊柱侧弯15例、腰椎后凸2例。术后发现4例腰椎峡部裂和1例Ⅰ°腰椎滑脱。结论:SPR可以在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的同时,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且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肢体功能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国勋 李星 +2 位作者 成莲英 舒鹏飞 陶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GMFCSⅠ级者肌张力下降更为明显(P<0.01);GMFCSⅡ级者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01);GMFCSⅠ级与GMFCSⅣ级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其余各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67)。结论 SPR手术对于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的疗效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海斌 成莲英 +2 位作者 张国勋 王利 黄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9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获取 1年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SPR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Ashworth 5级肌力标准判断 ,术后下肢肌张力平均下降 2 4级 ,上肢肌张力平均下降0 4级。术后 1年患肢肌张力缓解 62例 (缓解率 10 0 % ) ,行走功能和步态改善 48例 (77 4% )。伴随症状部分改善。结论SPR能有效缓解CP患儿肢体肌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后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如求 张兰亭 +2 位作者 尹彪中 孟国成 何飞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腰骶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 疗效评估 痉挛性脑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根丝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文豪 陈敏洁 +1 位作者 柴盈 张伟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通过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切断术(selective rhizotomy of glossopharyngeal nerve,SRGN)治疗舌咽神经痛,以提高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5月对8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均采... 目的:通过电生理监测下选择性舌咽神经切断术(selective rhizotomy of glossopharyngeal nerve,SRGN)治疗舌咽神经痛,以提高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5月对8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舌咽神经切断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首先刺激舌咽神经,分别在软腭和环甲肌得到一个波形,记录波幅Aa和Ab,其次,刺激最下方的迷走神经,即最远离舌咽神经的迷走神经根丝,在软腭和环甲肌各得到一个波形,记录波幅Am和An。再次,刺激最邻近舌咽神经下方的混合根丝,在软腭和环甲肌分别得到一个波形,记录波幅Ax和Ar若A,/An〈50%,则予以切断,若A,/A.〉50%,则予以保留。结果:A.平均为(54±8.3)uV(40~80uV),A.平均为(138±18.9)uV(120~160uV),Am平均为(192±8.1)肛V(180~200uV),Ab平均为(12±9.5)肛V(10~30uV),Ay平均为(22±5.5)肛V(20~30弘V),An平均为(36±7.2)弘V(30~50uV)。8例患者经3月~3年的随访,有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0%。7例(87.5%)疼痛完全缓解(优),其中6例术后即刻缓解;1例术后1月完全缓解。1例(12.5%)中度缓解,卡马西平600mg/d可控制(良)。7例疗效为”优”的患者未发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并发症。1例疗效为”良”的患者却有呛咳症状,术后2月缓解。结论:术中刺激舌咽、迷走神经及其交通支,在软腭及环甲肌记录的监测方法可获得一个量化标准,提高SRGN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 电生理监测 选择性舌咽神经切断术 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京生 田肇隆 +4 位作者 葛明非 刘清海 马凯 魏立民 王克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麻醉状态 小儿脑瘫 CEREBRAL 肌肉收缩反应 治疗效果 痉挛性脑瘫 肌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髋发育畸形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智勇 朱家恺 +4 位作者 刘小林 刘均墀 劳镇国 许扬滨 程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 【目的】初步评定脑瘫髋发育畸形,并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脑瘫髋关节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2月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195例,男142例,女53例,年龄3~22岁,平均6.9岁。其中29例患者术前测量髋关节的Sharp角和头骺外移百分比。【结果】术前行X片检查而证实有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者6例;术后复诊的61例中,又出现患者髋半脱位或脱位有3例,分别为术后1年、7年及7年时出现。术前髋关节的Sharp角的异常百分比为29.8%;头骺外移百分比(MP)大于33%有3例。【结论】脑瘫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表现为Sharp角和MP值的增大;部分患者存在髋关节的半脱位或脱位。SPR术后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的可能性仍存在,需要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髋关节 髋发育畸形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X片检查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博 牛丰 +1 位作者 李长胜 张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 :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 ,选择性切断 L5、S1脊神经后根 ,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 目的 :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 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 ,选择性切断 L5、S1脊神经后根 ,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 ,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外科学 神经 痉挛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内收肌 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良玉 宁克勤 +2 位作者 颜彬 黄健 孙志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3,共3页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射精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勃起功能障碍,调查显示,成年男性PE的发病率接近21%,目前还无特效的药物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阴茎的感觉过敏或阴茎感觉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器质性...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射精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勃起功能障碍,调查显示,成年男性PE的发病率接近21%,目前还无特效的药物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阴茎的感觉过敏或阴茎感觉神经兴奋性增高等器质性因素是引起早泄的重要病因,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正是基于此理论,通过切断部分阴茎背神经从而降低阴茎的敏感性,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从而达到治疗早泄的目的。自2008年1月至2月以来本科开展此手术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 早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评价(附6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平 刘耀祖 陆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和术中内窥镜刚果红试验(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ECRT)的临床价值。方法: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施行HSV92例,对其中随访10.0~21.8...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ighly selective vagotomy,HS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和术中内窥镜刚果红试验(endoscopic congo red test,ECRT)的临床价值。方法: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共施行HSV92例,对其中随访10.0~21.8年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61例中,分为术中未采用ECRT、传统ECRT和改良ECRT3组,并比较和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在61例随访病例中,未采用ECRT14例,溃疡复发者3例(21.43%);传统ECRT25例,3例溃疡复发(12%);改良ECRT22例,1例溃疡复发(4.55%)。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疗效令人满意。ECRT,尤其是改良ECRT对术中判断迷走神经分枝切断的完整性,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刚果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激 3min、10min后的血糖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 神经后根电刺激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章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功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θ波值及θ/β比值均低于治疗前,β波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θ波值及θ/β比值低于对照组,β波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MFM-66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降低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