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祖秋 傅国胜 +2 位作者 陈振云 熊海刚 陈华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1-1572,共2页
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并发症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 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与之相关的并发症日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开展该技术。心室颤动(VF)是冠状动脉介入期间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回顾我院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因胸痛在我院接受GAG的患者3600例.其中9例发生VF,发生率0.25%,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室颤动 防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因分 心肌梗死患者 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2
作者 诸葛海鸿 孙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3
3
作者 那开宪 沈潞华 +3 位作者 杨家声 王榭 顾复生 张红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0-43,共4页
对37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共发生严重并发症37例,包括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室颤6例(1.6%)、急性心肌梗塞2例(0.54%)、动脉血栓2例(0.54%)、股动脉穿刺部血肿26例(7%... 对37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共发生严重并发症37例,包括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室颤6例(1.6%)、急性心肌梗塞2例(0.54%)、动脉血栓2例(0.54%)、股动脉穿刺部血肿26例(7%)、动脉夹层1例(0.27%)。认为术前了解患者病情,术中按操作规程进行插管,动作轻柔,密切观察患者主动脉压力、心电图变化及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征象,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等,对减少SCA的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心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阳 杨萍珠 +6 位作者 郭启勇 岳勇 范光明 张伟 柳兢 孙英贤 张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39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者31例,PTCA术后8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6层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以管腔直径减小>50%为标准,... 目的:探讨16层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39例患者进行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者31例,PTCA术后8例)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6层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情况。以管腔直径减小>50%为标准,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析16层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及对病变性质的显示情况。结果:16层CT对冠状动脉的总体显示率为94.8%(333蛐351)。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总体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94.7%,符合率为86.0%。16层CT显示钙化及非钙化斑块混合存在致血管狭窄21处,高估3处;中间密度斑块致狭窄8处,高估3处;软斑块3处,无显著狭窄。16层CT能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远端血流,1例再狭窄,1例闭塞,余通畅,其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致。另外,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瘤1例,室壁瘤1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全面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心肌声学造影与心肌显色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肌灌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房芳 李治安 +3 位作者 杨娅 田峰 陈韵岱 陆兆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心肌显色分级(MB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两种评价方法做出比较。方法24例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于PCI前后分别采用MBG分级以及冠状动脉内MCE观察梗死相...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心肌显色分级(MB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两种评价方法做出比较。方法24例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于PCI前后分别采用MBG分级以及冠状动脉内MCE观察梗死相关血管供应节段心肌显影效果、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评估及分析心肌灌注情况,出院前采用二维超声和组织多普勒随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①MBG提示66.7%的患者在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改善;②冠脉内MCE显示注入造影剂即刻能够获得清晰心肌显影,患者均获得较满意左心室及心肌显影效果,MCE显示约70%节段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好转,局部心肌灌注量提高;③"罪犯"血管对应心脏节段PCI术后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提高,术后5天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增加;④相关性分析提示PCI术后MCE灌注量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并能预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改善。结论PCI即刻多数心肌灌注得到改善,MBG分级及选择性MCE均能显示心肌灌注状态,而选择性MCE能量化局部心肌灌注状态,并能预测PCI术后近期随访心脏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因此选择性MCE优于M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显色分级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节段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承恒 罗初凡 +5 位作者 杜志民 李向民 周旭辉 李怡 曾武涛 马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②EB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EB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电子束CT 节段 对比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 CT造影 左回旋支 诊断价值 0.05 左前降支 阴性预测值 左主干 EBCT 解剖部位 准确性 病变 检测 敏感性 特异性 显影 比例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80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黄华裕 蔡钧磊 +5 位作者 张励庭 李善华 肖小华 巫健虹 吴惠玉 马昭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8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选择性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26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敏州 李健 +2 位作者 陈伯钧 陈海燕 李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521-522,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 2 2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 0 %的患者 10 6例 ,阳性率 46 9% ;2 15支病变血管中 ,狭窄程度≥ 75 %的占 78 6 % ,多支病变6 4 2 % ,复杂病变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 2 2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 0 %的患者 10 6例 ,阳性率 46 9% ;2 15支病变血管中 ,狭窄程度≥ 75 %的占 78 6 % ,多支病变6 4 2 % ,复杂病变 6 7 9%。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是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诊断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与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 韩旭晨 +3 位作者 周丽娜 赵学丽 田红梅 张景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心电图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冠心病手段,以其快速、方便的特点,多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心电图占据着其他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其中ST-T变化是诊断的主要标准,但它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并非令人满意.目前,临床应用的冠状... 心电图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冠心病手段,以其快速、方便的特点,多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心电图占据着其他检查所不能替代的辅助地位,其中ST-T变化是诊断的主要标准,但它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并非令人满意.目前,临床应用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我们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ST-T改变进行对照,评价静息心电图ST-T变化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静息心电图 ST-T段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焦虑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俊英 陈俊 +3 位作者 党群 潘丽 李娜 夏大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焦虑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兆玉 韩家兴 +3 位作者 畅智慧 王传卓 马羽佳 单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的419个节段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为393个节段(93.79%)。393个节段中,256层CTA显示中度以上狭窄(≥50%)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7%、80.70%、98.21%、88.46%、96.77%;显示重度狭窄(≥75%)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9%、75.00%、98.88%、87.10%、97.51%。对于中度以上以及重度狭窄的诊断,256层CTA与CC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前提下,256层CTA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初步筛选和诊断方面,与CCA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535例的安全性及综合文献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北捷 沈东 +6 位作者 黄党生 张许文 夏云峰 易周 王秋霜 张丽伟 解放军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记录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定义为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血管并发症等。检索国内 1999年以前有关CAG并发症方面的主要文献 ,综合分析其并发症... 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记录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定义为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血管并发症等。检索国内 1999年以前有关CAG并发症方面的主要文献 ,综合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率。5 35例患者心室颤动发生率 0 37% (2 / 5 35 )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1 31% (7/ 5 35 ) ,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1 31% (7/ 5 35 ) ,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动脉栓塞、夹层等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2 99% (16 / 5 35 ) ,与文献资料 3 0 1% (141/46 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 ,但通过有效防治其安全性临床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文献计量学 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包丽雯 李剑 +5 位作者 施海明 王春瑞 罗心平 朱军 倪唤春 王彩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分析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录2009年2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术、eGFR≥60mL.min-1.1... 目的研究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分析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录2009年2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术、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中发生CIN的病例,并行性别、年龄配对分析。用病例报告表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的临床危险因素,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3例接受血管造影术且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中共17例发生CIN,发病率3.13%。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e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升高及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天)超过1月。结论在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中,CIN发病率<5%,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为基线hs-CRP水平升高和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冠状动脉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计数探测器CT联合“四低”方案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14
作者 张炜珽 聂可卉 +8 位作者 原典 张怡存 齐珂 张梦圆 谷艳博 陈岩 高剑波 张永高 刘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6-980,共5页
目的观察光子计数探测器(PCD)-CT联合“四低”方案(低对比剂浓度、低对比剂剂量、低对比剂注射流率、低辐射剂量)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10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能量积分探测器(EID)-CCTA(A组,采用常... 目的观察光子计数探测器(PCD)-CT联合“四低”方案(低对比剂浓度、低对比剂剂量、低对比剂注射流率、低辐射剂量)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10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能量积分探测器(EID)-CCTA(A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n=52)及PCD-CCTA组(B组,采用“四低”扫描方案,n=54)并进行相应检查;对比组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结果B组对比剂剂量及注射流率、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A组(P均<0.001)。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A组[5(4,5)vs.4(4,5),Z=-2.310,P=0.021]。相比A组,B组主动脉根部及多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节段CT值、信噪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均升高而噪声降低(P均<0.05)。结论PCD-CT联合“四低”方案可用于CCTA,能改善图像质量、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光子计数探测器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剂与肾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章宏祥 毛建华 钱钧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按患者所用造影剂的量分成50~100ml组、100-200ml组和〉200ml组。②分别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48h、术后10d的血尿素氮(BLJN)、血肌苷(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按患者所用造影剂的量分成50~100ml组、100-200ml组和〉200ml组。②分别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48h、术后10d的血尿素氮(BLJN)、血肌苷(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 MG)的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造影后24h、48h尿β2 MG与造影前及造影后1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各时段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影后24h、48h造影剂〉200ml组与50~100ml组及100-200ml组之间Cr、MAU及陉MG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造影剂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并且随造影剂剂量的增加其损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造影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能谱纯化技术双能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斌 赵卫 +4 位作者 吴莉 柯腾飞 李青青 马晓峰 杨亚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3-536,541,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选择性能谱纯化技术(SPS)的双能量扫描技术(DE)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先后行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CT扫描采用SPS-DE技术,对SPS-DE-CTA的图... 目的探讨具有选择性能谱纯化技术(SPS)的双能量扫描技术(DE)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先后行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CT扫描采用SPS-DE技术,对SPS-DE-CTA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种方法显示的动脉瘤部位、数目、瘤颈显示程度以及瘤长径、短径和瘤颈宽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PS-DE-CTA的图像质量均在4分以上,能满足诊断要求;以3D-DSA为诊断标准,SPS-DE-CTA检测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为100%。SPS-DE-CTA共检出63个动脉瘤,瘤长径、短径和瘤颈宽度分别为(4.96±1.47)mm、(4.01±1.59)mm和(3.02±0.75)mm。3D-DSA共检出63个动脉瘤,瘤长径、短径和瘤颈宽度分别为(4.89±1.52)mm、(3.89±1.56)mm和(2.91±0.73)mm。以3D-DSA为诊断标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动脉瘤部位、数目及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瘤长径(r=0.963)、瘤短径(r=0.968)和瘤颈宽度(r=0.856)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0)。结论 SPS-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能谱纯化技术 颅内动脉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术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佐 王咏梅 吴宗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方法  14 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得知检查结果后用Spielberger焦虑状态 特质自评量表测定焦虑情绪程度。结果 焦虑状态记分由术前的 35 .8± 10 .2降至术后的 31.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方法  14 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得知检查结果后用Spielberger焦虑状态 特质自评量表测定焦虑情绪程度。结果 焦虑状态记分由术前的 35 .8± 10 .2降至术后的 31.7± 9.9(P <0 .0 1) ,焦虑特质记分由术前的 35 .7± 8.8降至34.4± 9.4 (P =0 .0 19)。亚组分析表明 ,冠状动脉正常组 (5 5例 )焦虑状态记分由术前的 37.5± 10 .5降至术后的 2 8.8± 8.2 (P <0 .0 1) ,冠状动脉异常组 (90例 )焦虑状态记分术前术后无改变。术后焦虑状态记分正常组明显低于异常组 (分别为 2 8.8± 8.2和 33.5± 10 .4 ,P <0 .0 1)。两组焦虑特质记分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能使疑为冠心病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焦虑状态 术后 患者 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术 焦虑情绪 记分 改变 检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消毒隔离的前馈控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艳红 杨新凤 +1 位作者 杨益 王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TRA)消毒隔离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对308例TRA患者(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消毒隔离措施,对312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通过成立风险质控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消毒隔离安全讨论,确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TRA)消毒隔离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对308例TRA患者(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消毒隔离措施,对312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通过成立风险质控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消毒隔离安全讨论,确立心血管介入室消毒隔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实施前馈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穿剌处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穿剌处伤口感染20例(6.5%),观察发生8例(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RA的消毒隔离实施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穿剌处伤口感染率,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室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术 消毒隔离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的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邹春莉 钟代曲 黄玲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245-247,250,共4页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6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6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8h,B组采用手法压迫30min后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24h。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局部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皮肤受损伤情况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肢体制动时间、排尿障碍情况及患者不舒适感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G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效果好,患者肢体制动时间缩短,患者不舒适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 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