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作者 张运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3-4,共2页
“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湖北江汉石油教师进修学校张运辅“举一反三’堤拓宽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工作方法。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谓当学生处于“愤”、“... “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湖北江汉石油教师进修学校张运辅“举一反三’堤拓宽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工作方法。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谓当学生处于“愤”、“悱”(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举一反三” 语文教材 教师 讲读课文 掌握方法 拓宽思路 选择和安排 培养学生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义联想的艺术再现——读Wilfred Owen的Dulce Et Decoturm Est一诗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彬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23-28,共6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是写给人咏诵的。诗求人能“感”。诗的语言注重暗示,帮助和引导读者去联想。一首诗中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因素诸多,如韵脚、节奏、停顿、声音、诗的含义,甚至诗节的长短,诗行的错落有致,都会给读者以不同程度的联想。 ...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是写给人咏诵的。诗求人能“感”。诗的语言注重暗示,帮助和引导读者去联想。一首诗中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因素诸多,如韵脚、节奏、停顿、声音、诗的含义,甚至诗节的长短,诗行的错落有致,都会给读者以不同程度的联想。 众所周知,节奏与声音的结合便产生所谓的音乐,这种音乐性具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诗本身动听,二是帮助传情达意,促进诗的表现力。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一书中指出:“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认字还不够,还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趣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再现 长元音 士兵 诗行 《诗论》 诗的语言 选择和安排 诗的表现力 音义 音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德国《汽车技术基础教程》出版
3
作者 潘欧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Z1期57-57,共1页
引进德国《汽车技术基础教程》出版《汽车技术》系列教程是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精选的德国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套,包括《汽车技术基础教程》和《汽车技术专业教程》两册及配套的练习各一册。在德国,这套教材不仅多年来... 引进德国《汽车技术基础教程》出版《汽车技术》系列教程是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精选的德国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套,包括《汽车技术基础教程》和《汽车技术专业教程》两册及配套的练习各一册。在德国,这套教材不仅多年来一直是汽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技术 基础教程 职业技术 进德 技术专业 汽车专业 加工工艺 德国职业教育 结构原理 选择和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走“茶凉”析
4
作者 王健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原单位 工作中的问题 选择和安排 工作方法 工作思路 合理化建议 责任和义务 讨人嫌 工作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