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者耐药HBV毒株C区和P区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彪 吴南屏 +1 位作者 Armin Bader Norbert Brockmey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 (HBV)耐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HAART)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 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盒 ,定量检测 36例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中 HBV- DNA,用 HBV- DNA C区和 P区引物常规扩增 HBV- DNA C区和 P区产物 ,PC... 目的 :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 (HBV)耐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HAART)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 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盒 ,定量检测 36例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中 HBV- DNA,用 HBV- DNA C区和 P区引物常规扩增 HBV- DNA C区和 P区产物 ,PCR产物纯化后测序 ,用 BL AST软件分析序列 ,与国际 HBV基因库对比。结果 :36例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中 ,HBV- DNA阳性 4例 (11.1% ) ,血清中 HBV- DNA拷贝数 3例在 10 4copies/ ml级 ,1例在 10 7copies/ ml级。对 1例 HBV- DNA在 10 7copies/ ml级标本进行 HBVDNA C区和 P区序列测定 ,用 BL AST软件与国际基因库对比 ,结果 ,C区 nt 2 4 12位 T→ C,nt 2 4 13位 T→ C,P区 nt 74 1位A→ G(YMDD→ YVDD)。结论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 ,HBV耐药可能与 HBV- DNA C区和 P区联合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药物作用 肝炎病毒 乙型 重叠感染 序列分析 DNA 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炬峰 许利军 +4 位作者 黄莺 解奕瑞 孙佳 苏俊威 朱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对HIV感染者骨代谢的影响及发生时间。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HAART的82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AART方案中含替诺福韦(tenofovird...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对HIV感染者骨代谢的影响及发生时间。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HAART的82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AART方案中含替诺福韦(tenofovirdisoproxil)或叠氮胸苷(azidothymidine)的不同分为替诺福韦组(41例)和叠氮胸苷组(41例),分析两组在服药后6、12、18、24、30个月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钙、血磷、血ALP浓度变化趋势,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案均能提高患者CD4+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替诺福韦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GFR[(120.71±62.85)mL/min与(110.08±39.18)mL/min]、血磷浓度[(1.25±0.19)mmoL/L与(1.22±0.21)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钙浓度[(2.32±0.12)mmol/L与(2.25±0.17)mmol/L]、血ALP浓度[99.0(79.5~124.0)U/L与80.0(60.5~96.0)U/L]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GFR、血钙浓度、血磷浓度逐渐下降,血ALP浓度继续升高。替诺福韦组患者在治疗30个月后比治疗前血钙浓度[(2.16±0.15)mmol/L与(2.25±0.17)mmol/L]、血磷浓度[(1.06±0.17)mmol/L与(1.22±0.21)mmol/L]、GFR[(98.13±30.43)mL/min与(110.08±39.18)mL/min]减少、血ALP浓度[110.0(98.5~120.5)U/L与80.0(60.5~96.0)U/L]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叠氮胸苷组患者随HAART时间延长血钙浓度、血ALP浓度增加,GFR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磷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叠氮胸苷组比较,替诺福韦组GFR、血钙浓度、血磷浓度减少和血ALP浓度增加更明显。结论:我国目前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对患者疗效显著,含替诺福韦的HAART方案会影响患者的骨代谢,导致GFR、血钙和血磷浓度减少,血ALP浓度增加。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及时干预和尽早调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药物疗法 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 作用 叠氮化合物/治疗应用 核苷类/治疗应用 CD4淋巴细胞计数 肾小球滤过率/血液 碱性磷酸酶/血液 钙/血液 磷/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甲基咪唑苯二氮(艹卓)酮类抗HIV-1药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许旋 罗一帆 +2 位作者 徐志广 赵军 刘展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24-1628,共5页
用分子力学MM3方法、量子化学MNDO法和从头算STO-3G基组计算了20个4H-甲基咪唑苯二氮(廿卓)酮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优势构型和电子结构,用逐步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得到其抗HIV-1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TIBO类... 用分子力学MM3方法、量子化学MNDO法和从头算STO-3G基组计算了20个4H-甲基咪唑苯二氮(廿卓)酮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优势构型和电子结构,用逐步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得到其抗HIV-1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TIBO类衍生物的体积越大,极性越小,即流水性越大对抑制HIV-1活性越有利.(2)C环N上H原子可能是化合物的正电活性部位.(3)R′原子与受体作用时可能作为电子给予体,前线轨道中S的贡献比O大得多,故含S的TIBO化合物比含O化合物的活性高.(4)苯环上连接吸电子基团对活性有利,由于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距离较近,极性较小,疏水性较大,故3位取代比2位取代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甲基咪唑苯二氮Chuo酮类抗HIV-1药物 量子化学 逆转录酶抑制剂 从头算 BP神经网络 艾滋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核酸hTERT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智勇 鞠晓明 +2 位作者 徐文怀 王振军 朱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反义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 ,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HT2 9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以hTERT为靶的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RT PCR扩增hTERTm... 目的 :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组分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反义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 ,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HT2 9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探讨以hTERT为靶的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RT PCR扩增hTERTmRNA 5′起始端 835bp的cDNA ,分别正向和反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pLXSN质粒中 ,转染包装细胞PT6 7后获得重组病毒 ,病毒感染大肠癌HT2 9细胞。处理前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hTERT蛋白表达 ,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仪和DNA片段电泳观察凋亡情况。结果 :反义hTERT作用大肠癌HT2 9细胞后hTERT表达下降 ,端粒酶活性被抑制 ,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反义hTERT对大肠癌细胞HT2 9端粒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细胞凋亡 ,hTERT有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 大肠癌细胞 肿瘤细胞 细胞培养 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