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克隆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修方明 曹雪涛 +2 位作者 周正芳 郑玲莉 叶天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转染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经G41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及培养上清中TNF活性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TNF的克隆株(B16-TNF_a^(+)).B16-TNF_a^(+)细胞的形态,体外增殖...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转染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经G41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及培养上清中TNF活性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TNF的克隆株(B16-TNF_a^(+)).B16-TNF_a^(+)细胞的形态,体外增殖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与野生型B16细胞无显著差异.体内致瘤性实验表明,B16-TNF_a^(+)细胞致瘤性下降,但致瘤性高低与接种细胞数量有关.小鼠皮下接种1.25×10~4或更多细胞,肿瘤结节形成率与接种细胞数量成负相关;而接种6.25×10~3细胞的小鼠肿瘤结节形成率反而高于2.5×10~4细胞接种的小鼠.接种B16-TNF_a^(+)的荷瘤小鼠长期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实验为进行肿瘤细胞靶向的TNF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 克隆株 基因转染 小鼠肿瘤 肿瘤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逆转录病毒介导 阳性克隆 细胞数量 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2基因联合治疗大鼠肝癌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家和 范瑞芳 +5 位作者 钱其军 尤天庚 薛惠斌 苏长青 曹惠芳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 :研究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 IL- 2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构建携带 m IL- 12基因、h IL- 2基因及 m IL- 12 +h IL-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 目的 :研究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 IL- 2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构建携带 m IL- 12基因、h IL- 2基因及 m IL- 12 +h IL-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 GCIL12 EXPN、PA317- GCXEIL2 PN和 PA317- GCIL12 EIL2 PN,分别与肝癌细胞 CBRH3以 1∶ 1混合接种于大鼠腹腔。观察其生存时间。 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 (PA317- GCXEXPN)和 h IL - 2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5± 1.2 ) d、(8.3± 0 .9) d和 (16 .7± 1.7) d;m IL - 12治疗组和 m IL - 12 +h IL - 2治疗组均长期存活。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与CBRH3的比例为 1∶ 10 0混合时 ,m IL - 12 +h IL - 2治疗组仍能长期存活 ,而 m IL - 12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7± 1.8) d。腹腔接种 CBRH3后 1、3、5、7d,采用 m IL- 12 +h IL- 2治疗后 35 d生存率分别为 10 0 %、10 0 %、30 %、15 %。 结论 :携带 m IL- 12和 h IL - 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介导 白细胞介素12 肝细胞癌 基因治疗 腹腔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PrVEa株gD基因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德时 兰盛银 +2 位作者 洪文洲 吴美洲 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3,共6页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将PrVEa株gD基因整合进PK 15细胞染色体中,建立起表达gD蛋白的细胞系PKD。通过荧光观察,发现PKD表达的gD分布在细胞膜上,具备原有的免疫反应性;同时,还发现gD蛋白在PKD细胞膜上呈明显极性分布。PCR技术和间接... 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将PrVEa株gD基因整合进PK 15细胞染色体中,建立起表达gD蛋白的细胞系PKD。通过荧光观察,发现PKD表达的gD分布在细胞膜上,具备原有的免疫反应性;同时,还发现gD蛋白在PKD细胞膜上呈明显极性分布。PCR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对PKD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PKD细胞的生长速度及形态与正常PK 15细胞无明显差异。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rVEa株基因组转染PKD细胞,在转染后30h细胞发生典型病变,表明PKD细胞对脂质体的毒害具有耐受性。TCID50测定结果显示:PKD对PrVEa株增殖尽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PrVEa株仍能在其上正常增殖。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所构建的细胞系PKD可用于构建PrVEa株gD基因缺失毒株,为PrVEa株gD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提供了必备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 D细胞 逆转录病毒介导 正常 细胞系 基因缺失 转基因细胞 Ea株 毒株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卵巢癌p53基因治疗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丽萍 潘秀英 +2 位作者 刘玉京 李娜 王申五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27-430,F004,共5页
目的 :评价人卵巢癌的 p5 3基因治疗效果。 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 p5 3的逆转录病毒转导 p5 3蛋白表达缺如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p5 3基因能够... 目的 :评价人卵巢癌的 p5 3基因治疗效果。 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 p5 3的逆转录病毒转导 p5 3蛋白表达缺如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p5 3基因能够在体外及小鼠体内人卵巢癌细胞SK OV 3中表达 ,并对人卵巢癌生长有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为 5 7%~ 88% ;对体内肿瘤抑制率为 40 %。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野生型p5 3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基因治疗 逆转录病毒介导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a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系(C6)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李永宁 任祖渊 +7 位作者 王维钧 马文斌 王任直 苏长保张连峰 冯颖 鞠丽梅 马耀文 蔡有余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7-63,共7页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构建了含有完整编码TNFcDNA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tnf,用Lipofectamine将重组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培养获得抗性克隆,用NIH3T3细胞测... 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构建了含有完整编码TNFcDNA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tnf,用Lipofectamine将重组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培养获得抗性克隆,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获得滴度为5×105CFU/ml的细胞克隆。利用病毒上清液感染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得到G418抗性克隆细胞C6pLXSN-tnf,经PCR检测,TNFcDNA完整地整合在细胞基因组中。测定C6pLXSN-tnf细胞上清中TNF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TNF有相对稳定的表达(48~180U/ml106cells/24h)。实验还显示经TNF基因转导的C6pLXSN-tnf细胞生长速度较之亲本肿瘤细胞C6明显下降,基因修饰后的肿瘤细胞在Wistar大鼠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进一步用超离心法浓缩病毒对胶质瘤移植模型进行了体内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 肿瘤细胞 表达 胶质瘤细胞 恶性 逆转录病毒介导 滴度 抗性 生长 整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vIL-10表达对小鼠MLC和心脏移植存活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建辉 杨彦强 +2 位作者 陈永雄 黄凌虹 余学清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病毒白介素 10 (vIL 10 )基因表达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反应和心脏移植存活期的影响。【方法】将vIL 10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取vIL 10重组逆转录病毒上清加入BABL/c和CBA/J混合淋巴细...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病毒白介素 10 (vIL 10 )基因表达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反应和心脏移植存活期的影响。【方法】将vIL 10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取vIL 10重组逆转录病毒上清加入BABL/c和CBA/J混合淋巴细胞中培养 ,液闪测量。在新生CBA/J小鼠心脏移植时 ,将vIL 10上清 10 μL(10 0 0pfu)注入移植心脏内 ,观察其对心脏移植存活期的影响。【结果】vIL 10抑制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其抑制效应随vIL 10病毒上清的增加而增加 ,逆转导病毒介导的vIL 10表达使小鼠心脏移植存活期从 (11± 1)d延长至 (2 8± 3)d (P <0 0 1)。【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vLL- 10表达抑制小鼠MLR ,使小鼠心脏移植存活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药理学 心脏移植 逆转录病毒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原位肺癌的治疗效应
7
作者 马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8-38,共1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所有肺癌中所占比例比较高.达75%-80%.但所有治疗措施中仅10%有一定效果,其它均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其发病机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并逐渐认识到,这类癌症的发生与多基因的...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所有肺癌中所占比例比较高.达75%-80%.但所有治疗措施中仅10%有一定效果,其它均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其发病机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并逐渐认识到,这类癌症的发生与多基因的变异有关.其中,p53抑癌基因的突变(如Tp53)在人类肺癌中最为普遍,因此,肺癌细胞中野生型p53功能的恢复有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观察了表达野生型p5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应用于原位肺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野生型P53基因 治疗效应 逆转录病毒介导 瘤细胞 类癌 TP53 人类 逆转录病毒载体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
8
作者 肖农 曹雪涛 +3 位作者 于益芝 雷虹 马施华 章卫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TIL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基因 转染 重组腺病毒介导 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功能 瘤细胞 细胞毒效应 生物活性因子 逆转录病毒介导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TNF基因转染的LAK细胞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楼国良 闵碧荷 +2 位作者 孟沛霖 曹雪涛 章卫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9-33,共5页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鼠LAK细胞中,结果发现,转染TNF基因的LAK细胞比正常LAK细胞和转染对照基因的LAK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NF,其体外生长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升高,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其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 在逆转录病毒介导下将TNF基因转染入鼠LAK细胞中,结果发现,转染TNF基因的LAK细胞比正常LAK细胞和转染对照基因的LAK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NF,其体外生长能力和杀伤活性均显著升高,抗TNF单抗可显著抑制其体外杀伤活性,表明其杀伤活性升高是由基因转染后所表达的TNF介导的.将较低数量的TNF基因转染的LAK细胞与IL~2联合腹腔内注射后,对腹水型肝癌小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TNF基因 腹腔内注射 小鼠 肝癌 腹水 转染 体外杀伤活性 分泌 逆转录病毒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基因修饰口腔鳞癌DNL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关祥 李涛 +4 位作者 张志愿 邱蔚六 胡亮 程枫 陈诗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4-274,共1页
本研究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TNF-α基因对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淋巴细胞(DNL)进行了转导,利用PCR技术、TNF-α活性检测技术、G418培养基筛选试验,对其转导成功与否进行了分析;通过MTT比色法及基因修饰DNL杀伤Tca8113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本研究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TNF-α基因对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淋巴细胞(DNL)进行了转导,利用PCR技术、TNF-α活性检测技术、G418培养基筛选试验,对其转导成功与否进行了分析;通过MTT比色法及基因修饰DNL杀伤Tca8113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比较了转导及未转TNF-α基因DNL在含rIL-2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基因 转导 口腔鳞癌 抗肿瘤 实验研究 RIL-2 Tca8113细胞 活性检测 逆转录病毒介导 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