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林伟民 林小龙 +4 位作者 王盈盈 林俊 郭卫中 林成寿 林旺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2-929,共8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与股骨普通逆行髓内针、股骨内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研究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的优势。方法设计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对1名男性志愿者的下肢骨进行CT扫描,建...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与股骨普通逆行髓内针、股骨内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研究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的优势。方法设计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对1名男性志愿者的下肢骨进行CT扫描,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分割以建立股骨远端A2、A3型骨折模型。建立内固定物三维模型。对于A2型骨折,采用股骨内髁逆行小型髓内针(小型组)、标准型髓内针(标准组)、普通逆行髓内针(普通组)以及股骨内髁锁定钢板(钢板组)进行内固定。对于A3型骨折,则分别采用上述一种内固定物联合外髁钢板进行内固定。对A2、A3型骨折模型施加600 N轴向载荷及4 N·m扭转载荷,观察各组模型中股骨位移、应力,内固定物位移、应力,内固定物与骨骼间微动量,以及骨折两断端相对位移。结果A2、A3型骨折轴向载荷下标准组及标准联合组的内固定物位移峰值、应力峰值最小。A2、A3型骨折扭转载荷下标准组及标准联合组的股骨和内固定物位移峰值最小。标准联合组骨折两断端相对位移最小。结论对比股骨内髁锁定钢板和普通逆行髓内针,新型股骨内髁逆行髓内针在减少应力集中和降低内固定物失效风险方面显示出力学优势,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股骨远端A2型骨折,或者联合股骨外髁钢板用于固定股骨远端A3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股骨内髁 逆行髓内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星火 杨述华 +2 位作者 张劲松 杨操 张宇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3年12月对29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21例,逆行髓内针固定5例,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3例。结果术后无针眼感染、血管损伤、医源性桡...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3年12月对29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21例,逆行髓内针固定5例,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3例。结果术后无针眼感染、血管损伤、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螺纹针折断,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征象。1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经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29例术后8—12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百分评分标准,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25/29)。结论经皮穿针和逆行髓内针固定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针 逆行髓内针 肱骨近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