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大脑的奥秘:神经示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浩 高雨欣 +1 位作者 王楠 韩俊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798,共10页
为了深刻理解神经示踪技术,综述了其演进历程、原理、应用及其在神经科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首先,回顾了传统的神经示踪技术,以肽类标志物、传统染料等为例,分析了顺行和逆行标记2种方法.然后,介绍了用于示踪神经环路的病毒... 为了深刻理解神经示踪技术,综述了其演进历程、原理、应用及其在神经科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首先,回顾了传统的神经示踪技术,以肽类标志物、传统染料等为例,分析了顺行和逆行标记2种方法.然后,介绍了用于示踪神经环路的病毒工具的最新进展,包括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单纯孢疹病毒、腺相关病毒等,揭示了其如何帮助理解大脑复杂的工作机制,探讨了其演化历史、类型以及在大脑科学和神经环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在脑连接组学、人类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这些技术的创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奥秘,改善神经健康,并应对神经相关疾病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示踪技术 神经科学 病毒工具 顺行标记 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医学院举办全国“神经组织荧光标记技术”讲习班
2
作者 帅建中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神经组织荧光标记技术是当代神经解剖学特别是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兄弟院校的要求和为了与国内同行切磋交流这一方面的工作,并把此技术推向纵深。中国解剖学会湖南分会根据苏鸿森付教授等近年开展这方面研究工... 神经组织荧光标记技术是当代神经解剖学特别是化学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兄弟院校的要求和为了与国内同行切磋交流这一方面的工作,并把此技术推向纵深。中国解剖学会湖南分会根据苏鸿森付教授等近年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 荧光标记技术 医学院 医学院校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GCs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邱伟强 张纯 +1 位作者 王薇 卫若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逆行标记,用立体定位仪将大鼠固定,根据大鼠双侧上丘和外侧膝状体在颅骨表面的投影,在投影处钻4个骨孔,每孔注入10g/... 目的研究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逆行标记,用立体定位仪将大鼠固定,根据大鼠双侧上丘和外侧膝状体在颅骨表面的投影,在投影处钻4个骨孔,每孔注入10g/L的荧光金2μL。2周后采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缺血再灌注组(7只)和治疗组(21只)。其中治疗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予以0.1%Y12315μL右眼玻璃体腔注射分为1、3、6h组,每组7只大鼠。于再灌注后24 h取其视网膜铺片,用荧光显微镜拍照并计算赤道部以内RGCs的数目,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治疗组的RGCs数量均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治疗组中1h和3h给药组的RGCs数量明显多(P<0.01),而6h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Y1231可有效地保护RG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甘氨酸位点拮抗剂 缺血再灌注 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展神经核和前庭神经核内GABA反应神经元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 被引量:1
4
作者 严瑛 迟焕芳 +3 位作者 王守彪 梅光东 倪同上 祝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标记结合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大鼠的展神经核和前庭神经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以及其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结果表明:注射HRP于大...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标记结合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大鼠的展神经核和前庭神经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以及其向动眼神经核的投射。结果表明:注射HRP于大鼠动眼神经核内直肌亚核后,在对侧展神经核区以及前庭神经核、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中发现HRP单标记细胞;在前庭神经核内,可见HRP单标记、GABA阳性和HRP/GABA双标记三类神经元,其中HRP/GABA双标记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47.1%。结果表明GABA在前庭神经核向动眼神经核的抑制性投射中起一定作用,而在展神经核向动眼神经核投射的核间通路中,可能不是起主要作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逆行标记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Γ-氨基丁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疼痛中“应对反应”行为相关通路的确定 被引量:7
5
作者 Huang TW 陈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1-482,共2页
动物和人类对伤害刺激表现出两种类型的反应,一种是"反射性防御反应(reflexive defensive re-sponses)",另一种是"应对反应(coping responses)";然而,产生这两种行为的神经通路却仍然不清楚.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 动物和人类对伤害刺激表现出两种类型的反应,一种是"反射性防御反应(reflexive defensive re-sponses)",另一种是"应对反应(coping responses)";然而,产生这两种行为的神经通路却仍然不清楚.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消融、电生理、逆行标记、免疫染色、行为学测试等手段对小鼠两种行为反应神经通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C1Cre和LBX1Flpo在脊髓共表达的神经元是疼痛相关反应所必需的,此类神经元的消融会导致引起持续性疼痛刺激(包括皮肤捏伤和烧伤)所诱发的"应对反应"行为丧失,但不影响任何"反射性防御反应".该研究揭示了皮肤体感系统中与"应对反应"相关的一个基本通路,并首次尝试使用"反射防御反应"来测量持续性疼痛的有效性,为疼痛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疼痛 防御反应 神经通路 行为反应 行为学测试 反射性 研究人员 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光照对母鸡离顶盖通路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胥佳利 胡满 +2 位作者 李慧超 刘春凌 张利卫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4,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神经调节机制,采用神经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强度光照对母鸡离顶盖通路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将120日龄母鸡右眼遮光5 d后向丘脑圆核引入微量30%HRP,48 h后解除遮... 为进一步探究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神经调节机制,采用神经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强度光照对母鸡离顶盖通路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将120日龄母鸡右眼遮光5 d后向丘脑圆核引入微量30%HRP,48 h后解除遮光并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刺激1~1.5 h,暗适应1.5 h后灌流固定,取脑制作连续冰冻切片,用TMB法检测离顶盖通路HRP逆行标记神经细胞,通过Fos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基因在这些部位的表达。结果显示,母鸡离顶盖通路各核团对不同强度的光刺激有不同的反应,SGC层和ROT核对30 lx光照最为敏感,而SP/IPS核对40 lx光照反应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逆行标记 光照刺激 C-FOS基因 离顶盖通路 母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扣带回与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纤维联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 曹宇 汤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观察和计数在扣带回被逆行标记的细胞。结果表明 ,投射到颜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扣带回的吻、腹侧部 ;投射到前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尾、背侧部 ;未见到从扣带回投射到后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内微电极刺激 逆行荧光标记 扣带回 大脑皮质运动区 大鼠 神经纤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髓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分布特点
8
作者 肖芳莉 李国超 +4 位作者 马腾飞 黄姗姗 徐文华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了解正常及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的牙髓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TG)内分布情况及其投射关系,为临床通过TG治疗TN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两组大鼠不同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荧光探针,用荧光显微镜观察TG中荧... 目的了解正常及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的牙髓神经胞体在三叉神经节(TG)内分布情况及其投射关系,为临床通过TG治疗TN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两组大鼠不同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荧光探针,用荧光显微镜观察TG中荧光标记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大鼠分别在右下及左上中切牙髓腔内注入绿色荧光探针Fast Di O 72 h后,分别在右侧TG后外侧区、左侧TG中段区观察到数个、成簇分布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神经元;将两组大鼠右下及左上中切牙髓腔内分别注入Fast Di O、Fast Di I两种荧光探针,72 h后在其同侧TG的后外侧区和中间区分别观察到成簇分布的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的神经元;两组大鼠左侧上中切牙及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内分别注入荧光探针Fast Di I和Fast Di O,72 h后在同侧TG的后外侧区和中段区分别观察到成簇分布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的神经元。经统计学比较,两组之间相应牙髓神经胞体在TG内分布区域、数量及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三叉神经上、下颌支神经胞体投射于同侧TG,并有一定区域性;TN产生不改变TG内神经元数量及投射联系,其可能与三叉神经功能活动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束路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的局部调控及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邱欣彤 史英武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利用重组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追踪技术,观察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突触前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方法:在成年雄性C57小鼠一侧盆神经注射伪狂犬病毒,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利用重组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追踪技术,观察小鼠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突触前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上级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方法:在成年雄性C57小鼠一侧盆神经注射伪狂犬病毒,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全脑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特异性标记脊髓神经元,观察盆神经初级传入的突触前神经元与痛相关神经元的共存情况。结果:将伪狂犬病毒介导的逆行跨多突触病毒注入盆神经后,脊髓和脑内大量核团,如下丘脑、运动皮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和腰骶髓后连合核(DCN)都可观察到密集分布的突触前神经元。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DCN内存在大量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且SPR阳性神经元与盆神经跨突触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不共存,这些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呈GABA阳性。结论:DCN是盆神经初级传入在脊髓的关键中继部位,内脏伤害性信息可能在DCN处进行初级调控后向上逐级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神经 初级传入 腰骶髓后连合核 逆行跨多突触标记病毒 SP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