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岛状皮瓣“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栋 张世民 +2 位作者 王欣 李继峰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模型,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中"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作用。方法:在兔后肢内侧设计切取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3cm×3cm,蒂长4cm,蒂部含1cm宽筋膜),每组10个皮瓣,进行同体对照。...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模型,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中"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作用。方法:在兔后肢内侧设计切取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3cm×3cm,蒂长4cm,蒂部含1cm宽筋膜),每组10个皮瓣,进行同体对照。对照组:血管蒂部不做处理,即保留"瓣膜失效"和"迷宫"两种回流途径;实验组:于血管蒂正中位置结扎两伴行静脉干,即阻断"瓣膜失效"途径。放松止血带后,连续测定1h内大隐静脉压力。术后1周测定皮瓣成活率。动物处死后蒂部组织学观察。结果:(1)测定10、20、30、40、50、60min的大隐静脉压平均值,对照组为:29.24、29.01、27.24、25.67、24.98、24.84mmHg;实验组为:37.16、36.70、37.07、36.82、35.33、37.56mmHg。在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1周两组皮瓣平均成活率比较,对照组为(97.09±3.12)%>实验组为(87.51±13.74)%(t=2.26,P<0.05)。(3)两组皮瓣蒂部均有散在分布的扩张小静脉,实验组要多于对照组。结论:(1)"迷宫"途径较"瓣膜失效"途径更难于实现静脉逆流。(2)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以"瓣膜失效"途径为主要方式,"迷宫"途径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 逆行 静脉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2组 ,进行同体对照 ,每组 10个皮瓣。组 1保留隐动静脉血管鞘的完整 ,即保留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组 2在手术显微镜下 (× 10 )将 3根血管相互分开 ,各自游离 3cm ,即完全破坏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 ,但不损伤 3根动静脉血管。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分别在 5、15、3 0和60min测定静脉压力 ,术后 10d测定皮瓣成活率 ,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两组皮瓣的静脉压力均升高 ,约 15min达到高峰 ,后缓慢下降 ,约在 3 0min达到新的平衡。组 2在 3 0、60min的静脉压力均显著低于组 1(P <1.0 1)。但组 1皮瓣成活率 ( 94.5 % )与组 2 ( 10 0 %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逆行岛状皮瓣中 ,瓣膜失活途径”较“迷宫途径”更容易实现静脉血的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外科皮 逆行 静脉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晓波 苏薇洁 +2 位作者 朱文 马忠超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 设计 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栋 李双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0,共3页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 逆行岛状皮瓣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1976年,Bostwick描述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筋膜瓣用于头面部创面的修复。王炜、鲁开化(1982)和Stock(1983)又分别报道将桡动脉游离皮瓣(中国皮瓣)改为带远端血管蒂移位,形成逆行岛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创面和进行拇指再造。之后的20余年间,10余种带知名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被开发出来,主要用于修复肢体远端损伤。该类皮瓣采用逆行血流的方式,能在不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前提下,将近侧供区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单且一期完成,这对修复容易受伤而又缺乏远侧组织、不能应用近端蒂皮瓣的腕踝和手足肢端等部位,极具临床价值。本文对逆行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情况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 静脉回流 肢体远端损伤 逆行筋膜 颞浅血管为蒂 显微外科技术 面部创面 游离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伟 杨康胜 +5 位作者 麦海妙 夏坚祯 杨文娜 区广鹏 黄瑞良 余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84-288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 目的:探讨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损伤术后感染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部损伤术后创面反复不愈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VSD护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修复缺损的患者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0.5岁,皮肤坏死缺损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缺损面积4.0 cm×5.5 cm^10.5 cm×5.5 cm,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及外观,抗磨抗压性,穿鞋及负重行走及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以及满意度等。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1个窦道,边缘有点发黑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瓣外观良好,色泽正常,随访1~12个月,随访发现均正常穿鞋,无皮瓣磨损、溃烂,抗压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5~8 mm,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轻度色素沉淀,瘢痕不明显,对行走无任何影响,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显示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小腿外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损伤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提供了良好的覆盖,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逆行 足跟损伤术后感染 皮肤坏死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吉林 林向进 +2 位作者 张家兴 何葆华 张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32-233,共2页
目的 :为以第 2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成人手标本 40个 ,分别进行血管 ABS灌注 ,血管造影 ,制作透明标本 ,观察第 2掌背动脉发起、走行和吻合。结果 :第2掌背动脉在指蹼间隙与掌深弓的深部穿支有吻合支相连 ... 目的 :为以第 2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新鲜成人手标本 40个 ,分别进行血管 ABS灌注 ,血管造影 ,制作透明标本 ,观察第 2掌背动脉发起、走行和吻合。结果 :第2掌背动脉在指蹼间隙与掌深弓的深部穿支有吻合支相连 ,在指蹼处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之间有吻合。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 血液供给 组织学 逆行 掌背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4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潘希贵 田青业 +2 位作者 胡红军 潘朝辉 王成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通过活体及标本解剖观测,为第4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活体(80侧手)用Doppler血流探测仪检查第4掌背动脉的出现率。8例新鲜的成人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2例在第3指掌侧总... 目的:通过活体及标本解剖观测,为第4掌背动脉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40例活体(80侧手)用Doppler血流探测仪检查第4掌背动脉的出现率。8例新鲜的成人手标本灌注红色乳胶,2例在第3指掌侧总动脉起点处加压灌美蓝。结果:第4掌背动脉的出现率为96%。以其血供来源将其分为3型。其血供的基础是第4掌背动脉远近侧轴点处2条较粗大的皮支,皮支之间在筋膜层构成了丰富的网状血管结构,在指蹼处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分支之间有吻合支相连,设计以此吻合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适宜于修复小指、环指远指节间关节以近的不同平面的皮肤缺损,特别适宜于小指脱套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逆行 掌背动脉 解剖学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超峰 陈绍宗 +1 位作者 冯剑 高卫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39,共1页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修复 指端缺损 指动脉 侧方 甲床 延长术 手指末节缺损 治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继锋 刘曦明 +3 位作者 王华松 黄卫兵 汪国栋 黄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86-3986,共1页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损后,常出现骨、肌腱及钢板外露,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逆行修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踝部皮肤缺损 临床研究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小腿下段 钢板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13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永光 李超 +1 位作者 吴学建 任有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4-804,共1页
关键词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 修复 下肢软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凯 杨宝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1例(食指6例,中指12例,环指3例)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质...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1例(食指6例,中指12例,环指3例)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逆行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腹软组织缺损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兆明 蔡斌 关信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65-965,共1页
拇指腹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近年来报道较多,有鱼际带蒂皮瓣、指侧方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足趾游离皮瓣等,各种方法各有利弊^[1],如传统带蒂皮瓣其操作方便,手术风险较小,但需二次手术且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差;
关键词 拇指腹软组织缺损 逆行修复 鱼际 示指背侧 指侧方 疗效 带蒂皮 游离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13
作者 宫文武 崔勇 +2 位作者 胡忠民 韩宇峰 金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2-722,共1页
关键词 逆行修复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 手部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14
作者 肖目张 龙剑虹 黄晓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转移修复13例由车祸外伤、疤痕溃疡、肿瘤等所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6cm×14cm,...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转移修复13例由车祸外伤、疤痕溃疡、肿瘤等所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6cm×14cm,跟骨外露最大面积5cm×10cm。结果:共切取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13块,其中1例岛状筋膜皮瓣术后坏死,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愈合,其余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供瓣区所植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内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筋膜皮 移植 修复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早期修复足部电烧伤创面
15
作者 张礼廷 徐立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42-1143,共2页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 ,对 2 1例足部电烧伤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 1例中 19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 ,2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治愈 ,经 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 ,对 2 1例足部电烧伤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 1例中 19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 ,2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治愈 ,经 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 ,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逆行 修复 足部 电烧伤 创面 外科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磊 米增法 +4 位作者 孟红阳 张新合 杨新蕾 郭志谦 江碧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0-330,共1页
严重深度烧伤对手功能及外观破坏均较大,若治疗不及时,不得当,易造成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自2003年8月到2010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32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逆行修复 桡动脉 手深度烧伤 严重深度烧伤 深度烧伤创面 治疗效果 功能障碍 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延琴 刘慧玲 牛志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心理干预、疼痛的评估、皮瓣血运的观察、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结果皮瓣外观及质地恢复好,手指功能满意等。结论该皮瓣创伤小、血供可靠、... 目的 探讨微型带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采用心理干预、疼痛的评估、皮瓣血运的观察、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等。结果皮瓣外观及质地恢复好,手指功能满意等。结论该皮瓣创伤小、血供可靠、手术简单,供区的功能损害较小,且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皮瓣成活的关键,而有效预防血管危象则能为皮瓣生机的维持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指固有动脉 逆行 指端皮肤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12例
18
作者 谢振军 孙怀钦 +3 位作者 张静 王献伟 孙勇 孙华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9-400,共2页
小腿下段、足踝部尤其是足跟皮肤缺损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本科自1999年2月至2001年10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12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 修复 下肢软组织缺损 逆行带蒂移植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华东 周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90-2990,共1页
拇指在手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拇指外伤后应尽量保留拇指的长度及功能,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在临床上多见.多用皮瓣修复,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我们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拇指背动脉逆行... 拇指在手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拇指外伤后应尽量保留拇指的长度及功能,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在临床上多见.多用皮瓣修复,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我们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1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背动脉 动脉 应用 逆行修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功能活动 肌腱外露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明新 阚世廉 张建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节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所有骨折愈合。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切取面积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 移植 逆行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