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反馈与前馈的二自由度电液振动台复合控制
被引量:
8
1
作者
芮光超
侯冬冬
沈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7,共7页
为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精度,以电液振动台为控制对象,针对电液伺服系统液压固有频率较低、阻尼比较小等特点,提出一种三状态反馈控制与前馈逆模型控制相结合的二自由度复合控制策略。利用加速度反馈和速度反馈分别提高位置闭环系...
为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精度,以电液振动台为控制对象,针对电液伺服系统液压固有频率较低、阻尼比较小等特点,提出一种三状态反馈控制与前馈逆模型控制相结合的二自由度复合控制策略。利用加速度反馈和速度反馈分别提高位置闭环系统的液压动力机构的阻尼比和液压固有频率,以保证系统在稳定条件下拓展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前馈逆模型控制能够改善实验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一步拓展系统频宽,提高电液振动台波形复现精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二自由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三状态反馈
前馈
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弱电网条件下提升LCL型逆变器稳定性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
10
2
作者
郑勇
唐莎莎
+1 位作者
张丽
杨佳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1,共11页
弱电网条件下,由于逆变器并网阻抗与电网阻抗之间不匹配程度增加,导致并网逆变器可能失稳。为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可提高系统相角裕度的新型控制方式。根据逆变器的分层控制结构,分别在控制层的电流内环引入带有延时补偿的有限...
弱电网条件下,由于逆变器并网阻抗与电网阻抗之间不匹配程度增加,导致并网逆变器可能失稳。为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可提高系统相角裕度的新型控制方式。根据逆变器的分层控制结构,分别在控制层的电流内环引入带有延时补偿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在电压外环引入逆模型前馈控制,通过这2种控制的引入降低了系统控制环路的阶数,提高逆变器输出阻抗的相角裕度和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LCL型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波形,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稳定性
有限集
模型
预测
逆模型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柔性放大机构的动力学前馈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海涛
赖磊捷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纳米级精度微位移驱动与控制通常使用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柔性机构来实现。但是压电陶瓷驱动器行程较小,需要使用柔性放大机构对其位移进行放大,并且压电陶瓷驱动器存在蠕变和迟滞等非线性特性,而这些非线性特性极大影响了其输出位移经...
纳米级精度微位移驱动与控制通常使用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柔性机构来实现。但是压电陶瓷驱动器行程较小,需要使用柔性放大机构对其位移进行放大,并且压电陶瓷驱动器存在蠕变和迟滞等非线性特性,而这些非线性特性极大影响了其输出位移经放大机构放大后的运动精度。针对以上两点,将传统桥式机构的4条桥臂用Scott-Russell机构代替,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放大机构。同时,采用基于动力学逆模型前馈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提升放大机构的控制带宽和运动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在1 Hz输入频率下的均方根跟踪误差相较传统PID反馈控制降低了33%,在10 Hz下降低了73%,说明了基于动力学逆模型前馈控制同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能够大幅度提高放大机构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驱动器
柔性放大机构
逆模型前馈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制
被引量:
3
4
作者
沈刚
李戈
+2 位作者
侯冬冬
朱真才
李翔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1-930,共10页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具有集成模拟被测试件在振动与加载耦合工况下动态性能的优势,针对振动模拟对力加载系统产生的干扰多余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力干扰观测器,以提高加载力跟踪精度.首先,建立了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具有集成模拟被测试件在振动与加载耦合工况下动态性能的优势,针对振动模拟对力加载系统产生的干扰多余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力干扰观测器,以提高加载力跟踪精度.首先,建立了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其次,利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算法辨识了力加载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然后,利用零相差跟踪技术设计了力加载系统的前馈逆模型;最后,设计了力干扰观测器,搭建了水平向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力干扰观测器可有效降低由于振动扰动而产生的干扰多余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控制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
干扰观测器
前馈
逆
模型
传递函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反馈与前馈的二自由度电液振动台复合控制
被引量:
8
1
作者
芮光超
侯冬冬
沈刚
机构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511)
文摘
为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精度,以电液振动台为控制对象,针对电液伺服系统液压固有频率较低、阻尼比较小等特点,提出一种三状态反馈控制与前馈逆模型控制相结合的二自由度复合控制策略。利用加速度反馈和速度反馈分别提高位置闭环系统的液压动力机构的阻尼比和液压固有频率,以保证系统在稳定条件下拓展系统工作频率范围;前馈逆模型控制能够改善实验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一步拓展系统频宽,提高电液振动台波形复现精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二自由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三状态反馈
前馈
逆
模型
Keywords
electro-hydraulic position servo system, three variable feedback control, inverse model feed-forward control
分类号
TH137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P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弱电网条件下提升LCL型逆变器稳定性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
10
2
作者
郑勇
唐莎莎
张丽
杨佳霖
机构
重庆涪陵电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1,共11页
文摘
弱电网条件下,由于逆变器并网阻抗与电网阻抗之间不匹配程度增加,导致并网逆变器可能失稳。为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可提高系统相角裕度的新型控制方式。根据逆变器的分层控制结构,分别在控制层的电流内环引入带有延时补偿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在电压外环引入逆模型前馈控制,通过这2种控制的引入降低了系统控制环路的阶数,提高逆变器输出阻抗的相角裕度和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LCL型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波形,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
弱电网
稳定性
有限集
模型
预测
逆模型前馈
Keywords
weak grid
stability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on
inverse model feedforward
分类号
TM464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柔性放大机构的动力学前馈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海涛
赖磊捷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出处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5275)。
文摘
纳米级精度微位移驱动与控制通常使用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柔性机构来实现。但是压电陶瓷驱动器行程较小,需要使用柔性放大机构对其位移进行放大,并且压电陶瓷驱动器存在蠕变和迟滞等非线性特性,而这些非线性特性极大影响了其输出位移经放大机构放大后的运动精度。针对以上两点,将传统桥式机构的4条桥臂用Scott-Russell机构代替,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放大机构。同时,采用基于动力学逆模型前馈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提升放大机构的控制带宽和运动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在1 Hz输入频率下的均方根跟踪误差相较传统PID反馈控制降低了33%,在10 Hz下降低了73%,说明了基于动力学逆模型前馈控制同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能够大幅度提高放大机构的跟踪精度。
关键词
压电陶瓷驱动器
柔性放大机构
逆模型前馈
控制
Keywords
piezoelectric ceramic driver
flexible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feedforward control based on inverse model
分类号
TP273.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制
被引量:
3
4
作者
沈刚
李戈
侯冬冬
朱真才
李翔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矿山机电装备重点实验室
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
出处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1-93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55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2014CB049404)
+1 种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_16R6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文摘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具有集成模拟被测试件在振动与加载耦合工况下动态性能的优势,针对振动模拟对力加载系统产生的干扰多余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力干扰观测器,以提高加载力跟踪精度.首先,建立了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其次,利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算法辨识了力加载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然后,利用零相差跟踪技术设计了力加载系统的前馈逆模型;最后,设计了力干扰观测器,搭建了水平向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系统实验台,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力干扰观测器可有效降低由于振动扰动而产生的干扰多余力.
关键词
电液伺服控制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
干扰观测器
前馈
逆
模型
传递函数辨识
Keywords
electro-hydraulic servo control
coupling between vibration and force loading
disturbance observer
feedforward inverse model
transfer functio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反馈与前馈的二自由度电液振动台复合控制
芮光超
侯冬冬
沈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弱电网条件下提升LCL型逆变器稳定性的控制策略
郑勇
唐莎莎
张丽
杨佳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柔性放大机构的动力学前馈复合控制方法
吴海涛
赖磊捷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振动与力加载耦合的电液伺服控制
沈刚
李戈
侯冬冬
朱真才
李翔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