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土地开发权转移与农民的逆市民化
- 1
-
-
作者
刘丽娟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6,共12页
-
基金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149)
广东省202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4JKDY057)。
-
文摘
土地开发中的增值收益分配与农民市民化进程紧密关联。基于对东莞Q村的实地调研发现,以Q村为代表的珠三角核心农村地区以集体土地开发为基础,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推进了本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作为集体经济成员在事实上享受了土地非农化所带来的增值收益,但在实践中这种土地权利的赋予使得本地农民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呈现一种弱市场竞争、去劳动化的“逆市民化”状态。市民化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市民化的基础,实践证明直接赋予农民土地权利并不一定能够有效提升其市民化能力,反而有可能让这部分恰好占据特定区位的农民成为土地食利者,由此形成对地租经济收益的过度依赖而无法向真正的现代化的市民转型。这表明,农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的分配应遵循公平发展导向,充分保障国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主导权、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等,进而保障全民能够公平享受土地权利,为农民市民化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
-
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城市化
逆市民化
珠三角地区
人的现代化
-
Keywords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urbanization
anti-citizenizatio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modernization of people
-
分类号
F32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土地发展权配置与失地农民逆市民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一晗
-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13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县域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1CSH010)。
-
文摘
土地发展权配置与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密切相关。在中国征地补偿实践中,主要形成了剥削型、转换型、转移型三种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在城乡统筹的现实需求与“空间正义”的理论导向下,以留用地制度为代表的转移型土地发展权配置成为了征地安置的主要方向。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经验发现,土地发展权的过度转移虽然为失地农民提供了长远的物质保障,但却造成了逆市民化的意外后果,农民生产生活不断向村庄收缩,最终陷入城市融入困境。土地发展权转移的实质在于让少数失地农民占取了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长性收益,这种不平衡分配不仅抑制了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还无形中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共发展资源造成了损耗,不利于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发展权配置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在国家统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分配结构,在为失地农民提供基础保障的前提下,促进整体市民化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征地补偿
留地安置
逆市民化
-
分类号
F2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C916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