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
1
作者 李悦 李为民 +3 位作者 谷宏越 刘培栋 宋丽云 王凤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通过比较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间隔部旁路 (间隔部旁路组 )和非间隔部旁路 (非间隔部旁路组 )患者旁路前传和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及传导时间... 目的 :探讨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通过比较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间隔部旁路 (间隔部旁路组 )和非间隔部旁路 (非间隔部旁路组 )患者旁路前传和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及传导时间的不同 ,探悉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2 7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间隔部旁路 6例 ,非间隔部旁路 2 1例。两组患者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2 5 9± 3 3 )ms比 ( 2 66± 2 4)ms ,P >0 0 5〕、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 2 62± 3 1)ms比 ( 2 71± 17)ms ,P >0 0 5〕和心动过速频率〔( 168± 3 1)次 /分比 ( 176± 2 5 )次 /分 ,P >0 0 5〕无显著性差异。与非间隔部旁路组患者相比 ,间隔部旁路组患者旁路前传时间〔( 76± 2 1)ms比 ( 3 9± 13 )ms ,P <0 0 1〕和房室结逆传时间〔( 10 3± 3 5 )ms比 ( 4 6± 19)ms ,P <0 0 1〕明显延长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旁路顺传或房室结逆传速度减慢使间隔部旁路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间隔部旁路 电生理特点 射频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
2
作者 楚建民 张澍 +5 位作者 马坚 张奎俊 华伟 姚焰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观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 方法:分析29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简称FS组)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参数,并与61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简称SF组)... 目的:观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 方法:分析29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简称FS组)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参数,并与61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简称SF组)的心内电生理进行比较。 结果:FS组心电图RP>PR,PR间期平均为122±37 ms,其中5例PR≤100 ms,P波在QRS波群之前,类似交界区心动过速,P波在Ⅱ、Ⅲ、aVF导联为完全负向,V1导联为负正双向。FS组无AH间期跳跃现象较SF组更常见(69.0%vs19.7%,有显著性差异P<0.05=;FS组心房和心室刺激更易诱发心动过速(79.3%vs.6.6%,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FS具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 心电图 射频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品试验诱发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伴逆向文氏型传导阻滞一例
3
作者 吕金兰 栾桂芹 +2 位作者 崔勇 赵东华 张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7-657,共1页
关键词 交接心动过速 文氏传导阻滞 阿托品试验 房室 QRS波群 P波 逆向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
4
作者 贾锋鹏 雷寒 +3 位作者 马康华 覃数 罗素新 何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与典型AVNRT在消融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探讨不典型AVNR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21例AVNR... 目的比较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与典型AVNRT在消融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探讨不典型AVNR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21例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不典型AVNRT组(慢慢型14例,快慢型7例),选择同期检查年龄和性别与不典型AVNRT组相匹配的典型AVNRT21例作为对照。2组患者均采用消融慢径的方法 ,以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后室上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2组患者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中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周长无差异(P>0.05);与典型AVNRT组相比,不典型AVNRT组室上速时H-A间期延长[(155.90±40.86)msvs(32.62±18.25)ms,P=0.01],A-H间期缩短[(142.76±78.46)msvs(265.29±43.67)ms,P=0.034]。所有患者达消融成功终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典型和非典型AVNRT患者慢径消融过程中均出现交界性心率反应,不典型AVNRT组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AVNRT组(66.7%vs9.5%,P=0.02),但无继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组患者消融术后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5.3±11.6)个月,不典型AVNRT组阵发性室上速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23.81%vs4.76%,P<0.05)。结论不典型AVNRT慢径消融安全有效。与典型AVNRT慢径消融相比,不典型AVNRT有效消融时,常出现交界性心律伴室房传导阻滞发生,但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AVNRT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能量递增法”慢径消融治疗“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庆 陈锐华 +3 位作者 江时森 宫剑滨 刘保军 李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小剂量射频电能及消融时间递增法治疗“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可行性。 方法 :86例AVNRT患者以A1 A2 刺激时房室结传导时间最大跃增≤ 4 0ms ,>5 0ms和 4 0~ 5 0ms分为平滑曲线组、跳跃曲线组和过渡... 目的 :探讨以小剂量射频电能及消融时间递增法治疗“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可行性。 方法 :86例AVNRT患者以A1 A2 刺激时房室结传导时间最大跃增≤ 4 0ms ,>5 0ms和 4 0~ 5 0ms分为平滑曲线组、跳跃曲线组和过渡组。选择消融慢径 ,采用“时间能量递增法”消融。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测定各电生理参数。 结果 :平滑曲线组RFCA成功率为 10 0 % ;跳跃曲线组RFCA成功率为 96 .7%。 结论 :时间能量递增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应用于“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平滑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智能分类模型: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泓森 米利杰 +9 位作者 张越 葛兰 赖杰伟 陈韬 李健 时向民 修建成 唐闵 阳维 郭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8,共8页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 目的基于十二导联穿戴式心电设备,探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机制鉴别的智能分类模型。方法选取356份SVT的穿戴式心电图,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方式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建立智能分类模型,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SVT并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共101例作为测试集。对比心动过速诱发前后的心电图参数改变,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并加入窦性心律对比图增强训练,建立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验证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取II,III,V1三导联心电信号建立分类模型,并对比其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的效能。结果101例测试集中6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3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中识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最高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达到0.9492,F1评分为0.8195。最终II导联,III导联,V1导联,三导联与十二导联智能分类模型于测试集中的总F1评分分别为0.5597,0.6061,0.3419,0.6003与0.6136。对比十二导联,III导联的净重新分类指数与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0.029(P=0.714)与-0.005(P=0.817)。结论基于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初步建立了穿戴式心电图对SVT机制分类的智能分类模型,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心电图 室上心动过速 十二导联心电图 多尺度深度神经网络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庆 陈锐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44-245,共2页
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的房室结传导曲线呈“平滑”状态。本文综述了这种类型的AVNRT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双径路 平滑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祝丽萍 周厚龙 沈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42-3143,共2页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是由于房室结内存在传导速度和传导路径不同的双径路。本文患者根据心电图及梯形图对房室结双径路的分析,提示快-慢径路不应期不...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是由于房室结内存在传导速度和传导路径不同的双径路。本文患者根据心电图及梯形图对房室结双径路的分析,提示快-慢径路不应期不一致,并在快-慢径路间发生折返,导致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说明单个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发心房期前收缩复合征。笔者旨在通过分析该病例临床资料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病机制加以复习,使临床医师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房期前收缩复合征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5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永福 刘艳明 +5 位作者 马春艳 安晓军 李寅健 肖树平 赵伟男 刘红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543-2543,共1页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已被证实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方法…。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PSVT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5例AVRT患者的临床资料.期望对今...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已被证实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方法…。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PSVT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2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5例AVRT患者的临床资料.期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室上心动过速 临床工作 PSVT 临床资料 AVRT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萍 蔡辉 +3 位作者 张启高 陈锐华 江时森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 目的:比较分析6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9例顽固性AVNRT的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特点,探讨治疗顽固性AVNRT安全、有效的消融策略。方法:对AVNRT患者,常规取下位法消融,若无效,可逐渐将大头消融电极上移,选择在希氏(His)束与冠状静脉窦口(CSO)中点或稍上方,甚至带小H波放电,消融中在X线下严密观察大头电极是否移动,以防误蚀His束;对房室结双径路(AVNDP)合并房室旁路(AVAP)者。我们均先消融AVAP后再消融AVNDP。结果:普通组68例为单一慢-快型AVNRT,顽固组9例AVNRT中,2例分别合并隐匿性左后间隔AVAP和右侧隐匿性AVAP,1例房室结三径路。结论1对顽固性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应特别强调将X线解剖部位与腔内局部心内膜电图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安全有效的靶点图应为小心房(A)波大心室(V)波,A波碎裂,且A波宽度≥68ms,A/V比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若采用下位法、中位法消融无效,可采用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以避免在上位法消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萍 陈锐华 +3 位作者 李俭春 江时森 张启高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 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 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区及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 结果:在解剖消融部位,随着消融部位的抬高,其发生AVB的危险性增加.从腔内消融靶点图上看:①随着A/V波比值或H值增大,其发生AVB危险性亦随之增大.②若A/V波比值及H值两者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结论:RFCA治疗AVNRT患者,当采用中、下位法标记选择腔内靶点,图A波为多峰、A/V波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时,进行RFCA是非常重要的,它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术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阮中宝 朱莉 +2 位作者 樊建备 翟为洪 张宜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关键词 线消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可激动间隙及分区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江 郭继鸿 +5 位作者 李学斌 张萍 许原 张海澄 赵占勇 孙宝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激动间隙的特点及其分区。方法25例AVN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后,分别在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右房给予VS2和AS2早搏刺激,从心动过速周长-10ms开始刺激,相隔8个心动过速周期,以-1... 目的探讨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可激动间隙的特点及其分区。方法25例AVN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后,分别在右室心尖部和高位右房给予VS2和AS2早搏刺激,从心动过速周长-10ms开始刺激,相隔8个心动过速周期,以-10ms的步长进行递减扫描,测定可激动间隙,并与4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比较。结果25例AVNRT患者中,2例经右心房A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仅2例患者可经心房AS2刺激使心动过速终止,3例经心室V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经心室VS2刺激均未能使心动过速终止,与AVRT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动过速重整时,偶联间期与回归间期之和可小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亦可等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结论刺激部位不同,折返环不同,所暴露的可激动间隙可能不同。刺激的偶联间期与回归间期之和等于心动过速周长的2倍,不能排除心动过速的重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可激动间隙 重整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锐华 张启高 +5 位作者 江时森 李俭春 徐军 宫剑滨 李萍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本质特点及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手术终点。 方法:对11 例无明显跳跃现象的AVNRT进行常规的慢径路RFCA治疗,并比较分析手术前后各项心电生理参... 目的:探讨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本质特点及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手术终点。 方法:对11 例无明显跳跃现象的AVNRT进行常规的慢径路RFCA治疗,并比较分析手术前后各项心电生理参数。 结果:慢径消融后,代表慢径的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269±37)m s增至(338±31)m s(P< 0.01)。A-Hm ax从(267±26)缩短至(201±67)m s(P< 0.01)。 结论:手术后,平滑的房室结功能曲线的尾部消失,是慢径阻断的可靠指标,可作为RFCA手术终点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兵 程何祥 +4 位作者 王海昌 张清 张殿新 李伟 王小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5-366,共2页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CARTO组(在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和对照组(在常规X线下行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CARTO组(在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和对照组(在常规X线下行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均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105.8±23.8minvs117.1±21.6min,P>0.05),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6.3±2.6minvs16.2±7.0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2.7±1.5vs5.8±2.4,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73.2±80.5svs355.8±96.4s,P<0.05);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随访6~9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病例。结论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AVNRT安全有效,较常规X线透视下标测定位准确可靠,可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锐华 张启高 +5 位作者 江时森 李俭春 罗杰 徐军 宫剑滨 李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估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40 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标测到理想的慢径路靶点后,从小功率(10~15 W)、短时间(5~10 s)放电开始,如出现交界区早搏或交界区心律,逐渐增加放电功率... 目的:评估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40 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标测到理想的慢径路靶点后,从小功率(10~15 W)、短时间(5~10 s)放电开始,如出现交界区早搏或交界区心律,逐渐增加放电功率(20~25 W)和持续时间(30~60 s),并密切观察房室传导阻滞的迹象和先兆。 结果:临床治愈率97.5% ,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房室结内折返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金旺 杨浩 +4 位作者 曹蘅 王安才 俞国华 芮世宝 黄家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 :对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 ,总结有效的消融方法。方法 :利用RFCA技术阻断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4 5例 ,其中显性旁道 2 5例 ,隐性旁道 2 0例。结果 :消融总成功率为 97.8%。随访 1~ 2 0个月 ,1... 目的 :对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 ,总结有效的消融方法。方法 :利用RFCA技术阻断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4 5例 ,其中显性旁道 2 5例 ,隐性旁道 2 0例。结果 :消融总成功率为 97.8%。随访 1~ 2 0个月 ,1例左侧旁道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 ,复发率为 2 .2 %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靶点定位的量化指标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聊生 李莹 +3 位作者 杨光 娄兹谟 闫素华 孙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通过对有效靶点和无效靶点的多参数分析以研究慢径消融靶点的综合判定方法。方法 :对 80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成功患者的 63 4个靶点分为有效靶点组 (n =184)和无效靶点组 (n =45 0 ) ,分别测定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希氏束H波... 目的 :通过对有效靶点和无效靶点的多参数分析以研究慢径消融靶点的综合判定方法。方法 :对 80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成功患者的 63 4个靶点分为有效靶点组 (n =184)和无效靶点组 (n =45 0 ) ,分别测定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希氏束H波的间期 (Acso H) ,希氏束远端A波起始至靶点A波起始的间期 (AHIS At)以及冠状静脉窦口A波起始至靶点A波起始的间期 (Acso At)。测定靶点A波和V波振幅以及A/V值。将以上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效靶点组与无效靶点组比较 ,除Acso At两组比较无差异之外 ,其他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Koch三角大小的激动传导时间无明显差异 ,有效靶点位置A波振幅 <2mV ,V波振幅>10mV ,A/V值 <0 2 ,Acso At≥ 0ms是重要的参考量化指标 ,均提示靶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三尖瓣环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慢径消融靶定 定位 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导联R-P’_E对左、右侧房室旁道伴顺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晋从海 徐岩 +1 位作者 章鸿 牛求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顺向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旁道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径电位特点及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键 黄怡 +2 位作者 谢芳梅 鲁组建 易剑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在房室结双径路部分病例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希氏束(HBE)电位的心房局部慢径电位(Asp),本文旨在探讨Asp出现的部位、电生理特点以及在消融慢径时的临床应用。方法: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以Asp为靶点消融(... 目的:在房室结双径路部分病例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现存在提前于希氏束(HBE)电位的心房局部慢径电位(Asp),本文旨在探讨Asp出现的部位、电生理特点以及在消融慢径时的临床应用。方法: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以Asp为靶点消融(A组,n=20)和无Asp时传统方法慢径消融(B组,n=45)的功率、时间、放电次数和复发率。结果:22例(33.85%)描记到慢径电位共131个位点,主要位于M1~P1区(90.84%),较HBE提前(12.63±5.27)ms,AAsp间期(40.27±8.08)ms,AspV间期(61.90±11.55)ms,A组出现结区反应最小时消融功率(4.87±2.53)W,结区反应消失时消融功率(17.80±3.78)W,总消融时间(216.67±46.08)s,平均放电次数为(2.73±1.03)次,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0.001),所有病例未见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sp电生理指标不同于HBE,以Asp为靶点时,消融功率小、放电次数少、放电时间缩短,复发率下降,成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 导管消融术 心房局部慢径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