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 被引量:45
1
作者 卢东斌 王永平 +1 位作者 王振曦 曹冬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08-1816,共9页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在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会导致另一正常运行交流电网所连接阀组发生换相失败。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正常运行交流电网连接的阀组不以提升直流电压来抑制直流电流为控制目标,而以减小最大触发延迟角不发生换相失败为控制目标,可保证无故障交流电网所连接的阀组正常运行,避免了直流功率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分层接入方式 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 定?控制 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梯波与瞬时值反馈混合控制的光伏并网级联逆变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元娣 夏敏学 朱忠尼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72-176,185,共6页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系统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阶梯波与电流瞬时值反馈混合控制的光伏并网级联逆变器方案。该方案一部分级联单元采取梯形波控制,一部分级联单元采取带电流瞬时值反馈的倍频正弦脉冲宽度调制,2个部分串联叠加形成...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系统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阶梯波与电流瞬时值反馈混合控制的光伏并网级联逆变器方案。该方案一部分级联单元采取梯形波控制,一部分级联单元采取带电流瞬时值反馈的倍频正弦脉冲宽度调制,2个部分串联叠加形成输出电压。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谐波分析表明:调节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波的移相角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和功率因数;逆变器输出电压低频谐波主要由阶梯波引起,为输出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阶梯波调制逆变器的触发角提出了一种简易算法,该算法适用于电压级差不等模式且可实现触发角在线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有效降低开关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逆变 梯形波控制 瞬时值反馈控制 光伏并网发电 触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IPC)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娟 赵露 柳焯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2-42,43-45,62,共5页
研究了相间功率控制器IPC(Interphase Power Controller)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通过晶闸管触发控制电感支路构成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 IPC),并将其应用于交流弱联系的互联电网中,推导了晶闸管触发延迟角与TC IPC参数以及两侧电网戴维南... 研究了相间功率控制器IPC(Interphase Power Controller)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通过晶闸管触发控制电感支路构成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 IPC),并将其应用于交流弱联系的互联电网中,推导了晶闸管触发延迟角与TC IPC参数以及两侧电网戴维南等值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计及两侧电网等值参数影响下的TC IPC运行特性。以东北-华北电网经带TC IPC的联络线交流弱联系为例,说明TC IPC对互联电网具有动态连续潮流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相间功率控制器(TCIPC) 晶闸管 触发延迟 等值参数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