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善让 徐志明 +5 位作者 王恭 卢洪波 王升龙 陈立军 李菁华 李春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66,共6页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将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降低到和水冷系统的相近或更低,从而使该系统既节水又低耗:而且还可增强空冷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高环境温度时段能满发,低环境温度时段无冻害。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预测了系统的主要效果,进行了粗略的经济、社会效益估计,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新空冷系统的原理可信,技术可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冷却系统 蒸汽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 复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布雷顿(Reverse-Brayton)循环空气制冷机系统试验台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予 王瑾 +2 位作者 熊联友 刘井龙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2,共6页
采用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在普冷和深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而且随着国际上对CFCs工质的限制 ,对环境无污染的空气制冷机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 ,对逆布雷顿循环低温制冷机的研究有利于空间和宇航制冷技术的发展。... 采用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在普冷和深冷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而且随着国际上对CFCs工质的限制 ,对环境无污染的空气制冷机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 ,对逆布雷顿循环低温制冷机的研究有利于空间和宇航制冷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低温工程研究所搭建了逆布雷顿循环的空气制冷机系统多功能试验台 ,可对透平膨胀机、换热器和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 布雷顿循环 试验台 空气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郁 侯予 +1 位作者 赵红利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39,共5页
针对开式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的热力性能展开理论分析,建立压缩机、膨胀机和回热器3大部件的制冷机系统模型。就部件性能和流程选择、环境温度、制冷温度等系统参数以及压比等设计参数对空气制冷机性能和COP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证明... 针对开式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的热力性能展开理论分析,建立压缩机、膨胀机和回热器3大部件的制冷机系统模型。就部件性能和流程选择、环境温度、制冷温度等系统参数以及压比等设计参数对空气制冷机性能和COP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证明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压力比πopt^4使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最大。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制冷机效率的改进方案,对系统参数和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空气制冷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布雷顿循环微型低温制冷机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瑾 熊联友 +2 位作者 侯予 吴刚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74,共4页
在目前广泛采用的低温制冷循环中, 以透平机械为主的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有望能够满足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上低冷量、高性能、高效率的特殊要求,成为空间制冷的一种选择。总结了近几年空间用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的研究成果,表明由 ... 在目前广泛采用的低温制冷循环中, 以透平机械为主的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有望能够满足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上低冷量、高性能、高效率的特殊要求,成为空间制冷的一种选择。总结了近几年空间用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的研究成果,表明由 D C A C转换器、微型离心式压缩机、微型透平膨胀机及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组成的微型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是一种有前途的微型低温制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微型 低温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朝辉 侯予 +2 位作者 熊联友 杨金焕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8,共6页
从火用的角度分析了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系统的火用损失 ,建立了空气制冷机各部件的火用损失模型 ,计算出了空气制冷机的火用效率 ,指出了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措施。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空气制冷 YONG效率 制冷流程 Yong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尘丁 张娜 +1 位作者 蔡睿贤 刘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7,共7页
对氨水混合工质动力/制冷正逆耦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该循环通过分流、精馏、吸收冷凝,满足了不同热力过程对工质氨浓度的不同需求。选取热效率η、火用效率ε等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当循环透平进汽参数为375℃/7000kPa时,η约为20%,... 对氨水混合工质动力/制冷正逆耦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该循环通过分流、精馏、吸收冷凝,满足了不同热力过程对工质氨浓度的不同需求。选取热效率η、火用效率ε等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当循环透平进汽参数为375℃/7000kPa时,η约为20%,ε约为40%。对循环重要参数分流比S、基本工质氨质量浓度X变化对热力性能、评价准则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不同X下如何设置分流比S使循环能量利用更为合理。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循环功冷联供性能、经济性能等因素,建议分流比S取0.4左右,基本工质氨质量浓度X取0.28-0.32。如需较大的冷输出,可适当加大S及X,但S过高(>0.8)循环热力性能会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制冷耦合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分流比 工质浓度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电站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立军 米利俊 +2 位作者 徐超 雷扬 杨善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4-58,共5页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例的模拟计算表明复合空冷系统的可行性,指出新形势下空冷系统面临的重新选择,间冷系统将会受到重视和发展,采用制冷剂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复合动力/制冷循环 电站空冷 技术经济分析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吊舱电动逆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肖晓劲 袁修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63-1167,共5页
机载制冷系统可为电子设备提供制冷.由于机载吊舱的特点,机载吊舱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机载制冷系统差别很大.介绍了现有机载吊舱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不同方案,针对其制冷量偏低、无地面制冷能力等不足,提出了2 kW等级高速电... 机载制冷系统可为电子设备提供制冷.由于机载吊舱的特点,机载吊舱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机载制冷系统差别很大.介绍了现有机载吊舱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不同方案,针对其制冷量偏低、无地面制冷能力等不足,提出了2 kW等级高速电机驱动的逆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方案,详细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组件结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制冷性能及性能代偿损失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系统结构紧凑,耗电量小,工作可靠,可提高制冷性能.该系统受飞机飞行状态影响小,可提供地面冷却能力,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机载吊舱环境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机 制冷系统 空气循环 机载吊舱 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吸收式串联型制冷和动力复合循环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猛 张娜 蔡睿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透平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关键循环参数的变化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存在最佳透平进气温度及最佳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使得火用效率和经济火用效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表明循环最佳基本工质浓度随冷、电价格比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制冷/动力复合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串联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平—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性能分析(一)——数学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可 侯予 +1 位作者 杨金焕 陈纯正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12期39-42,共4页
对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进行了性能分析 ,建立了空气制冷机各部件的数学模型。该项研究对于空间宇航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空气制冷 数学模型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箔片径向气体轴承的透平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联友 吴刚 +3 位作者 侯予 王瑾 刘井龙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2,共4页
设计了一台小型透平 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 ,并将一种新型的箔片径向气体轴承应用在该制冷机系统的透平膨胀机上。通过试验 ,对空气制冷机的机械性能及热力性能进行了考核。
关键词 空气制冷 落片轴承 透平-布雷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平—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性能分析(二)——模型的求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可 侯予 +2 位作者 杨金焕 姚艳霞 陈纯正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对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的各个部件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 ,并对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作了对比 ,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空气制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制冷循环间接空冷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波 杨善让 +2 位作者 张辉 彭伟麒 胡亚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08-3316,共9页
基于复间冷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建立复间冷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提出了工作于环境高温时段的制冷循环过程中,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变工况计算模型。该模型揭示出压缩机功耗、环境气温、迎面风速、排汽热负荷等主要因素对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影响... 基于复间冷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建立复间冷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提出了工作于环境高温时段的制冷循环过程中,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变工况计算模型。该模型揭示出压缩机功耗、环境气温、迎面风速、排汽热负荷等主要因素对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影响;工作于环境低温时段的逆制冷循环(动力循环)过程中,膨胀机输出功率的变工况计算模型,分析得出汽轮机排汽压力、工质过热度、环境气温、迎面风速、排汽热负荷等运行因素对膨胀机输出功率的影响。以600MW虚拟复间冷机组为例,定量阐明了诸影响因素对汽轮机排汽压力和膨胀机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间冷系统 变工况特性 汽轮机排汽压力 膨胀机输出功率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动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的解析法研究途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承 杨泽亮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SCC)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系统的国内外实践及理论研究概况作了述。基于动力机械变工况特性解析理论的应用,提出 GSCC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系统的变工况特性解析研究途径和技术思路。结合目前GSCC已有部件和补充吸收式制冷... 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SCC)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系统的国内外实践及理论研究概况作了述。基于动力机械变工况特性解析理论的应用,提出 GSCC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系统的变工况特性解析研究途径和技术思路。结合目前GSCC已有部件和补充吸收式制冷机及换热器等变工况特性的解析解可研究GSCC余热制冷进气冷却的典型解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余热制冷系统 进气冷却 变工况 解析法 动力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CO_(2)逆布雷顿制冷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
15
作者 周娇乐 李昊 王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离心式逆布雷顿循环(CRBC)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势能-压力能转换的制冷循环,工质在旋转管内的离心和向心流动实现高效压缩和膨胀过程,为提升气体制冷循环的效率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以CO_(2)为制冷工质,水为冷却介质,建立了离心式逆布雷顿制... 离心式逆布雷顿循环(CRBC)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势能-压力能转换的制冷循环,工质在旋转管内的离心和向心流动实现高效压缩和膨胀过程,为提升气体制冷循环的效率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以CO_(2)为制冷工质,水为冷却介质,建立了离心式逆布雷顿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火用]分析,研究系统的[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分布情况,为系统的评估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送风温度下,加热器进口温度存在优化可能,系统最大[火用]损率出现在离心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向心绝热膨胀流动过程,分别约为20%,空气冷却过程和离心绝热压缩流动过程的[火用]损率较小且与加热器进口温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离心式逆布雷顿循环的[火用]效高达19.2%,远高于CO_(2)逆布雷顿循环的8.1%、开式空气逆布雷顿循环的4.9%和闭式空气逆布雷顿循环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顿循环 CO_(2)制冷循环 超重力场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布雷顿空气制冷机动态降温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祥雄 孙皖 +1 位作者 刘炅辉 侯予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1,共6页
建立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机系统时间相关数学模型,对系统动态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详细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板翅式换热器及透平膨胀机动态回热及降温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不同入口压力、温度、流量及... 建立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机系统时间相关数学模型,对系统动态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详细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板翅式换热器及透平膨胀机动态回热及降温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不同入口压力、温度、流量及不同换热面积和膨胀机效率下的动态温降特性曲线,讨论了部分参数对系统动态降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入口流量,提高系统入口压力可以加快系统降温速度和最大温降;此外,系统设计时采用较大的回热换热器面积和提高膨胀机效率也是实现更大温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 透平膨胀机 布雷顿循环 动态降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逆布雷顿空气制冷机动态温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君伟 孙皖 +2 位作者 李斌 李涛 侯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3,101,共5页
为了研究空气制冷机的动态温降特性,对采用工作轮直径为24mm的小型透平膨胀机和板翅式换热器的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实验台进行了改进。采用高真空绝热冷箱对制冷机进行绝热,可使绝对压力低于10-3 Pa,得到的设计制冷温度为-150℃。对... 为了研究空气制冷机的动态温降特性,对采用工作轮直径为24mm的小型透平膨胀机和板翅式换热器的逆布雷顿循环空气制冷机实验台进行了改进。采用高真空绝热冷箱对制冷机进行绝热,可使绝对压力低于10-3 Pa,得到的设计制冷温度为-150℃。对不同进口参数和采用不同直径风机轮的制冷机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透平膨胀机的实际温降曲线;以实验系统为基础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相应的理论温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风机轮尺寸对空气制冷机动态温降过程的影响较大,实验的最低温度低于-150℃;所建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系统温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 布雷顿循环 透平膨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炀 张华 +2 位作者 盛健 余鑫泉 杨其国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机械制造技术和热回收技术的发展,促使环境友好的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空气制冷循环原理,阐述了回热、双级压缩、双级膨胀、级联、正压负压循环、开式闭式循环、混合工质循环7种系统的构成、性能、... 机械制造技术和热回收技术的发展,促使环境友好的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空气制冷循环原理,阐述了回热、双级压缩、双级膨胀、级联、正压负压循环、开式闭式循环、混合工质循环7种系统的构成、性能、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并对回热技术(无回热、一级回热和二级回热)、正压负压循环、开式闭式循环进行对比;归纳了膨胀机、换热器、除湿装置3个关键部件的优化方法、优缺点及发展现状;总结了逆布雷顿空气制冷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系统 布雷顿循环 回热 除湿 系统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制冷技术在反应堆冷中子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厉彦忠 石泳 +3 位作者 林明峰 陈纯正 冯全科 束鹏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9-522,共4页
基于国外有关冷中子源方面的资料 ,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外冷中子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并从技术上对采用不同慢化剂材料、制冷循环模式及冷却方法的系统进行分析与比较 ,指出了不同系统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经验 ,归纳出建设冷中子源... 基于国外有关冷中子源方面的资料 ,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外冷中子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概况 ,并从技术上对采用不同慢化剂材料、制冷循环模式及冷却方法的系统进行分析与比较 ,指出了不同系统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经验 ,归纳出建设冷中子源系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问题 ,为我国下一步冷中子源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制冷技术 冷中子源系统 应用 面雷顿循环 制冷 核反应堆 中子散射实验设施 研究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制冷机非稳态降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葵 姚艳霞 +2 位作者 杨金焕 王可 陈纯正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32,共8页
以逆布雷顿回冷循环为实验流程,对实验工况下的空气制冷机非稳态降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回冷空气制冷机非稳态数学模型,经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及实用性。研究结果为以后小型空气制冷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以逆布雷顿回冷循环为实验流程,对实验工况下的空气制冷机非稳态降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回冷空气制冷机非稳态数学模型,经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及实用性。研究结果为以后小型空气制冷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制冷 非稳态降温特性 布雷顿回冷循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