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蒋武
邓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4-45,共32页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量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量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上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生物地层学
泥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构造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宗命
胡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46-70,共25页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究这四条主干道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验研完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究这四条主干道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验研完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逆冲
断裂带
逆冲
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含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洪庆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13,共13页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含油性研究,是我院承担的石油部资助科研项目,经过三年的野外工作及室内分析研究,现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鉴定。本文为该项科研成果的详细摘要。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含油性
泥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前缘带含油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松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71-82,共12页
通过有机地化研究表明,逆冲推覆体及其前缘带有下寒武统黑灰色页岩、二叠系深灰色生物灰岩及黑灰色页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等四套较好的生油岩系。本区储集层以低渗低孔为特征,构造破坏强烈,油...
通过有机地化研究表明,逆冲推覆体及其前缘带有下寒武统黑灰色页岩、二叠系深灰色生物灰岩及黑灰色页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等四套较好的生油岩系。本区储集层以低渗低孔为特征,构造破坏强烈,油气保存条件较差,但在前缘带受力弱、保存完整的构造上,仍是寻找构造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的最有利地区,如天井山背斜东南翼的断层下盘及枫顺场突起背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前缘带
含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特厚推覆体下煤层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包正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通过对新集二矿在大型特厚逆冲推覆体特殊地质条件下 ,进行各主采煤层褶皱、断层特征针对性研究 ,分析了煤层构造对矿井开拓与生产的影响 ,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为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煤层褶皱。
关键词
大型特厚
逆冲推覆体
煤层构造特征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特厚推覆体下煤层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徐德成
《煤矿开采》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在大型特厚逆冲推覆体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各主采煤层褶皱、断层特征针对性研究,总结煤层构造对矿井开拓与生产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对于指导煤层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特厚
逆冲推覆体
煤层构造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邓涛
李勇
+1 位作者
王伟明
颜照坤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利用野外岩石露头、钻井岩心、镜下薄片和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研究龙门山中段逆冲推覆体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沉积古环境以及砂体发育过程,还原了古地理条件在砂体的沉积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须...
利用野外岩石露头、钻井岩心、镜下薄片和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研究龙门山中段逆冲推覆体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沉积古环境以及砂体发育过程,还原了古地理条件在砂体的沉积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须家河三、四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2类沉积砂岩,且煤矿富集层位,高品位烃源岩也较为发育。因此,对这一区域须家河组砂体的研究,不仅是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古沉积环境的恢复,也是对该区域煤藏和油气资源的远景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砂
体
类型
沉积环境
须家河组
龙门山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
被引量:
49
8
作者
林良彪
陈洪德
+2 位作者
翟常博
胡晓强
李君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1-517,共7页
以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组分为基础,详细分析该期研究区古地理的演化。在现有分层的基础上,按照Gazzi-Dickinson计点法,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ickinson等人的研究思路,对各段砂岩作以...
以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组分为基础,详细分析该期研究区古地理的演化。在现有分层的基础上,按照Gazzi-Dickinson计点法,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ickinson等人的研究思路,对各段砂岩作以QmFLt,QpLvLs为端元成分的砂岩三角投影图。结果表明:在QmFLt图上,砂岩投点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过渡再旋回和岩屑再旋回分区上,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更加明显;在QpLvLs图上,砂岩投点也是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褶皱—逆掩带分区上的,到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也更加明显。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分析表明:龙门山逆冲带在须二期开始了逆冲推覆,并开始为研究区提供了沉积物质,研究区也从须二期开始演化形成川西前陆盆地;须三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进一步强烈的运动,并开始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物源区;须四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褶皱成山,研究区真正进入了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演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组分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龙门山
逆冲推覆体
四川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被引量:
24
9
作者
魏国齐
李本亮
+2 位作者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走滑构造,并且主要断层系统沿走向滑动的距离远大于沿倾向冲断推覆的距离,从而建立了柴北缘走滑-逆冲构造的地质模型;这对其地震解释有指导作用。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变形时间序列和演变特征从西向东依次扩展、构造活动从老变新,认为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受阿尔金山大型走滑构造和祁连山剧烈的逆冲挤压构造共同控制。最后研究了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特征对油气勘探的意义,加强勘探评价冷湖—南八仙走滑逆冲构造带的翼部断块圈闭和赛什腾山南缘逆冲推覆体下伏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走滑-
逆冲
构造
花状构造
逆冲推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45
10
作者
佘晓宇
徐宏节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236,共6页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 -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 -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 ,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 ;苏南地区 ,上古生界沿高家...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 -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 -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 ,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 ;苏南地区 ,上古生界沿高家边组滑脱层系逆冲推覆 ,下古生界受控于两套区域滑脱层系并形成双冲构造。燕山中期 ,NNE向左旋压扭和NW向右旋压扭走滑对早期推覆构造有改造作用。燕山晚期 ,区域应力背景转变为NW -SE向拉张环境 ,使逆冲推覆体受重力作用沿断坡回滑 ,形成后缘凹陷 (或箕状断陷 )。苏南地区由于下古生界双冲构造和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在志留系之上而纵向位移势能受限回滑较难 ,后经历喜山晚期隆升 ,最终形成苏南中、古生界高台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
板内形变
体
制
对冲构造格局
逆冲推覆体
双冲构造
走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0
11
作者
侯增谦
高永丰
黄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4,445,共2页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作为新特提斯洋闭合和冈底斯弧诞生的板块聚合边界,过去通常以日喀则蛇绿岩带及相伴产出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肖序常和高延林,1984)和混杂堆积带(陈国铭等,1984)为典型标志。日喀则蛇绿岩带广布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组合层...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作为新特提斯洋闭合和冈底斯弧诞生的板块聚合边界,过去通常以日喀则蛇绿岩带及相伴产出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肖序常和高延林,1984)和混杂堆积带(陈国铭等,1984)为典型标志。日喀则蛇绿岩带广布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组合层序自南而北依次为变质橄榄岩带、镁铁—超镁铁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市江缝合带
蛇绿岩
逆冲推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肥盆地侏罗纪构造沉积特征与含油气性
被引量:
2
12
作者
高金慧
许化政
周新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9-534,共6页
合肥盆地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体的沉积盆地,受燕山运动Ⅰ幕不同期次挤压逆冲造山的影响,依次形成一系列平行分布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前渊盆地。不同时期的前渊盆地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从南向北,构造幅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合肥盆地侏罗...
合肥盆地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体的沉积盆地,受燕山运动Ⅰ幕不同期次挤压逆冲造山的影响,依次形成一系列平行分布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前渊盆地。不同时期的前渊盆地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从南向北,构造幅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合肥盆地侏罗系南厚北薄以磨拉石建造为主体的地质体,仅在不同期次盆地的边缘斜坡带上发育河流—平原沼泽相的杂色砂泥岩夹灰黑色炭质泥岩、薄煤层沉积。扬子地质体向北大规模的推覆和挤压导致的区域性高地温,以及侏罗纪的快速堆积,使盆地深坳处古生界烃源岩在侏罗纪时期即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其生烃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磨拉石
侏罗系
前渊盆地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蒋武
邓涛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4-45,共32页
文摘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量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上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生物地层学
泥盆系
Keywords
Biostratum
Fossil zone and assemblage
Devonian
Longmen Mountain regio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构造特征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宗命
胡明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46-70,共25页
文摘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究这四条主干道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验研完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逆冲
断裂带
逆冲
席
Keywords
Overthrust nappe
Master thrust fracture belt
Thrust sheet
Frontaltriangular zone
Tangwangzhai area in Longmen Mountai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含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洪庆玉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部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13,共13页
文摘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含油性研究,是我院承担的石油部资助科研项目,经过三年的野外工作及室内分析研究,现已全面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鉴定。本文为该项科研成果的详细摘要。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含油性
泥盆系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前缘带含油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松林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
出处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71-82,共12页
文摘
通过有机地化研究表明,逆冲推覆体及其前缘带有下寒武统黑灰色页岩、二叠系深灰色生物灰岩及黑灰色页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等四套较好的生油岩系。本区储集层以低渗低孔为特征,构造破坏强烈,油气保存条件较差,但在前缘带受力弱、保存完整的构造上,仍是寻找构造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的最有利地区,如天井山背斜东南翼的断层下盘及枫顺场突起背斜。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前缘带
含油性
Keywords
Overthrust nappe
Frontal zone
Oil-generating strata
Oilbearing prospects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特厚推覆体下煤层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包正明
机构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文摘
通过对新集二矿在大型特厚逆冲推覆体特殊地质条件下 ,进行各主采煤层褶皱、断层特征针对性研究 ,分析了煤层构造对矿井开拓与生产的影响 ,以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为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煤层褶皱。
关键词
大型特厚
逆冲推覆体
煤层构造特征
断层
分类号
TD164.1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特厚推覆体下煤层构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徐德成
机构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
出处
《煤矿开采》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文摘
在大型特厚逆冲推覆体特殊地质条件下,进行各主采煤层褶皱、断层特征针对性研究,总结煤层构造对矿井开拓与生产的影响和防治措施,对于指导煤层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特厚
逆冲推覆体
煤层构造特征
防治措施
Keywords
big special-thick decke
coal seam's structural feature
precaution measures
分类号
TD163.1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邓涛
李勇
王伟明
颜照坤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汶川地震驱动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的河流响应过程研究"(41172162)
+3 种基金
"龙门山冲断带(中段)异地系统晚三叠世地层标定与原型盆地恢复"(41372114)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龙门山前陆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积-物源体系及其构造动力学指示"(41502116)
"青藏高原东北缘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转换形式研究"(41402159)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龙门山前缘油气勘探新领域研究"(12120115004501-01)
文摘
利用野外岩石露头、钻井岩心、镜下薄片和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研究龙门山中段逆冲推覆体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沉积古环境以及砂体发育过程,还原了古地理条件在砂体的沉积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须家河三、四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2类沉积砂岩,且煤矿富集层位,高品位烃源岩也较为发育。因此,对这一区域须家河组砂体的研究,不仅是对龙门山前陆盆地古沉积环境的恢复,也是对该区域煤藏和油气资源的远景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砂
体
类型
沉积环境
须家河组
龙门山中段
Keywords
overthrust nappe
types of sand bod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Xujiahe Formation
middle segment of Longmen Mountai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
被引量:
49
8
作者
林良彪
陈洪德
翟常博
胡晓强
李君文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1-517,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3044)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SZD0408)
文摘
以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组分为基础,详细分析该期研究区古地理的演化。在现有分层的基础上,按照Gazzi-Dickinson计点法,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薄片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ickinson等人的研究思路,对各段砂岩作以QmFLt,QpLvLs为端元成分的砂岩三角投影图。结果表明:在QmFLt图上,砂岩投点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过渡再旋回和岩屑再旋回分区上,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更加明显;在QpLvLs图上,砂岩投点也是从须二段开始落于褶皱—逆掩带分区上的,到须三、须四段投点结果也更加明显。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相特征,分析表明:龙门山逆冲带在须二期开始了逆冲推覆,并开始为研究区提供了沉积物质,研究区也从须二期开始演化形成川西前陆盆地;须三期,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进一步强烈的运动,并开始成为研究区的主要物源区;须四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褶皱成山,研究区真正进入了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的演化期。
关键词
砂岩组分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龙门山
逆冲推覆体
四川盆地西部
Keywords
sandstone compositions
the Xujiahe Formation
the Upper Triassic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1.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被引量:
24
9
作者
魏国齐
李本亮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研究所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BA616A-04-01)
文摘
处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构造带东缘的柴北缘,过去一致认为是个前陆逆冲带,并对其逆冲构造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本次的野外地质勘察和深部地震测线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主要变形样式为走滑-挤压构造,具有挤压推覆特征的同时伴生有走滑构造,并且主要断层系统沿走向滑动的距离远大于沿倾向冲断推覆的距离,从而建立了柴北缘走滑-逆冲构造的地质模型;这对其地震解释有指导作用。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变形时间序列和演变特征从西向东依次扩展、构造活动从老变新,认为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受阿尔金山大型走滑构造和祁连山剧烈的逆冲挤压构造共同控制。最后研究了柴北缘的走滑-逆冲构造特征对油气勘探的意义,加强勘探评价冷湖—南八仙走滑逆冲构造带的翼部断块圈闭和赛什腾山南缘逆冲推覆体下伏地层。
关键词
柴北缘
走滑-
逆冲
构造
花状构造
逆冲推覆体
Keywords
northern Qaidam Basin
strike-thrust structure
flower structure
nappe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45
10
作者
佘晓宇
徐宏节
何治亮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区勘探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236,共6页
基金
中国石化勘探项目 :江苏下扬子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和区带评价
文摘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 -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 -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 ,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 ;苏南地区 ,上古生界沿高家边组滑脱层系逆冲推覆 ,下古生界受控于两套区域滑脱层系并形成双冲构造。燕山中期 ,NNE向左旋压扭和NW向右旋压扭走滑对早期推覆构造有改造作用。燕山晚期 ,区域应力背景转变为NW -SE向拉张环境 ,使逆冲推覆体受重力作用沿断坡回滑 ,形成后缘凹陷 (或箕状断陷 )。苏南地区由于下古生界双冲构造和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在志留系之上而纵向位移势能受限回滑较难 ,后经历喜山晚期隆升 ,最终形成苏南中、古生界高台阶 。
关键词
中、古生界
板内形变
体
制
对冲构造格局
逆冲推覆体
双冲构造
走滑断层
Keywords
Mesozoic
Paleozoic
intraplate deformation system
ramp tectonic framework
overthrust nappe
duplex thrust structure
strike slip fault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0
11
作者
侯增谦
高永丰
黄卫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石家庄经济学院
西藏地矿厅第六地质大队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4,445,共2页
文摘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作为新特提斯洋闭合和冈底斯弧诞生的板块聚合边界,过去通常以日喀则蛇绿岩带及相伴产出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肖序常和高延林,1984)和混杂堆积带(陈国铭等,1984)为典型标志。日喀则蛇绿岩带广布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组合层序自南而北依次为变质橄榄岩带、镁铁—超镁铁杂岩。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市江缝合带
蛇绿岩
逆冲推覆体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肥盆地侏罗纪构造沉积特征与含油气性
被引量:
2
12
作者
高金慧
许化政
周新科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9-534,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勘探研究项目(P03076)
文摘
合肥盆地是一个以中生界为主体的沉积盆地,受燕山运动Ⅰ幕不同期次挤压逆冲造山的影响,依次形成一系列平行分布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前渊盆地。不同时期的前渊盆地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从南向北,构造幅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合肥盆地侏罗系南厚北薄以磨拉石建造为主体的地质体,仅在不同期次盆地的边缘斜坡带上发育河流—平原沼泽相的杂色砂泥岩夹灰黑色炭质泥岩、薄煤层沉积。扬子地质体向北大规模的推覆和挤压导致的区域性高地温,以及侏罗纪的快速堆积,使盆地深坳处古生界烃源岩在侏罗纪时期即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其生烃潜力有限。
关键词
逆冲推覆体
磨拉石
侏罗系
前渊盆地
合肥盆地
Keywords
thrust nappe
Molasse formation
Jurassic
foredeep basin
the Hefei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生物地层学研究
蒋武
邓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构造特征
张宗命
胡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含油性
洪庆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及其前缘带含油性
赵松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型特厚推覆体下煤层构造特征的研究
包正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大型特厚推覆体下煤层构造特征的研究
徐德成
《煤矿开采》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龙门山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四段砂体研究
邓涛
李勇
王伟明
颜照坤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
林良彪
陈洪德
翟常博
胡晓强
李君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柴达木盆地北缘走滑-冲断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思路
魏国齐
李本亮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佘晓宇
徐宏节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北岸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侯增谦
高永丰
黄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合肥盆地侏罗纪构造沉积特征与含油气性
高金慧
许化政
周新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