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连盆地北缘勃勒金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1
作者 张祥信 雷世和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0-974,共15页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 在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北缘,识别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的构造形迹。勃勒金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石炭系宝力高庙组中酸性火山岩、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两者间的接触带中。该剪切带韧性变形强烈,发育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调查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两期性质不同的韧性变形,早期为挤压背景下的由北往南逆冲型韧性剪切;晚期为伸展背景下的顺层韧性剪切。本次对韧性剪切带内强变形带中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133.8~132.5 Ma,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根据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晚期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于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增厚岩石圈垮塌的伸展构造环境;而早期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则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消减闭合,以及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南北向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和形成时限为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带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约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 逆冲型韧性剪切 顺层韧性剪切 40AR/39AR年龄 二连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