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背景下“适用习惯”之诸要素——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分羊案”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鹏飞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我国民法典关于"适用习惯"的规定,不仅仅确立了习惯的法律地位,而且是对大众生活规律的尊重,对社会正常运转规则的遵守,也是对司法规律的遵从。发生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分羊案",是一起在民族地区较为典型的依赖... 我国民法典关于"适用习惯"的规定,不仅仅确立了习惯的法律地位,而且是对大众生活规律的尊重,对社会正常运转规则的遵守,也是对司法规律的遵从。发生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分羊案",是一起在民族地区较为典型的依赖于习惯,依靠自觉执行到位的案件。案中,让法官一筹莫展的财产分割,却被当事人运用习惯轻松化解。在当地,仰仗于浓厚的民族风情,在尊重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成功化解了诸多类似的案件,折射出适用习惯在解决民族地区民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民法典背景下,习惯应更多的被适用,甚至被吸纳入"良法"之列,更为科学合理地对其适用情形进行界定,更便于操作,从而降低习惯在适用中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其稳定性。对"适用习惯"的情形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法律要素、心理要素、程序要素、制度要素等几个核心要素,如此界定,对于在民法典背景下习惯的灵活适用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用习惯 适用要素 风俗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少数民族纠纷调解中习惯法适用逻辑变迁——以中缅边境佤族YH村的纠纷调解过程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向芸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23-30,共8页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法人类学研究,多通过规则适用过程来剖析习惯法效用的发挥,社会层级分类由此成为习惯法适用中的文化切入前提。既有研究显示,对于习惯法的阐释多基于对象群体对传统规则的一致性理解与遵从。与此设定所不同,通过对中缅...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法人类学研究,多通过规则适用过程来剖析习惯法效用的发挥,社会层级分类由此成为习惯法适用中的文化切入前提。既有研究显示,对于习惯法的阐释多基于对象群体对传统规则的一致性理解与遵从。与此设定所不同,通过对中缅边境佤族YH村纠纷调解的个案分析发现,现代化带来的价值认知分化推动了个体化发展趋向,并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判断两个层面凸显出族群习惯法从“面”到“点”的适用逻辑变迁,进而为重塑规范有效性提供了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少数民族 纠纷调解 习惯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指导性案例适用的程序规则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志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实践中法官并没有形成适用指导性案例裁判的习惯,导致了指导性案例漏用、误用、规避适用、隐性适用等适用失范现象的发生。纾解困境的方案在于通过诉讼程序规则的建构有效约束指导性案例的适用,避免其流于恣意。以指导性案例的程序适用... 实践中法官并没有形成适用指导性案例裁判的习惯,导致了指导性案例漏用、误用、规避适用、隐性适用等适用失范现象的发生。纾解困境的方案在于通过诉讼程序规则的建构有效约束指导性案例的适用,避免其流于恣意。以指导性案例的程序适用流程为线索,大致可以区分为案例获取、案例援引、案例评价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案例检索规则配置、案例援引程序规则设计以及案例适用救济规则建构三方面的程序问题。在检索规则的配置上,需要明确法官负有案例检索义务,当事人享有案例检索和主张的诉讼权利。在援引程序规则的完善上,需要区分指导性案例主动援引、被动援引以及主动/被动援引碰撞的具体情境,配套相应的程序机制以对法官形成有效约束。在救济规则的建构上,需要对法官异化适用指导性案例的行为进行消极评价,倒逼法官检索和援引指导性案例的行为规范化。具体则要区分指导性案例适用的实体错误和程序错误,在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中建构起适配的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案例检索 案例援引 案例适用救济 适用习惯 适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