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大豆ERF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大勇 许玲 +6 位作者 易金鑫 徐照龙 何晓兰 刘晓庆 黄益洪 ZULFIQAR A 马鸿翔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7-963,共7页
利用RT-PCR方法从聚乙二醇(PEG)处理的大豆根部组织中克隆了1个大豆乙烯响应因子(ERF)基因,由于其位于大豆基因组第7染色体上,故命名为GmERF7,基因座为Glyma07g0293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237 bp长的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 利用RT-PCR方法从聚乙二醇(PEG)处理的大豆根部组织中克隆了1个大豆乙烯响应因子(ERF)基因,由于其位于大豆基因组第7染色体上,故命名为GmERF7,基因座为Glyma07g0293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237 bp长的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2.199×104,理论等电点为7.06;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其他物种ERF类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mERF7与苜蓿和蓖麻遗传距离最近,与拟南芥和葡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主要在大豆叶和豆荚中表达,而且在外源20%PEG处理不同时间后,该基因的表达在根部组织和叶片组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暗示该基因可能对提高植物耐旱性具有一定作用;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质位于细胞核内,当去除N端信号肽之后,该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部位,这表明该蛋白质在植物体内通过充当转录因子的作用来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适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证实,该基因在外源ABA处理后呈现先下调后上调又下降的趋势,表明该基因受ABA的诱导,可能参与了ABA依赖的植物抗逆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乙烯响应因子(ERF) 表达分析 适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